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索方形坡状齿钥匙增配痕迹形成规律、增配痕迹随开启次数的渐变过程以及增配痕迹的变化因素。方法用被增配过的原配钥匙和增配钥匙进行模拟开启实验,观察并记录开启前和开启过程中的增配痕迹。结果被增配钥匙的坡面上有明显的印压痕迹和擦划痕迹,增配痕迹随开启次数增加呈渐变性变化,且原配钥匙和增配钥匙上的增配痕迹变化不同。结论增配痕迹为印压痕迹和擦划痕迹,印压痕迹随着开启次数增加而逐渐消失,擦划痕迹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正>1案例资料例1某男,40岁。某年10月在铁路线上背向蹲位吸烟时被火车撞碾致死。尸体位于线路中心,撞击点与尸体相距约5m,其间的石枕中部端楞上有间断的、向火车运行方向擦蹭的血迹,个别石枕上附着有多根毛发。死者上身衣着由下向上翻卷至颈部,并有明显的擦蹭痕迹。外裤前侧膝部有明显纵行磨擦痕迹及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曲形槽状齿钥匙上的增配痕迹特征及其随开启次数的变化.方法 用被增配过的原配钥匙进行模拟开锁实验,观察开启前后的增配痕迹.结果 发现原配钥匙上的增配痕迹主要为钥匙板侧上的夹持痕迹和齿槽底面、齿槽壁上的擦划痕迹,且齿底面上的擦划痕迹随开启次数增加较稳定,齿壁上的擦划痕迹随开启次数增加呈渐变性变化.结论 原配钥匙上的增配痕迹主要为夹持痕迹和仿形针擦划痕迹,夹持痕迹反映不明显,仿形针擦划痕迹较稳定.  相似文献   

4.
公安部第二研究所痕迹室自1989年10月始对机器配制钥匙痕迹的检验进行研究,随后应用于实际办案。至1994年6月已办理大小案件200余起,其检验原理为:用半自动或自动配匙机增配钥匙后,原钥匙齿面上留有擦划痕迹。半自动配匙机留下的痕迹是纵向和斜向分布的擦划线,横向不等距分布的条状压印痕迹;自动配匙机留下痕迹由平面齿部的纵向擦划和斜向齿部的斜向平行擦划线束痕迹构成,个别有横向等距分布的条  相似文献   

5.
蔡江 《刑事技术》2009,(5):58-59
近日,笔者在勘验3起入室系列盗窃案时发现现场门窗完好,门上挂锁未见破坏痕迹,可室内财物却被盗,起初以为用钥匙开锁实施盗窃,但在检验挂锁时,发现锁舌上有新鲜带状擦划痕迹,锁舌两侧锁体内壁上有2条线状擦划痕迹,认定这是压锁舌技术开锁,是利用“插片”开锁遗留的痕迹。这类技术开锁留痕不明显不易被发现,容易被被害人和侦查技术人员忽视,笔者也是第一次遇到,现结合本辖区发生的利用“插片”压锁舌技术开锁案件,对“插片”的结构、原理、遗留痕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许象成 《法医学杂志》1994,10(4):183-183
棘突单纯线性骨折1例许家成(南京市公安局;南京210001)在脊柱损伤中,棘突单纯线性骨折不多见,《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中也未对其作出评定。现报道一例如下。1案例一九九三年十月九日下午,陈某被人拳击面部向后跌倒,颈顶部撞击自行车横极致伤。伤后就...  相似文献   

7.
在命案及伤害案(事)件现场勘验检查中,常见人体损伤部位多为可塑性的软组织体,偶有硬骨质部位受损伤,但由于人体皮肤的衬垫作用,多数反映不出铁锤、棍棒、刀斧等诸类造型凶器的局部细微特征,人体骨质上形成的砍切擦划痕迹的检验和利用较为少见。本文介绍砍刀在人体骨胫骨上所形成的擦划痕迹,希望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指纹擦划痕迹检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办案过程中,指纹的检验应用仅仅涉及到具有一定数量的纹线和特征的指纹.而在现场勘查过程中,经常会提取到一些纹线稀少,特征不明显,按常规方法无法检验鉴定的指纹擦划痕迹.这类指纹擦划痕迹是否完全没有利用价值呢?下面对指纹擦划痕迹检验略作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4例冲击性脑挫伤形态学观察姚青松,董文恺,李碧华(l.广州市刑事技术研究所;广东5100302.广州市海珠区公安分局;广东sl0020)l案例例1:男性,刀岁,头部被车撞击,伤后40小时死亡。低温保存尸体24小时解剖(下同)。尸检见左额顶部头皮星芒状...  相似文献   

10.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年8月11日12:00许,陈某(男,34岁)被债主李某等人诱骗至某酒店四楼一房间。陈某为摆脱债主控制,趁债主不注意,突然从窗口跳下,当场死亡。1.2尸体检验衣着检验:上身着灰色T恤;下身着蓝色牛仔裤,腰系一黑色皮带。上述衣着布料纹理清晰,各部位纽扣未见脱落,未见破损和明显擦蹭痕迹,皮带未见  相似文献   

11.
谭耑  谈科 《刑事技术》2013,(2):61-61
1案例资料某年3月1日下午16时20分,村民彭某(男,30岁)被枪击死亡在自己的房内,具体过程不明,疑似自杀。现场勘查:彭某尸体头西脚东俯卧在室内水泥地上.死者头额部有2.4cm×1.6cm大小枪击创口。尸体头部西侧有一钢管状物体,水泥地面距尸体头部左侧25cm处。可见i处2。9ram×1.5ram大小的不规则状新鲜敲击痕迹。室内门窗封闭,门锁完好无损,现场未见弹壳。  相似文献   

12.
在交通事故案件中,特别是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痕迹检验技术常常在案件侦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从轮胎印痕,擦划、碰撞痕迹,整体分离痕迹三个方面介绍车辆痕迹检验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1.1简要案情 2004年11月1日22:02,某童装市场20幢3号有人死亡。现场发现:二楼朝北间居室床上有两具尸体(一具为中年妇女张某、一具为小男孩陈某某),二楼朝南间居室床上有一具中年男子陈某尸体。经调查,张某和陈某于2004年5月开始同居。  相似文献   

14.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张某,男,68岁。2010年某日18时许,被发现死于自家房中。根据现场勘查、尸体检验及案情调查确定为意外死亡。尸体头部紧挨现场东侧墙面。将尸体移走,距地12cm尸体东侧墙面上见5cm×1cm的流注状血迹,该血迹上侧30cm墙面上粘附有数根花白毛发,毛发上侧35cm处砖块上见擦划痕迹。现场墙面毛发粘附处为一砖块的上边缘(简称"边缘1"),边缘相对不平直,该砖块上侧一砖块下边缘较平直(简称"边缘  相似文献   

15.
正1案例1.1案例1某日,本辖区一辆平头货车左前侧撞击一女性行人,并致其当场死亡。经调查及尸体检验后证实,该平头货车从行人身后撞击。尸体检验:双侧裤管背侧等高位置各有一条状灰色加层痕迹,右侧腹股沟处有一伸展创(图1)。1.2案例2某日,某辖区一辆长头商务车左前侧撞击一女性行人,致其当场死亡。经调查及尸体检验后证实,该长头类商务车从行人右侧撞击。尸体检验:死者右侧胸  相似文献   

16.
1案例2008年7月1日下午,陈某(男,20岁)持自制火药枪去打鸟,不料火药枪走火,枪散架,枪杆由于后坐力朝后推射致使陈某头部贯通伤当场死亡。送检物品为现场提取的自制枪管,长60cm,考虑到法医尸检认定贯通伤符合现场枪管致伤特征,送检人员要求在枪管尾端取生物检材与死者进行DNA比对,以便查明是否为现场发现枪管致陈某死亡。笔者提取陈某血样和枪管尾端粘附的疑似人体组织进行DNA检验,结果证明枪管尾端上粘附的疑似人体组织与陈某具有相同的DNA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1案情简介1998年6月4日21时30分,某市一居民陈某外出时,在自家门前被人枪击死亡。现场勘查时在尸体北侧5米处提取五一式手枪弹头一枚,但未发现弹壳。经检验,现场弹头上有4条明显的右旋膛线痕迹,其特征与五四式手枪发射子弹形成的膛线痕迹特征相同。据此,侦查工作围绕可能接触五四式手枪的有关人员全面展开。在排查中发现某部队军械所转业人员金某某具备作案动机和时间,并在其住处查获自制图1在金某某处查获的自制手枪图2自制手枪结构图手枪一支(图1),经检验,确定现场弹头即为该枪发射。2自制手枪的结构自制的手…  相似文献   

18.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刘某,41岁,农民。2012年12月10日,被人发现在某省道公路北侧路肩下死亡。该路肩高2.0m,其下为平整软质泥土地面。尸体东脚西俯卧于距离路肩北侧1.1m处,尸体身下无血迹。西南侧距右脚0.5m处有两轮摩托车1辆,两轮向上倒立。该路段为潮湿水泥硬化路面,路面上未见印痕,路北缘无擦蹭痕迹。摩托车左侧非突出部位有少许擦痕,其发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技术对原配、选配钥匙开启各种锁具遗留在弹子顶部和钥匙上的痕迹及附着物的无机元素成份进行检验;对被配匙机配制过的钥匙上的擦划痕迹进行检验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检验显形痕迹和微量附着物的分布(隐形痕迹),较之常规的痕迹检验方法准确、可靠性强,拓宽了检验范围.  相似文献   

20.
张娣 《法律与生活》2016,(13):40-41
事件回放 2016年5月27日凌晨,一辆白色兰博基尼跑车在北京市朝阳区大郊亭桥北侧撞上桥墩.据《新京报》报道,这辆无牌照白色兰博基尼跑车车头左侧损毁严重,车灯脱落、前后轮均有碰擦痕迹.同时,大郊亭桥北侧的一处桥墩上有明显撞击痕迹,桥墩泄水管被撞裂.据目击者提供的车上临时号牌信息显示,车主为李易峰,临时牌号为京T703XX,签发于2016年5月6日,有效期至2016年5月13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