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记者围绕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问题,从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以及干部监督工作等方面,采访了内蒙古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利民同志。记者:江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干部管理方法,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请您结合我区近几年干部制度改革情况,谈谈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杨利民: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  相似文献   

2.
杨树峰 《党建》2010,(1):45-45
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选准用好干部和预防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吉林省德惠市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进一步深化"科学规范与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为载体,不断健全机制,创新方法,强化对选人用人工作的规范和监督,提高了选人用人的质量和公信度。  相似文献   

3.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不仅要注意吸收我们党过去已有的经验,而且还要从干部制度科学化的高度来认识。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对干部制度建设规律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干部制度改革的价值追求,逐步实现干部管理制度的系统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监督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努力摆脱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固有的思维模式,多方位、广角度地创新工作。经过探索,我们认为“搭建三个平台、紧抓三个重点、构建三项机制”是强化干部监督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一、搭建“三个平台”,多层次进行监督1.搭建“信息平台”,加强外部监督。一是发挥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监督作用。二是加强组织部门与执纪执法部门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监督的整体效能作用。三是聘请干部监督工作信息员,加强群众监督力度。四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或构建…  相似文献   

5.
探索建立拟提拔干部廉政报告制度,是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确定的党政干部制度改革11个重点突破项目之一。建立这一制度,是加强干部任前监督,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促进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力举措。目前,我国在建立拟提拔干部廉政报告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拟结合笔者工作实际就建立拟提拔于部廉政报告制度作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项监督制度的颁布,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近年来,甘谷县紧紧围绕如何贯  相似文献   

7.
最近,记者围绕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问题,从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以及干部监督工作等方面,采访了内蒙占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利民同志。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近年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年轻化进程加快,非领导职务干部越来越多,已成为党政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管理,有效发挥他们的作用,是贯彻《国家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加  相似文献   

9.
李长宏 《新长征》2010,(8):17-17
通榆县把严格管理监督干部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关心爱护和促进干部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从抓机制、抓落实入手,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不断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0.
刘喜发  陈新  项晓霞 《唯实》2007,(5):23-24
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为导向,提高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以疏通“出口”为重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退出机制;以实行任期制和推进干部交流为重要措施,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以加大制度创新和加强监督为着力点,从源头上遏制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延庆县委把加强干部监督工作作为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改进党的作风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探索新时期干部监督的方式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五种监督重在实效县委高度重视干部监督工作,把自我监督、制度监督、  相似文献   

12.
钠莉 《理论研究》2003,(2):45-46
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有助于增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明确新时期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新要求。要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落实到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工作中 ,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不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 ,培养造就优秀年轻干部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9,(7):8-9
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要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治本就是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治标就是从严查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当前,选人用人上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与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够完善有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干部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是遏制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效措施。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尤其要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与监督,防止实际上的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由于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缺乏压力和动力,使得干部队伍素质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尤其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的总体要求.去年中央又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推进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重点--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一种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我们感到,围绕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这个重点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其中,疏通"出口",调整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只有从机制上保证优秀人才"上得来",相形见绌者"下得去",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不断提高.近年来,在推进干部"下"的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紧紧围绕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结合高校实际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制度设计,改进选拔方式,加强管理监督,取得了较好成效。健全制度,规范程序一是在干部选拔方面,制定出台北航干部选拔任用的总体规定、处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意见,细化操作流程,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评答辩、差额考察、纪委函复、任前公示、常委会票决等作出具体规  相似文献   

16.
王澜峰 《新长征》2013,(12):57-57
<正>加强干部监督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环节,四平市铁东区注重完善干部监督体系,对干部进行有效监督。一是强化党内监督。进一步完善与纪检监察部门相互协作的监督机制,落实监督责任,形成党内监督的合力。二是强化党外监督。通过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和完善与人大、监察、司法等执法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干部违纪违法等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们的干部队伍正处在又一次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深化干部制度改革,落实干部制度改革举措,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任务十分紧迫,意义极为重大。党中央非常重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的十五大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出发,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最近,党中央又批准颁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对今后10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以“三个代表”统揽干部制度改革工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  相似文献   

18.
郭波 《世纪桥》2009,(13):6-8
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很多地方的干部选拔选拔作用工作还存在着暗箱操作、用人唯私、“带病提拔”等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针对监督主体没有形成合力、监督客体缺乏民主作风、监督制度不够健全僵化、监督机制不够科学的问题,应大宣传力度、健全监督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坚定从严原则。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尤其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制度改革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难点所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立科学规范、充满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逐步形成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至关重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一、抓认识,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抓干部制度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一方面要继续抓好各项已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