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索》2014,(0)
2008年9~10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了益阳市桃江县麦子园遗址,发现商代、西周、东周和宋代的文化遗存。清理出商周时期遗迹有灰坑18个、房址5座、灰沟3条、火塘2个、窑址1座、墓葬1座,出土的遗物有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等,其中商时期遗存最为丰富并体现出资水下游一种新的地方文化类型因素,可称之为麦子园类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2.
万全文 《世纪行》2011,(4):29-29
一、湖北文物事业的现状 1、田野考古成绩突出 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的湖北考古,不仅发掘了大量的古代遗址、墓葬,而且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如陶器、青铜器、漆器、丝织品、金器、玉器、料器以及简牍等。以上这些重要考古发现及其收获,奠定了全省各级博物馆发展的坚实基础。2、我省古建筑丰富,风格独特。全省共调查登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38513处,居全国第六位;  相似文献   

3.
《求索》2015,(0)
2012年9~1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配合安江水电站建设中对沅水中游的洪江市沙湾乡老屋背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60平方米。通过发掘发现遗址的主体遗存为商周、秦汉时期遗存,尤其是战国至秦汉遗存丰富。发现多种重要遗迹如环壕、房址、井、灰坑等,出土了陶器、铁器、铜器、石器等大量遗物,其中出土的印章、封泥、陶量及大量陶瓦等一系列遗物证明老屋背遗址是战国秦汉时期某一级官署所在地。封泥上的铭文对研究楚秦时期古县邑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4.
商代在武汉的统治和文明,集中体现在武汉外缘区的黄陂盘龙城。盘龙城的文化遗存,是武汉地区社会文明发展的物质标志,同时也是武汉地区进入商政治、文化圈的标志,是中原大一统局面推进到武汉地区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求索》2016,(0)
本文对四方园遗址2005年试掘的材料进行了分析,指出这批遗存的年代应在商末至西周早期,文化面貌与乌江流域被称作石地坝文化或十二桥文化川东类型的遗存相一致,并由此对其来源线路进行了推测。本文还对距四方园遗址约1.5千米的倒塘湾遗址出土铜鸟形器做了初步的研究,指出其年代应相当于西周早期,并注意到其总体风格与三星堆文化出土的铜鸟形器有较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求索》2014,(0)
湖南省汉寿县马栏咀遗址在2008年冬季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商、东周时期遗存。发现的遗迹有建筑遗迹、墓葬、灰坑、灰沟等。商时期遗物有釜、罐、盘、盆、豆、纺轮、网坠等陶器和石器等,是早商文化时期分布于资水中下游地区的一批本地土著文化遗存。东周时期遗存的陶器类型较简单,属战国中晚期楚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7.
【北京人制造生产工具】在北京人遗址出土的人类化石中,有较完整的头盖骨6具,下颌骨15个,牙齿153枚,股骨7段等,这些遗骨化石分别属于40多个男女老少的北京人。从遗址中还发现有大量的石器和用火遗迹。根据遗址出土的材料所作的北京人制造工具图,描绘了6个北京人劳动情景:有的正在收集石块、树枝等;有的正用砍砸器砍树木的旁枝、制造木棒;有的正在以石击石,打击石器的锐缘,反映了原始人制造生产工具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葫芦是一种具有悠久种植历史、分布广泛、用途较多的植物,葫芦的遗存物在世界几大洲都有出土.出土葫芦遗存物最古老的为中国,1973年和1977年,浙江省余姚河姆渡原始母系制公社遗址就出土了距今7000年前人工栽培的葫芦籽种.1974年至1978年,考古工作者对青海乐都柳湾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原始器物.其中,马家窑文化出土了马厂类型彩陶罐579:15,其形状为一凹腰葫芦,时间为公元前2415—2040年间.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年来,随着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这里不仅出土了距今五六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遗址,一万多年前中石器时代遗址,和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还出土了公元前二十一——前十六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和公元前十六——前十一世纪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的都城遗址,并从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瓷器和青铜器,等等。从而进一步证明,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河南则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世纪行》2012,(4):36-43
一、农耕篇 1、屈家岭遗址的发现和命名 1954年冬,五三农场为了治理水患,开始了石龙水库的建设。当石龙干渠修至屈家岭队西古柏树附近时,挖出了大量红烧土、陶器和石器。1955年2月,由湖北省石龙水库指挥部文物工作队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试掘,发现遗址的文化遗存属新石器时代新的文化系统。1956年6月至1957年2月,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持进行了第二次发掘。这次发掘共挖探方197个。发掘面积858平方米。这次发掘材料经整理后发表了屈家岭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因发现的文化遗存与其它文化相比具备特有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鸟瞰中国全图,其自然地理中心约在甘肃中东部,而经济地理、人口地理中心则在湖北.以湖北省会武汉为圆心,以1000公里为半径,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上海、台北、广州、香港、澳门、南宁、昆明、重庆、成都、西安、呼和浩特等大都会,皆在圆圈近侧.湖北正处中华之“中”.从人文视角观之,湖北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土.70万年前的“郧县猿人”、40万年前的“郧西猿人”、19万年前的“长阳人”,表明湖北是古人类栖息地.而江陵及房县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等新石器文化遗址,则昭显这里文明曙光较早升起.夏朝,这里为三苗之地,而商朝已在今黄陂境内修筑城垣(今称“盘龙城”).  相似文献   

12.
每月聚焦     
<正> 南宋皇家园林惊现吴庄杭州曾经是南宋都城,但今天遗存并不多。4月在吴庄基建工作中发现了南宋皇家园林遗址,遗址出土了瓷片、铜钱,初步考证园林主人是宋宁宗的恭圣仁烈皇后。保存如此完好的南宋园林,在杭州是首次发现,即  相似文献   

13.
两河文明的时空站——浅谈盘龙城的延续力和辐射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站在商代盘龙城遗址上,站在两河文明的时空站上,从考古文献的长镜头中,将两河文明的对接时间上溯到夏王朝二里头时期,下迄到明清时期,以至于未来,余风流韵,盘龙城的历史延续力早已跨过了三千五百年;又从商代二里岗  相似文献   

14.
《求索》2016,(0)
湖南邵东天子坪遗址在2011年夏季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末期遗存。遗迹主要有柱洞和灰坑。文化遗物以石器为主,多为磨制;陶器数量较少,以釜、罐残片为主。遗存总体特征与西岩文化类型相似。  相似文献   

15.
文物鉴赏     
<正>青铜钺,盘龙城李家嘴2号墓出土,长41.4cm,刃宽26.7cm。青铜钺肩及两侧各饰夔纹,两侧夔纹尾部为蝉纹。钺是古代用于欲杀的长柄兵器,亦可为刑具,是贵族的权力象征。盘龙城的铜钺是商代早期最大的铜钺,它的发现对判断墓主身份和进一步确定盘龙城军事重镇的性质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春秋》2011,(4):54-54
沂水县历史悠久.境内原始社会遗址散布各地。旧石器晚期的南洼洞遗址.出土了打制石器和鹿角化石:在干洞顶等21个地点发现了细石器;崮子顶、凤台等35处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了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石器、骨器、陶器。在这些遗址中还出土了夏商时期的遗物。曲此证明.远在20多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聚居生息繁衍.创造发展了沂水的古...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8,(11)
公元前2100年前后,夏禹在治水中脱颖而出,建立夏朝,禅让变为世袭。伴随着国家的出现,中华文明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峰。夏商周为稳固其统治,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以礼明序,定尊卑:以乐调节心灵,融和上下、群体关系。由此而生的礼乐形器造就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青铜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青铜铸造工艺可上溯到夏朝,到商代晚期进入了制作技术的鼎盛繁荣时期。从商都安阳殷墟出土的大量青铜器,造型典雅、纹饰精美、铸造工艺精良。从整个中原地区出土的青铜礼乐形器中,可以遥感当年夏商礼仪的庄严与繁复。甲骨文、金文则记录着黄河文明的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18.
《求索》2016,(0)
网岭古墓群地处湘东罗霄山脉西麓谷地,埋藏有众多东周至两汉时期墓葬。1985年,考古人员在攸县网岭镇抢救性发掘了一批东周至两汉时期墓葬,其中发掘清理东周墓葬32座,出土一批陶器、青铜器和滑石器。依据葬制和随葬品,这批东周墓葬属于楚文化遗存,较好地反映了战国时期攸水流域的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19.
古冶摇篮     
铜,是人类最早认识和利用的金属之一。长江中游湖北黄石市西南25公里处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就是距今近3000年前的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存,是中华民族祖先采石和炼铜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20.
鲍红凌 《前沿》2009,(1):88-90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为世人所瞩目,而动物纹青铜饰牌在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中更具代表性。目前很多学者对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纹样、器形特点有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墓地出土的鄂尔多斯式动物纹饰牌的比较与研究,从美学、艺术哲学、艺术人类学等视角,对鄂尔多斯动物纹饰牌进行进一步的形式与题材上的审美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