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构建桃红四物汤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 靶基因- 疾病”预测模型,探究桃红四物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靶点及作用通路。方法 〖JP3〗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收集桃红四物汤中有效的化学成分及靶点信息,运用UniProt蛋白质数据库实现基因靶点名称规范化;从GeneCards、疗效靶点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DRUGBANK数据库中查找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靶点。构建“成分- 靶点- 疾病”网络,并对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排名前20个靶点的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中信号通路。结果 筛选出69个桃红四物汤的有效化学成分,235个潜在基因靶点,其中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共同的基因靶点有82个。PPI网络分析显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 1,JUN)、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1,AKT1)是桃红四物汤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靶点。基因本体论的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桃红四物汤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涉及对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的调节、细胞对生物刺激的反应、氧化应激反应以及对脂多糖、细菌来源分子的调节;KEGG的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AGE)- AGE受体(receptor for AGE,RAGE)通路、TNF通路的差异蛋白表达水平较高。结论 桃红四物汤可能是通过抗炎、提高免疫、调控激素、延缓细胞凋亡等作用多靶点、多通路调控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益气活血方脑络欣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通过TCMSP、ETCM、化学专业数据库及文献筛选脑络欣通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OMIM、DisGeNET、GeneCards以及Drugbank数据库挖掘IS相关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平台和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PPI网络并通过拓扑分析获得核心靶点,同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疾病”可视化网络图;运用R软件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借助Auto Dock Tools软件以及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和可视化。结果 脑络欣通的潜在活性成分78个,治疗IS的潜在作用靶点200个,核心靶点包括STAT3、JUN、MAPK1、TP53等;作用较突出的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木犀草素等。进一步的生物功能分析获得150条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关键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存在分子结合位点,并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 益气活血方脑络欣通可能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自噬等生理病理环节,从而发挥治疗IS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确定灵芝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相关靶点,探讨灵芝酸治疗AD的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药物靶点预测平台预测灵芝酸的靶点,并借助Disgenet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AD的相关靶点;将化合物靶点与疾病靶点作交集得到灵芝酸作用于AD的潜在靶点。进一步使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网络,并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Bioconducter生物信息软件包对交集靶点进行GO与KEGG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出灵芝酸与AD关联程度较高的信号通路。最后通过细胞实验,验证其中富集程度最高的靶点,进一步明确灵芝酸作用于AD的核心靶点。结果 从数据库中共获得灵芝酸与AD靶点1 211个,其中共同靶点56个。PPI网络拓扑分析发现,AKT1、ALB、MAPK3、CASP3、TNF等是灵芝酸治疗AD的关键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灵芝酸治疗AD的通路涉及AD、神经变性途径、人巨噬细胞感染途径、卡波西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途径等。细胞实验验证发现,灵芝酸A的最佳给药浓度为50 μmol/L,可以通过抑制p-PI3K和p-AKT的表达,保护受Aβ25-35毒性损伤的PC12细胞。结论 灵芝酸可能通过关键蛋白和重要通路达到靶向治疗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究芪玉三龙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和中医药整合数据库检索芪玉三龙方成分筛选靶点,通过美国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获得肺癌靶点基因。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采用基因本体数据库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对核心靶蛋白与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并以A549细胞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芪玉三龙方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有效靶点162个,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到核心靶点基因20个,主要的生物学过程为对缺氧的反应、MAPK级联、炎症反应,主要的功能通路为钙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细胞周期。分子对接结果表明,MMP9-槲皮素、PPARG-异鼠李素、PTGS2-刺芒柄花素、JUN-刺芒柄花素之间存在有效的结合亲和力。在A549细胞实验中,PCR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芪玉三龙方含药血清能够促进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P<0.05),抑制c-JUN、COX-2、MMP-9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 芪玉三龙方通过影响A549肺癌细胞的凋亡、侵袭和肿瘤血管生成及炎症进程达到干预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Twelve-Flavor Shugan Lidan Granule,TSLG)降低胆固醇累积预防结石生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基于药理学数据分析获取TSLG的活性成分与靶点;从Genebass数据库获取与胆囊结石疾病相关的基因,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TSLG调控网络并进行核心基因鉴定;采用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TSLG调控网络中的核心基因及肝组织转录组差异基因进行生物功能与通路注释;利用分子对接方法模拟关键生物标志物与TSLG核心成分的对接模式。采用油酸构建胆固醇累积的细胞模型,应用Western blot法、免疫荧光法检测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肝脏X受体α(liver X receptors α,LXRα)、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ABCG)5、ABCG8、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2,SREBP2)、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磷酸化叉头盒蛋白O1a(phosphorylated forkhead box O1 a,p-FOXO1A)的表达水平;Seahorse细胞能量代谢仪检测细胞线粒体耗氧率和细胞外酸化率;RT-qPCR检测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AC)关键酶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了41个TSLG调控疾病的相关靶点。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表明,TSLG抑制p-AMPK、LXRα、ABCG5、ABCG8、SREBP2的表达,增强p-AKT、p-FOXO1A的表达,TSLG抑制糖酵解并增强氧化磷酸化,TSLG抑制TAC循环酶活性,改善肝脏糖脂代谢,从而预防胆固醇结石的生成。结论 TSLG中主要成分可能通过靶向AMPK、AKT及Hippo信号通路调节肝脏代谢,以达到降低胆固醇累积、预防结石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微RNA-21(microRNA-21,miR-21)对p38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究丹皮酚(paeonol, Pae)抑制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VEC)损伤的机制。方法 组织块预消化贴壁法培养大鼠VE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诱导VEC的损伤;用HiPerFect试剂将miR-21模拟物或抑制剂转染进入VEC;免疫印迹法检测p38 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VEC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结果 ox-LDL明显提高VEC中Ras、p-MKK3/6、p-p38蛋白表达水平,并诱导VEC分泌TNF-α;miR-21高表达可升高TNF-α水平及Ras、p-MKK3/6、p-p38蛋白表达水平;Pae明显降低损伤的VEC分泌TNF-α水平,且抑制由miR-21高表达引起的TNF-α水平上升及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 Pae可抑制miR-21介导的p38 MAPK信号通路,减少ox-LDL诱导的VEC中TNF-α的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分子机制角度入手,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丹参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方法 筛选、预测丹参潜在的活性成分与靶点,工具为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利用DrugBank、PharmGKB、HPO、GAD、OMIM、DisGeNET、TTD等数据库检索股骨头坏死相关作用靶点;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明确丹参防治股骨头坏死的特异性靶点;采用ClueGo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以进一步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中检测出的与丹参相关的202个成分中,按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参数得到65个入血活性成分,利用相关靶点预测技术预测可能的靶点103个;运用上述数据库检测,发现74个已知靶点与股骨头坏死相关。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及疾病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网络图,合并网络图并行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基因130个;采用ClueGO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丹参作用于股骨头坏死的关键节点主要涉及75条信号通路,例如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与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信号通路。结论 丹参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其主要通路不仅是影响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细胞生理过程,而且通过调节免疫和炎性反应等干扰和影响骨微环境,以控制疾病发展,与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参归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行为学障碍的改善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参归益智方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β淀粉样蛋白1-42双侧注射大鼠海马区诱导AD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AD大鼠行为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及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ion of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 MAPK)的表达水平。结果 给药4周末,参归益智方能够剂量依赖地降低AD大鼠Morris水迷宫试验的逃避潜伏期(P<0.05),显著提高穿越平台次数(P<0.05),剂量依赖地提高AD大鼠海马VEG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AD大鼠海马p-p38 MAPK表达水平。结论 参归益智方改善AD大鼠行为学障碍的作用与其提高海马区VEGF表达,降低p-p38 MAP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丹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丹蛭降糖胶囊的化学成分、对应作用靶标及靶标基因。通过GeneCards获取糖尿病相关靶点,将复方活性成分靶点和糖尿病靶点构建韦恩图,以寻找交集靶点,获得丹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的预测靶标。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材-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筛选关键化合物。利用STRING网站建立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选出关键靶点基因。借助R软件对共同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丹蛭降糖胶囊作用于糖尿病的活性成分有25个,相关靶基因76个。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丹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的机制共涉及1 702条生物学过程和149条信号通路。结论 丹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等可能通过对AGE-RAGE、IL-17、TNF、HIF-1等信号通路的调控,最终达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参与细胞的凋亡与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究银翘散“异病同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children, AURIC)及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in children, VMC)的共同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筛选银翘散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分别筛选AURIC和VMC的相关靶点,获取银翘散与AURIC、VMC三者的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银翘散—成分—靶点”网络,分析重点活性成分;使用STRING数据库通过构建交集靶点的PPI网络以分析核心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软件对核心靶点及主要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出银翘散129个活性成分,264个作用靶点;银翘散与AURIC、VMC共119个交集靶点;银翘散—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得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柚皮素、豆甾醇为排名前5的主要成分;PPI网络构建后得出STA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整合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进行多重药物靶点预测,探究止嗽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作用机制.方法 先利用大规模数据挖掘、文献检索搜集止嗽散方中所有中药的化学成分,再利用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筛选其活性成分并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SysDT和TargetNet方法进行靶点预测,并借助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CVA的致病基因,并与药物靶点取交集以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获得的核心靶点进行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最后选取若干核心靶点及其关键的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出止嗽散治疗CVA的活性成分97个(包括白前苷元C、7,4'-二羟基黄酮、甘草酸、新对叶百部碱和β-谷甾醇)及靶点144个.通过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得到MAPK3、TNF、CASP3、EGFR、PTGS2和MMP-9等10个核心靶点.KEGG富集分析得到30条与CVA相关的通路.分子对接验证核心靶点中EGFR、PTGS2和MMP-9与其关键化合物有较好结合力.结论 止嗽散治疗CVA涉及多条信号通路,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止嗽散中主要活性成分对PI3K-Akt、NF-κB和HIF-1等通路的调控,最终达到治疗CVA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贯叶金丝桃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及TCM Database@Taiwan数据库查找贯叶金丝桃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利用化源网、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及ChEMBL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OMIM、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结合文献检索获取AD的疾病靶点。取两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Metascape平台对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 3.10.0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并采用AutoDock Vina 1.1.2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贯叶金丝桃防治痴呆的关键化合物是贯叶金丝桃素金、丝桃素及金丝桃苷等,其对应的关键靶点为APP、PIK3R1、PIK3CA、AKT1、EGFR、GSK3B等,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其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具备潜在活性。所涉及的主要分子过程及通路为激酶活性的正调控、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及激酶活性调节等,关键通路为AD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 贯叶金丝桃治疗AD的机制可能与减少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及tau蛋白形成,调节神经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电针夹脊穴对炎性疼痛大鼠痛阈的影响,从信号转导的角度探讨针灸镇痛的机制. 方法 采用经典的完全弗氏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观测电针刺激对大鼠痛阈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doral root ganglion, DRG)内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ion-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p38 MAPK)的含量,采用蛋白印迹法测定DRG内辣椒素受体1(vanilloid receptor 1, VR1)含量. 结果 电针刺激影响大鼠DRG内p-p38 MAPK和VR1含量,并可提高炎性疼痛大鼠的痛阈,降低p38 MAPK受体阻断剂提高后大鼠的痛阈. 结论 电针影响炎性疼痛的机制与p38 MAPK-VR1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其防治已成为临床医学关注的重点。研究表明,微小RNA(microRNA,miRNA)主要通过RAS/MAPK、p53及PI3K/AKT等信号通路调控黑色素瘤。同时,发现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可通过以上3种通路靶向调控黑色素瘤的发生和发展。miRNA靶向调控黑色素瘤的信号通路可为临床上防治恶性黑色素瘤提供新的视角和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6.
细胞膜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 GPR30)、烟碱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 nAChR)、酪氨酸激酶受体(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RTKs),γ-氨基丁酸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 GABAR)和甘氨酸受体(glycine receptor, Glycine R)在学习记忆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些细胞膜受体可能是人参皂苷Rg1改善记忆的潜在靶点。人参皂苷Rg1通过激活上游的细胞膜受体、级联神经细胞钙调蛋白激酶Ⅱ、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等信号通路调节海马突触可塑性或促进突触再生,从而发挥改善学习记忆的功能。这些上游细胞膜受体均是人参皂苷Rg1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参七虫草胶囊对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博莱霉素气道喷雾法复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氢化泼尼松组、参七虫草胶囊组,每组10只。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血清及肺组织中PI3K/Akt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Akt及PI3K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七虫草胶囊组和氢化泼尼松组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Akt及PI3K水平显著降低(P<0.05);参七虫草胶囊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Akt、PI3K水平显著低于氢化泼尼松组(P<0.05)。结论 参七虫草胶囊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肺纤维化炎症反应,延缓肺间质纤维化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丹皮酚(Paeonol,Pae)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损伤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炎性因子释放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凋亡的影响,阐明Pae抑制VSMCs凋亡是否通过影响VECs释放的炎性因子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方法 组织块预消化贴壁法原代培养VECs和VSMCs;Transwell小室建立VSMCs和VECs共培养体系;LPS诱导VECs损伤;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VECs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s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VSMCs中p38 MAPK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可显著提高VECs分泌的TNF-α水平(P<0.05),明显升高共培养体系中VSMCs p38 MAPK信号通路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p-MKK3/6、p-p38、p53和Cleaved caspase-3)水平(P<0.05),显著提高VSMCs凋亡率(P<0.05);与LPS刺激组比较,Pae可显著抑制VECs分泌的TNF-α(P<0.05),明显降低共培养体系中VSMCs p38 MAPK信号通路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p-MKK3/6、p-p38、p53和Cleaved caspase-3)水平(P<0.05),显著降低VSMCs凋亡率(P<0.05)。结论 Pae可抑制VECs释放TNF-α,从而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进而减少VSMCs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艾灸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大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相关递质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32只,采取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25-35的方法建立大鼠AD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艾灸组,每组8只。艾灸组大鼠用艾条灸“百会”“肾俞”“三阴交”,每次15 min,同时按3 mg/kg灌胃蒸馏水;药物组大鼠按3 mg/kg灌胃盐酸多奈哌齐;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按3 mg/kg灌胃蒸馏水。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行为学表现,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病理组织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p-mTOR)、核糖体蛋白S6 激酶(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p70,P70S6K)、 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related gene 5,ATG5)、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B,LC3B)-Ⅱ/LC3B-Ⅰ的表达水平。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海马神经元萎缩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艾灸组海马神经元形态及分化程度均有明显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p-mTOR及P70S6K 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ATG5、LC3B-Ⅱ/LC3B-Ⅰ、p-AMPK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艾灸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 p-mTOR及P70S6K 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ATG5、LC3B-Ⅱ/LC3B-Ⅰ、p-AMPK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与药物组比较,艾灸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p-mTOR及P70S6K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ATG5、LC3B-Ⅱ/LC3B-Ⅰ、p-AMPK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 艾灸能够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诱导细胞自噬,阻断脑内Aβ表达,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整合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进行多重药物靶点预测,探究小柴胡汤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药理学数据库获取小柴胡汤的活性成分与对应靶点;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识别乳腺癌高通量测序数据中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采用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行生物功能与通路注释;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核心基因鉴定;利用分子对接方法模拟关键生物标志物与小柴胡汤核心活性成分的对接模式。结果 在对小柴胡汤进行数据挖掘后获得242个有效成分和265个对应靶点,通过加权分析方法得到乳腺癌密切相关的563个疾病关键靶点,小柴胡汤与TNBC共有13个交集靶点。小柴胡汤成分靶点网络构建得到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亭素、木犀草素、豆甾醇、β-豆甾醇、牵牛花色素等主要成分。PPI网络构建后通过筛选得到3个核心靶点(CCNA2、CCNB1、CHEK1)与2个关键化学成分(槲皮素、山柰酚)。GO富集获得15个生物过程、45个细胞组分、16个分子功能,其中主要与细胞器裂变和细胞核分裂等细胞增殖过程,浓缩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