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峨眉伤科循膀胱经推拿干预亚健康疲劳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亚健康疲劳状态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循膀胱经推拿,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推拿。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疲劳量表(FS-14)评价亚健康疲劳状态。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S-14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FS-14积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能改善亚健康疲劳状态,峨眉伤科循膀胱经推拿疗效优于常规推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中药疏肝健脾方,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片,疗程均为4周。通过中医症状积分量表、利兹消化不良问卷(Leeds dyspepsia questionnaire,LDQ)、水负荷试验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unctional digestive disord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FDDQL)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胃感觉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和LDQ问卷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餐后饱胀、早饱、胸胁胀痛、疲乏无力、便溏等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感知阈值和胃不适阈值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胃感知阈值和胃不适阈值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生存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患者总生存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忧虑、睡眠、不适、健康感觉各单维度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肝健脾方能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胃感觉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泻胃补脾针灸疗法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针灸组在科学生活方式干预前提下以泻胃补脾为指导原则选穴针灸;对照组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针灸组治疗1个月后证候积分即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针灸组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个月后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PG和HbA1c均显著降低(P<0.05);针灸组FPG和HbA1c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泻胃补脾针灸法是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症状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艾灸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非急性感染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RRTI非急性感染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基于辨体质取穴,选取清艾条,采用温和灸法,对照组口服脾氨肽冻干粉,疗程均为4周,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发病次数、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平均每月发病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反复外感积分、面色积分、形体积分、汗出积分、乏力积分及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其中治疗组在改善汗出、乏力、次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能够有效改善RRTI非急性感染期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内服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症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寒湿凝滞型盆腔炎症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对照组给予少腹逐瘀汤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改善情况、子宫动脉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1周及2周后治疗组症状体征总积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内服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症疾病疗效明显,对于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耳穴埋豆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埋豆,药物组采用麻仁丸口服,治疗15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及治疗停止2周随访时分别观察患者的便秘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胃肠疾病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2周后随访的积分与治疗前比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证候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埋豆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新安鼻渊方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5例鼻窦炎患者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患者口服新安鼻渊方,对照组患者服用藿胆丸。14 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症状总积分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组症状总积分下降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肺经蕴热证疗效、胆腑郁热证疗效及其总体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新安鼻渊方对胆腑郁热和肺经蕴热型鼻窦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和优甲乐治疗各3个月,并随访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症状积分和随访过程中甲状腺功能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脱落12、6例。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时点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随访过程中治疗组各时点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均维持在4.0 μIU/mL以下,始终显著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乏力、怕冷、颈部憋闷、手脚肿胀感、腹胀、甲状腺肿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乏力、颈部憋闷、腹胀、甲状腺肿积分及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怕冷、手脚肿胀感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治疗组预后转归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具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针刀结合艾条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颈性眩晕患者4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予针刀结合艾条压灸治疗,对照组20例予常规口服西药治疗。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测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症状积分变化,并在疗程结束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追踪评价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及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除头痛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外,总分和其余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对照组头痛、日常生活和工作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和其余维度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头痛、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和其余维度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总分及绝大多数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针刀结合艾条压灸可明显减轻颈性眩晕患者眩晕、颈肩痛、头痛等症状并提高日常生活及工作等能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艾灸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秩边、气海、关元、肾俞、脾俞、三焦俞等穴位艾灸治疗,疗程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和检测膀胱残余尿量。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残余尿量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近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针药结合、电针、中药3种不同疗法治疗绝经过渡期绝经相关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电针组和中药组各20例,治疗8周后观察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绝经症状评价量表(menopause rating scale, MRS)评分、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MENQOL)评分。结果 治疗8周后,3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MRS、MENQOL评分方面,针药结合组与电针组、中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组在改善心脏不适方面优于电针组和中药组(P<0.05);电针组在治疗膀胱问题方面优于针药结合组和中药组(P<0.05);中药组在治疗性问题方面优于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P<0.05);在治疗潮热汗出、失眠、情绪失控、易感疲劳方面,3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改善绝经过渡期患者绝经症状方面,针药结合组疗效优于电针组和中药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预防宫腔粘连分解(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 TCRA)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雌孕激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在采用雌孕激素序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化瘀方和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宫腔镜下观察宫腔粘连程度的改善情况以及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宫腔粘连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宫腔粘连程度较治疗前改善(P<0.05),其中以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药结合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在预防TCRA术后再粘连、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脾肾气虚证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补肾健脾方配合擦背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百令胶囊,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的变化,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eGFR、ALB、H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SCr、BUN水平下降程度以及eGFR、ALB、Hb水平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分布、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医常规疗法联合中医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CRF患者的肾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运脾消积法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夹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夹滞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清金化痰汤加运脾之品临证化裁治疗,对照组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治疗,连续治疗7d。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咳嗽、咳痰、肺部啰音、不思乳食、腹胀腹痛、口干口渴、口臭、大便不调和脉象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症状总积分下降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化痰、运脾消积法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夹滞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医五行音乐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91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五行音乐组,n=47)、阳性对照组(西方音乐组,n=23)和阴性对照组(不接受音乐治疗,n=21),各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抗抑郁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聆听不同的音乐,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测评患者的抑郁状态,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SDS评分,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SDS降低值,HAMD总分及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和睡眠障碍因子评分降低值显著大于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五行音乐可以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莪连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莪连颗粒、胃复春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的变化,以及单个症状疗效和胃黏膜萎缩、肠腺化生、慢性炎症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脘疼痛、胃脘痞闷、疲乏方面,以及在胃黏膜肠腺化生和胃黏膜萎缩方面,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莪连颗粒能有效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萎缩、肠腺化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药醋剂联合蜂王浆外用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脱落1例)。治疗组患者接受中药醋剂联合蜂王浆外用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6个月观察两组复发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醋剂联合蜂王浆外用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藿苏养胃口服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藿苏养胃口服液治疗,每组疗程3个月,随访2周。治疗后观察两组中医临床综合疗效、单个症状疗效、胃镜下黏膜病变疗效、两组胃腺体萎缩疗效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的组织病理学积分及患者报告结局指标(patient reported outcome,PRO)量表积分。结果治疗组中医临床综合疗效、胃镜下黏膜病变疗效、胃腺体萎缩疗效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胃脘胀满、胃脘隐痛、嗳气、纳弱不振、胃中嘈杂、口干口苦、短气懒言及神疲乏力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中医症状积分、病理组织学积分以及降低PRO量表的总分及其全身症状、反流、消化不良、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维度积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藿苏养胃口服液能明显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修复胃镜下黏膜病变,改善胃黏膜的病理组织病变,提高CAG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