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新市 《党史博采》2001,(11):26-27
徐特立(1877--1968),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湖南长沙人。1905年考入湖南长沙速成师范班。毕业后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被推为湖南省临时议员、副议长,湖南教育司科长。后辞职创办长沙师范学校,任校长,并兼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1919年,提倡并参加留法勤工俭学。1924年回国后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任校长,并兼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校长。  相似文献   

2.
徐特立(1877—1968),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湖南长沙人。1905年考入湖南长沙速成师范班,毕业后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1910年到日本考察教育,后参加辛亥革命,被推为湖南省临时议会议员、副议长,湖南教育司科长。后辞职创办长沙师范,任校长,并兼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1919年,提倡并参加留法勤工俭学。1924年回国后创办长沙女子师范,任校长,并兼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相似文献   

3.
李桂英 《湘潮》2021,(4):39-40
湖南省公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于1912年由宋教仁创建于桃源县城,1914年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简称省立二女师)它是民国早期湖南仅有的3所女子师范学校之一,面向湘西北5府29县招生。省立二女师的革命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湘西北妇女的解放和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湘西北妇女革命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警予幼时,正当康梁改革运动继续发展。这运动在湖南的影响很大。警予的大哥是这运动中的活动分子之一。他提倡"新学",在溆浦县本乡也早就建立起新式的学校。警予是这新式学校中有名的女学生,她会做热烈的民族色彩的小论文,会操体操,尤其会"翻杠子"。  相似文献   

5.
警予幼时,正当康梁改革运动继续发展。这运动在湖南的影响很大。警予的大哥是这运动中的活动分子之一。他提倡"新学",在溆浦县本乡也早就建立起新式的学校。警予是这新式学校中有名的女学生,她会做热烈的民族色彩的小论文,会操体操,尤其会"翻杠子"。  相似文献   

6.
正李效黎原名李月英,1916年出生于山西离石城关。18岁时,她因在太原女子师范学校参加学潮斗争被阎锡山当局通缉,去往北平后改名为李效黎,于1937年考入燕京大学,成为英国籍导师林迈可的学生。后来,二  相似文献   

7.
伍若兰,1906年出生于湖南耒阳县城南金兰村的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 12岁时,伍若兰在湖南耒阳县女子职业学校读书。1924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学校中接触了一些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并阅读了《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她的思想觉悟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8.
陕北窑洞结良缘 刘英1905年10月14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东乡金井镇,19岁时考入长沙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湖南省委候补委员、省妇女部长。1929年,刘英由党组织送  相似文献   

9.
正蔡畅(1900—1990),湖南省湘乡县人。早年入湘乡县女学堂读书,1915年春蔡畅抗婚离开老家,求学于长沙周南女子师范学校。五四运动前后,蔡畅和向警予等人成立了"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并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在法国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24年底,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0.
蔡和森(1895-1931),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人,原名蔡林彬,字润寰,号和仙,笔名和森、振宇(与向警予合用)、H.S、和生等.生于上海工厂,长在湖南农村.13岁起作乡镇杂货店学徒3年.1913年入长沙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同学毛泽东结为相知.1915年秋转学省高等师范学校,入专修科文学部,与邓中夏同学.  相似文献   

11.
向警予     
《兵团工运》2011,(5):17
<正>向警予(1895-1928)女,土家族,湖南省溆浦县人,中共党员。向警予是我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被誉为"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1912年秋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19年秋参加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同年10月与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1921年底回国,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第一任妇女部主任。  相似文献   

12.
《新湘评论》2005,(7):19-19
缪伯英,1899年10月出生,湖南长沙人,1919年7月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20年初参加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1月,参加了由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党员。  相似文献   

13.
1919年,五四运动的洪流波及着湖南衡阳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正在这所学校学习的张琼,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冲破学校不准出校门参加社会活动的禁令,邀集几个女同学翻墙而出,跑到雁峰寺听演讲。此后,  相似文献   

14.
正张干(1884-1967),字次崙,湖南新化(今新邵县坪上镇)人。1908年从湖南中路师范学堂毕业后,留校任教。1912年,该校更名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14年春,湖南公立第一师范、省立第四师范合并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张干任校长。因学校合并,1913年春考入  相似文献   

15.
正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简称济南乡师)创办于1929年8月。1937年秋,日本侵略军进逼山东,学校被迫南迁停办。八年间,学校曾多次易名,创办时校名为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1934年1月更名为山东省立济南简易乡村师范学校。1936年6月,又改名为山东省立乡村建设专科学校附设乡村师范学校。校址在济南市北园白鹤庄(今明湖中学),  相似文献   

16.
程朴 《湘潮》1987,(10)
红军将领陈毅安烈士的夫人李志强,是一位普通而又值得崇敬的红军家属。二十年代初,李志强在湖南长沙稻田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结识了在湖南省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就读的陈毅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成了挚诚好友,渐渐相爱  相似文献   

17.
周日美 《湘潮》2006,(6):1-1
刘英原名郑杰,1905年10月14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东乡金井镇。父亲重男轻女,不送女儿上学。后经顽强抗争,刘英先后进入衡粹女子职业学校、省立第一女师附小、长沙女子师范学校学习。在长沙女子师范学校受徐特立等共产党员教员的影响,刘英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很快成为反帝反军阀的  相似文献   

18.
封面简介     
<正>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  相似文献   

19.
冯晓蔚 《湘潮》2021,(2):29-31
陈昌,1894年7月14日生于广西梧州,8岁随父母回到故乡旧居——湖南浏阳土桥炭坡陈家大屋,17岁考入湖南省立初级师范。翌年,湖南省立初级师范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14年改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简称“第一师范学校”,下同)。第一师范学校是当时办得较好的学校,拥有一批思想开明、有真才实学的教师,如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黎锦熙等。陈昌十分珍惜这里的学习环境,专心致志地学习。  相似文献   

20.
向警予1895年生于湖南溆浦,1919年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办的新民学会,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的二大后,在党中央机关做妇女工作。1928年牺牲,终年33岁。1936年,毛泽东评价她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1911年,16岁的向警予在常德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曾和蒋胜眉(丁玲之母)等七名女同学结拜,结拜时有如此誓词:“姊妹七人,誓同心愿,振奋女子志气,励志读书,男女平等,图强获胜,以达到教育救国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