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这个词似乎和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一样泛滥,人人都在谈全球化,人人都知道全球化带来的种种问题,但这一切似乎都发生在西方向东方的侵袭之后,而这多方面的侵袭还在继续,按萨义德所言,即今天的东方文化是西方文化所建构,昨天的同样如此。因而,本文认为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的维度,全球化似乎都发生在了"后殖民"之后,要审视今天,就必须对其过去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民情是美国陪审制度存在的根基。当这种民情融入美国的文化和传统之中的时候,它就可以有效地消解对陪审制度的各种挑战和质疑,甚至在陪审制度有碍于效率或有悖于公正的时候也能让美国人对其恪守不弃。从美国的经验观之,在推进"和谐司法"、"人民司法"的今天,虽然移植西方制度固然重要,但培育和改造我们的民情则更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3.
刘磊 《法学评论》2020,(2):32-40
法律东方主义是欧美社会想象与误读中国法的结果,表现为欧美学者以西方法治标准来理解检验中国法。欧洲法律东方主义影响到美国,导致美国社会与学术界对中国法产生各种偏见与自负。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与民国时期美国驻沪法院"治外法权"的存在是美国法律东方主义的体现,是美国法制历史变迁中的阴影部分。美国学者络德睦对美国中国法研究中的传统思维定式进行了反思,指出美国法学学术界对中国法的认知存在很多偏见与自负。后殖民法学理论作为后现代法学理论的分支,依附与从属于美国的主流法学,美国学者反思法律东方主义是为了消除美国法律历史上的阴影,为主流法学的发展提供参鉴。中国法学面临的现实问题与美国有所不同,各自的司法背景也迥异,后殖民法学理论有其学术价值,但吸纳判例教义学体系的精髓才是学习美国法的优先选项。  相似文献   

4.
西方的政治话语,根本上源于对西方宪制语境下的文化传统及价值标准的体察与适应。然而,自从梁启超试图将西方的民主思想在凝聚国家"群"力的目的之下予以转译,法治之于中国的实践道路则呈现出与之完全不同的样态。西方的成功经验只是为中国指引了一个理想化的方向,而那种基于文化与制度的中国性认知,则为清末救亡语境下梁启超所进行的政治话语转译与实践提供了另一种叙事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买失败     
诺曼伍德,美国著名的收藏家.当许多知名的收藏家纷纷花巨资收购一些珍贵的绘画作品,从而大大抬升了某些作品的市场价格时,诺曼伍德却不这么做.他想,为什么不收集一些劣质画呢?如果把那些知名画家的"失败作品"和那些无名画家的作品以低价位收购,或许有利可图.于是他以5美元或者10美元的价格,买来一幅幅作品.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审美主义是西方文化审美现代性的一种重要表现型态,其基本宗旨是在基督宗教及其神学的语境中张扬美以及审美对于信仰生活的重要意义,以此回应现代性危机带给西方文化以及神学自身的困境.基督教审美主义随历史条件和思想背景的演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理论范式,即情感论的、存在论的和形式论的基督教审美主义.其间的转换与发展脉络,为了解与思考西方文化现代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论平等就业权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雄 《河北法学》2008,26(6):66-72
平等就业权在西方的实践路线主要是禁止就业歧视和推行平等就业政策,受各国不同文化和"意思场域"的影响,平等就业权很难在西方语境中探究其直接而完整的概念支撑体系。在我国,当平等就业权研究还未达成共识的时候,创设制度层面的反就业歧视法制,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保护平等就业权一般被简单地解读为禁止就业歧视。由于平等就业权具有保障生存权的积极功能和价值承载,回归其本来的面目,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平等就业权的界定是重构其理论体系的基本前提。平等就业权准确界定的关键,是依法规制平等就业权与用工自主权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8.
契约思想在西方由来已久,本文拟就以马克斯·韦伯在《法律社会学》提出的"契约社会"为主线,并将其置于西方神义论传统的语境之中,对其进行初步的探究,并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暹罗猫》是由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撰文,著名画家谢兹配图的儿童小说,它向西方读者再现了"古老"的中国形象--既神秘美丽、令人向往.又衰朽落后、缺乏理性.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将其改编成儿童电视连续剧,使得"古老"的中国形象放大,加强了西方读者心目中被扭曲的中国形象.小说作者、画家和电视制片人凭着想象,共同建构了一个神秘、充满异国情调,但又原始落后的他者,展示了根植于西方人心目中的东方刻本印象,其目的就是要加强和夸大中国的负面形象,从而疏离、排斥、诋毁中国和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宪政的中国语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人博 《法学研究》2001,(2):133-147
宪政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有自己的原始涵义,中国近代先进思想家在接受宪政观念时作了新的理解,这就使得西方的宪政观念在中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西方人追求的是宪政自身的价值,而在中国,宪政则变成了人们在追求国家富强时的一个工具。这种语境的置换消解了宪政本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当媒体铺天盖地去追捧奥巴马身上"黑色素"的历史意义时,他的另一种"血缘"相对有些黯淡.这个被相对忽视的因素即是奥巴乌的精英教育背景.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更是哈佛法学院的高材生--<哈佛法律评论>协会历史上第一位黑人主席.在笔者看来,奥巴马的黑人血缘给了他媒体的光环,但是长青藤教育--尤其是哈佛法学院的训练--给了他从政之路的实质要素.在其背后,这事实上是美国基于阶层而非种族的精英政治--美国法学院训练出来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2.
反思行政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德国刑法学家、"行政刑法之父"郭特希密特在其1902年出版的《行政刑法》里首次提出行政刑法这一概念以来,行政刑法的相关问题总是成为法学界争论不休的论题。一、西方语境中行政刑法的衍生机制(一)西方语境中行政刑法的产生与发展18世纪的德国警察权力日渐增大,其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3.
清人陈士矿作《折狱厄言》一书,其中多谈到裁判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应该做到"内心独立",主张裁判官应独立于自己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旨趣等各种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心理因素,坐到"中"的境界。这一源自儒家"尚中"、"中庸"的思想,应合了今天司法独立原则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即法官的内心独立。但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法文化当中的"内心独立"观念又与当前中国法学语境中所言说的"内心独立"是有差别的,因为当前中国法学的司法独立理论是来源于西方的,因此将中国传统法文化与西方法学语境当中的"内心独立"思想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今天司法独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法学研究》2012,(6):3-37
编者按:清末以降,受西方列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入侵的刺激,法治被绑定于振国兴邦、变法图强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政治法律文化传统中与"法的治理"相关的因素,得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苏、自省与更新。而西方绵延千年的法治思潮和相关制度实践作为值得追求的现代性因素,也得以在特定的思想、学术和政治语境中嫁接、调试与发展。另一方面,俄国"十月革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人格"一语会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身在海外的中国人,面对西方和中国文化交织的氛围而所持的一种文化性情.本文将其延用至法学领域,意图概括处在东西方交往背景之下中国的法学者乃至实践者的文化处境和他们所应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6.
祭奠是权利吗?如果是,又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权利?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学界在理论上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且现有的分析均建立在抽象的逻辑和推理基础之上.因而从历史文化传统的角度对祭奠进行再考察、再审视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从西方历史文化语境看,祭奠主要是一种自然权利.从中国历史文化语境看,祭奠不仅是一种伦理义务而且还是一种法定义务.进入近代后,受西方法律理念的影响,祭奠的法律属性开始历史性地嬗变,向现代化转变并最终成为一种权利.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考察法律现象,对弄清当下一些纠缠不清的法律问题,对法治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西方的政治文化注重演讲,这种文化有其罗马渊源.罗马的学校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演讲训练,当有演讲机会时,经训练的学生就能得心应手地演讲.演讲遂成为法律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用于法院、商议大会等法律场合,服务于辩护、控告、选举、立法等法律活动.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思想家H.D.梭罗的个人主义深受美国传统渊源的影响,同时也颇具个性,主要体现在他对"个人道德良心"的呼唤.他把个人良心看作比法律更高的一种道德原则.他主张:个人利益高于机构利益.任何机构化了的组织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应当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使人人有机会按自己的良心行事,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梭罗的<论公民不服从>和<瓦尔登湖>这两部作品集中表达了他的个人主义的观点,梭罗正是从个人道德良心的角度来阐释其个人主义主张的.他的个人主义理想影响了美国民族文化的建构,并已成为整个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法理学"及其相关的学名,如"法哲学"、"法律科学"、"法律理论",在西方法学中的产生、运用情况,其各自的含义、具体用法及相互关系,有着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语境。这些概念被移植并用于中国语境下,在用法上就形成一种较为复杂的局面。法理学及相关用语在我国名称上的演变,实际上也显示出法学思想观念上的变迁。法理学及相关用语在我国名称上的混乱显示,百余年来的汉语法学对那些植入的出自不同传统的法学基本概念未能充分消化,法理学这门学问在我国依然还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尚需重新进行深刻的学理反思。  相似文献   

20.
中古基督教法哲学:法治主义的神学分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在解释近代欧洲何以能取得独特的成就时,历史哲学家道森(Christopher Dawson)认为基督教主宰的中世纪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西方文化,是影响和改变西方世界的新兴力量的最重要的源泉,并提出了"宗教是历史的钥匙"这一学术信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