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农村工作形势的发展,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白天到乡镇上班、晚上回城的乡镇干部和干部群体,群众形象地称之为“走读”干部。基层干部群众对“走读”这种工作作风飘浮、脱离群众的不良现象极为不满,强烈要求狠刹这股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2.
最近,枣强县纪委组织人员对乡镇干部“走读”问题进行了突击检查。通过检查及座谈调研发现,部分乡镇仍存在“走读”现象,干部“走读”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有:  相似文献   

3.
郭远君 《求实》2003,(Z1):120
近几年来,干部“走读”现象在一些乡镇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临近县城附近乡镇较为普遍。这些干部“走读”现象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给乡镇工作的全面开展带来负面效应。为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农村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必须刹住干部“走读”现象。造成干部“走读”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策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仅凭自己多年从事乡镇工作的体会对干部“走读”现象剖析一、二。 一、造成干部“走读”现象的原因 1、宗旨意识较淡薄。个别“走读”干部往往把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期望抛在了一边,把在乡镇工作当作是“发配”,认为自己吃亏,导致不是一心一意干工作,而是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日钟,甚至当了和尚不撞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十分淡薄。 2、生活、办公条件差,距县城近。乡镇生活、办公条件简陋,工作环境艰苦,业余精神生活单调,与县城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氛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走读”干部普遍心理不平衡,难以耐得住寂寞和清贫,存在攀比心理。  相似文献   

4.
“乡镇干部像候鸟,晚上全都选城了”。近年来,随着干部交流力度的加大和城乡居住条件的改善,一些乡镇干部工作在乡镇、家住在城里,成了名副其实的“走读”干部。这一现象影响了干群关系,制约了乡镇工作的开展。为此,各地纷纷出台乡镇干部“住读”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公仆意识,密切了干群关系,方便了服务群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们习惯把那些家居县城、工作在基层、休息时间公车接送的乡镇干部称为“走读官”。新闻媒体曾多次提醒“走读官”要“安营扎寨”莫再走。然而,时至今日,随着乡镇领导干部的变更和城乡干部交流的增多,“走读官”不但仍在“走”,而且大有愈走愈烈之势。报载,山西省某地区12个县市在乡镇工作的副科级以上干部中,在县城购买或建有私房成为“走读官”的就占49%。1997年比1995年增加18%。同时,有部分县市党政领导也步入了“走读官”的行列。越来越严重的“走读官”现象,带来的弊端十分明显。其一,违规购买、建…  相似文献   

6.
正"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是一首农村群众针对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顺口溜。辽中县针对广大群众对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负面反映,开展了"干部住镇,三进三联"活动,让乡镇干部往下"走",往群众身边"走",使之成为乡镇干部的工作新常态。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全县170多名乡镇县管干部,在辽中县委的统筹安排下,每名乡镇干部每周住镇不少于2天,每镇保证每天住镇领导不少于2人,要求住镇干部充分利用晚上住镇的时间,进  相似文献   

7.
要搞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必须严格按照中央规定的原则、方法、步骤进行,尤其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着眼于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农村基层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特别是乡镇干部处于农村工作的前沿,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搞好农村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从整体上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的素质,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环节,也…  相似文献   

8.
乡镇领导干部"走读"是指一些乡镇干部工作岗位在乡镇,家却在县城或异地,上下班跑通勤、车接车送的问题.这是多年形成并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目前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我市解决乡镇领导干部"走读"的实践看,要解决这个问题,并尽可能避免挫伤干部的积极性,在工作中至少要抓好四点:  相似文献   

9.
一、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形成农村工作的“主心骨”。一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以理服人。乡镇一把手是乡镇领导班子中的领头羊,必须发挥好一班人的集体智慧,发扬民主作风,集思广益,使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对乡镇干部的岗位责任、考勤、考核、理论学习、业务工作、联系村工作,奖罚措施等要制定出一系列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三是关心爱护乡镇干部,以感情留人。乡镇负责人既要教育和管理好乡镇干部,又要注意关心爱护乡镇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体贴关心他们。  相似文献   

10.
东丰县委把解决乡镇领导干部“走读”问题作为县级“三讲”教育和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今年初,按照吉林省委的要求,对乡镇领导干部“走读”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摸底,查清了全县23个乡镇158名乡镇领导干部中共有“走读”干部 99人,其中 28人家住县城,11 人家住其它乡镇。针对这一情况,县委强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到7月末,这39名乡镇领导干部中有27名同志搬到了任职乡镇居住,对其余12名同志进行了调整,很好地解决了“走读”问题。 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县委首先从提高乡镇党…  相似文献   

11.
“走读”是群众对时下一些乡镇干部工作在乡下,而家住在城里的现象的形象比喻。这些干部每天早晨八、九点钟匆匆赶往乡镇,到了下午四、五点又急急忙忙返身回城,群众对他们有这样的形容“上午珊珊来迟,下午归心似箭”。这样的干部每天在乡镇工作的时间还不到六个小时,长此以往他们上班成了例行公事,心挂两头,没心思深入农村搞调查,对民情、民意了解不透,  相似文献   

12.
一、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形成农村工作的“主心骨”。一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以理服人。乡镇一把手是乡镇领导班子中的领头羊,必须发挥好一班人的集体智慧,发扬民主作风,集思广益,使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对乡镇干部的岗位责任、考勤、考核、理论学习、业务工作、联系村工作,奖罚措施等要制定出一系列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三是关心爱护乡镇干部,以感情留人。乡镇负责人既要教育和管理好乡镇干部,又要注意关心爱护乡镇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体贴关心他们。二、加强对村…  相似文献   

13.
王刚 《共产党人》2009,(12):31-33
乡镇干部是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沟通联系、解决农民群众困难和问题、化解社会冲突和矛盾的骨干力量,他们的工作态度、行为作风、服务意识、责任精神、执行能力等,对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起着关键作用。乡镇干部"走读"一直是干部管理中的"顽疾"。为进一步摸清干部"走读"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近期,按照宁夏区党委组织部的要求,青铜峡市委组织部组成课题组,对全市市乡干部"走读"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4.
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来,保定市委针对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乡镇干部"吃喝"、"走读"问题,采取了加强思想教育、建设乡镇"五小"(小食堂、小菜园、小浴室、小阅览室、小活动室)和建立规章制度三项措施,狠刹"吃喝"、"走读"风,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党刊文摘     
《支部生活》2007,(8):44-45
甘肃省玉门市治理乡镇干部"走读"现象出实招随着干部交流下派,玉门市曾一度出现了严重的乡镇干部"走读"问题。今年以来,玉门市结合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治理整顿。在治理整顿中,各乡镇不仅普遍建立了干部的住宿、值班、考勤、学习以及公车管理等制度,还大力改善文化娱乐硬件设施,建立起了阅览室、活动室,使乡镇干部在业务时间有了活动场地;完善食堂设施,改  相似文献   

16.
资中县有33个乡镇,乡镇党政干部911人。其中,党政一把手65人,家住县城或其他乡镇的48人,占党政一把手总数的73.8%;一般干部567人,家住县城或其他乡镇的141人,占一般干部总数的24.9%。一段时间以来,乡镇干部“走读风”严重损害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阻碍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17.
“干部都住在乡里,办事人好找、速魔陕;有事没事还来家里串门、摆龙门阵,干部跟我们这么近,我们的生产生活更安心!”苍溪县山区群众对乡镇干部不再“走读”的新变化交口称赞。今年以来,苍溪县致力推行环境留人、制度拴心、政策鼓劲等举措,乡镇干部“走读”现象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8.
当明,有不少从上级下派或因机构改革分流到乡镇的干部充实基层,带来了乡镇干部“城市化”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懂农事,不解民情。这些业自城市的农村工作干部,由于缺乏“三农”工作经验,甚至连  相似文献   

19.
乡镇干部“闹”进城少桦乡镇干部“闹进城”(指从乡镇调城里工作)是八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和进行乡镇机构改革,不仅一般干部“闹进城”,就连一些领导干部也千方百计地“闹进城”,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人人要...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在改革干部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农村不少乡镇基于各种考虑,让国家公务员(大部分是乡镇人民政府的副镇长、副乡长)兼任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乡镇和村办企业厂长、经理。这种兼职现象,虽然有些是必要的,有利于“重心下移,高官低做”,改进和加强基层工作,但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 1、一心二用,顾此失彼。乡镇人民政府是“小政府”,大天下。农民说,国务院有多少个部门,乡镇就有多少项工作。乡镇干部更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有的乡镇兼职干部,每天早上先到乡镇政府报到,再到村里上班,一天要往返十几里路;有的乡镇兼职干部受不了两面折腾便采取“二三”制,即一周用两天时间处理乡镇业务,用三天时间安排村或企业工作;还有的乡镇兼职干部跑不起就不跑,干脆坐镇一方,用电话指导上下工作。结果是乡镇工作没做好,村里或企业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