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共产党人的忠诚,是建立在对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坚定信念基础上的忠诚。这种忠诚是人世间最虔诚、最执着、最经得起考验的忠诚,更是共产党人把个体生命、价值追求与党的崇高事业、奋斗目标高度融合的忠诚。  相似文献   

2.
正文化是一种符号,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一个企业有自己的文化,一个家庭也有自己的文化,那组工文化又是什么呢?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我认为,组工文化体现的就是组工干部的工作态度、精神面貌、价值观念和规范要求。组工文化的灵魂在于"忠"。"天下至德,莫大于忠",从第一天踏入组织部的大门,组织部的前辈们就谆谆教导:组织部门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忠诚作为组工干部之魂,作为做好工作之根,  相似文献   

3.
正"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县委书记的谆谆嘱托,也是全党上下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核心要义。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以专题教育为契机,以"四有"为范修身正己,切实增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心中有党"的忠诚,放好政治的"压舱石"。"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包含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包含着高尚的精神境界、道德  相似文献   

4.
正"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根本政治品格。忠诚应当是绝对的,不能有半点的瑕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才能顺利地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任何三心二意、形形色色的"伪忠诚",对党的事业都将贻害无穷。党员忠诚是党的力量源泉所在,关乎党的事业生存发展。从党的发展历史看,绝大多数党员是对党忠诚、经得起考验的,他们用行动甚至生命诠释着对党的忠诚。一路走来,无数革命志士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屠刀无法泯灭他们的革命斗志和信念;无数党员始终与党同心  相似文献   

5.
<正>衡量纪检监察党员干部是否做到"忠字当头、实字为先、严字强基、廉字正己",关键看是不是践行"忠诚干净担当",是不是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是不是弘扬"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干净担当"是"严"和"实"的着力点,实现了"三严"的内在要求和"三实"行为取向的有机统一;衡量纪检监察党员干部是否做到"忠字当头、实字为先、严字强基、廉字正己",关键看是不是践行了"忠诚干净担当",是不是做到了"忠诚干净担当",是不是弘扬了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官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国无德不盛。品德是做人的良知,忠诚是信仰的良知,担当是责任的良知,三者皆具方可为官。忠诚是信仰的良知。天下至德,莫大于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党员干部忠  相似文献   

7.
坚守忠诚     
正忠,敬也;诚,信也。忠者,德之正也;诚者,天之道也;忠诚者,为人之正道也。自1921年7月成立之日起,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行人间正道,几代共产党人生命不息、奋斗不已,坚守刚毅写忠诚。忠诚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品质、一种追求,不仅提升人的思想境界,而且激发内在动力,指明前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崇尚忠,忠本义作“敬”解。中国最早、影响最大的字典——汉代的《说文》中有言:“不懈于心为敬;必尽心任事始能不懈于位。”“不懈于心”、“不懈于位”即敬业,就是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一丝不苟、善始善终。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就是提高责任心,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忠诚、志道、明辨、知止"等思想精髓,可以为当下党员干部修好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旗帜鲜明、立场笃定的"大德"提供一些有益启示。要"尽忠竭诚"。"忠诚"在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被看作最崇高的道德规范,也是为官从政的根本。《忠经》中讲:"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最至高无上的"大德",就是忠诚。  相似文献   

10.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都在用他的思想和学说教化人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而其思想首位是孝,核心是仁,"以仁统摄诸德",由孝生仁,以仁为做人的根本。《孝经》是记录孔子孝思想,孝文化的重要典籍。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  相似文献   

11.
<正>"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政治素质的基本修养,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党性原则的政治忠诚,是对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高度热爱的朴素情怀。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挽救危亡中的中华民族,国共两党相逢泯恩仇,合作抗日。在国民党统治区"陪都"重庆,共产党设立南方局,领导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上海、香港等13省市的党的工作。在风云变幻、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两学一做",要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党员干部将忠诚铸入灵魂,擦亮先进和优秀的政治底色,在振兴发展中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党忠诚是前提。曾子说:"忠者,德之正也;诚者,天之道也;忠诚者,为人之正道也。"在中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同志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要求。这是新时期做人做事从业的基本标准。对党忠诚是为政之魂,个人干净是立身之本,敢于担当是成事之要,三者缺一不可,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范,体现了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对党忠诚是党性的要求,也是政治品德。"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用忠诚报国唱响华美乐章。卧薪尝胆的忍辱负重、精忠报国的壮怀激烈、甲午海战的视死如  相似文献   

14.
<正>忠诚,是根据自己崇高的目标献出全部精力乃至生命的一种心态和行为。有了深厚的忠诚,会坚定崇高的信念,会使人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忠诚之人的名字会更具含金量。忠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忠经》中说:"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即看人之大节,识官之大德,关键是看忠诚。"忠诚所感金石开,勉建功名垂竹帛。"(陆游)——真诚能够感动金石那样坚硬的  相似文献   

15.
谁都希望自己长寿,许多老人道出高寿的秘诀之一是无私。无私者康而寿,确实有科学道理。无私,是一种大德。对于"德"与"寿"的关系,我们的先哲早有灼见,孔子提出"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春秋末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提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相似文献   

16.
正在当代日趋国际化的现实背景下,更多人认更有着掀开"国家"和"民族"的面纱、展现国民本识到,在"他者的眼光"直射之下,一个国家在视觉质的政治功能。而当代艺术家所展现出来的视觉艺术中的表达和传播不只是美学的品位的展示,创造力往往能显示文明的自觉以及国家认同的程度。早在西晋时,陆机便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视觉艺术("画")由于形象性所产生的供人辨识的作用以及传播力量的有效性让人不敢低估。在当代这个"读图时代"里,艺术更以"超历史  相似文献   

17.
忠诚     
正"天下之德,莫过于忠"。忠诚是一种优良品质。一个人对亲人朋友,对所属组织都应该做到忠诚。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是一种更为无私、更为可贵的政治操守。忠诚于党,是党章对党员的要求,是每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品格,是党员加入党组织时面对鲜红党旗的庄严誓词。对党忠诚要做到100%党员对党的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在"忠诚"这两个字的前面,还得有"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  相似文献   

18.
正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和政治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绝对忠诚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做到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口头上忠诚、行动上不忠诚,表面上忠诚、内心里不忠诚,对别  相似文献   

19.
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新时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就要严守政治纪律,敢于开拓创新,强化群众观念,注重道德修养,努力培养和牢固树立"五忠"意识,即对待党要"忠诚"、对待事业要"忠勇"、对待人民群众要"忠厚"、对待父母长辈要"忠孝"、对待夫妻婚姻关系要"忠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相似文献   

20.
经典语录     
正善莫大于作忠。(东汉·马融《忠经·证应章》)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礼记·大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