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参政是提高妇女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女性人才开发的重要途径,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女性参政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女性参政、女性人才开发仍受到性别、政策歧视、自身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社会需要充分认识女性参政的重要性,优化女性参政的社会环境;女性自身需要强化自主意识,增强参政的信心;家庭要对女性参政给予支持;国家需要在政策上为女性参政提供保障,加大女性教育和培训力度,健全女性领导干部培养选拔体系。  相似文献   

2.
女性参政是保障和衡量女性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女性参政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现实背景,虽然现阶段女性的参政意识已得到逐步解放,但女性参政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历史、现实两方面探索破除女性参政障碍的路径,对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参政是一切阶级、性别实现自己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参政意识和能力,女性参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女大学生作为女性中的知识分子群体,其参政意识、参政行为水平是直接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为了解女大学生的参政意识,笔者以湖南省三所高校的女大学生为调查问卷对象,以此了解女大学生参政意识的现状,提出重构设想。  相似文献   

4.
女性参政是社会发展和现代化事业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从原始社会到改革开放这一悠久的历史时期内,女性参政角色经历了由执政人、工具人到平等人的漫长演变,并且这些演变过程中都有着共同的特征。从历史角度分析,主要可归因为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这四大权力对传统女性参政角色的压抑。探究中国传统女性参政角色的转变对新时期建构合理的女性参政角色大有裨益,可以从参与机制、法律保障、女性话语和公民维度四个角度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5.
我国倡导妇女参政议政的政策法规并不少,但现实中女性参政比例却一直偏低,究其原因很多,妇女参政能力恐怕是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据研究,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是她们参政意愿、参政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她们的政治参与度也越高,反之亦然。女性只有全面提升自我,充分发挥自身才能,积极参与和影响国家事务的管理与决策,才能真正获得解放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时期,我国女性解放从对人格平等的憧憬开始向着政治觉醒的方向转化。女国民意识是这一时期女性政治意识觉醒的重要标识和女权运动的主要内容。女性革命先驱们期许革命时尽国民之责任,也期待革命成功后与男子共享国民之权利。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女性心怀憧憬,提出了女子参政的要求,并为此掀起了民初的女子参政运动。但女子参政要求不仅遭到了袁世凯北京临时政府的否决,在以孙中山为首、由革命派控制的南京临时政府也没有获得通过。女子参政运动的失败,体现着鲜明的性别歧视面相,也与女性的弱势与性别认识上的误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女性参政的程度,关键取决于女性自身的素质.女性参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试从狭义上的参政女性,即进入国家各级权力机构,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与决策的女性素质问题作一探讨.女性参政标志着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体现着妇女解放的程度,也是优化各级领导班子智能结构,提高决策水平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党重视了对妇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女性参政有了较大发展,大批优秀妇女人才跨入领导干部的行列,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女性参政状况并不十分乐观,仍存在大量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尽管多数参政女性自身素质高、政绩卓著,但也有一部分参政女性素质差,工作平平,突出表现在:  相似文献   

8.
女性参政是妇女解放和女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受到全人类的关注,尤其是广大的女性群体的关注。由于受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体制等的制约,我国女性参与政治的进程和程度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且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了解我国女性参政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促进我国的女性参政的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论女性参政的途径及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参政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彰显符合女性的利益主张,充分体现两性的性别平等。文章归纳了女性参政的途径,深入分析了女性参政的优势,以期激发更多女性的参政热情,为自己的发展、民族的兴盛、国家的强大,积极投身到政治生活当中来,发现自我,突破自我,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10.
女性参政议政既是国家开发人才资源、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又是促进妇女进一步解放、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标志。目前影响我国女性参政难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女性自身存在的问题。应从制度与人文关怀入手,从根本上改善女性参政难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