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中国成立以后,陈云曾长期主持中央财经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遭遇困难时,他曾多次临危受命,为国民经济好转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最光辉的一页,是国民经济经受“大跃进”的严重挫折以后,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经济调整措施。这集中体现在他的西楼会议讲话中。西楼会议讲话,全面体现了他所一贯主张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相似文献   

2.
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在领导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过程中,周恩来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反复强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统一各地区、各部门思想;领导开展稳定金融物价和调整工商业工作,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创造必要条件;提出许多重要的经济思想,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初步布局.经过艰苦努力,到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任弼时在负责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工作期间写了大量文章,对边区经济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高度总结。本文从战时经济、边区生产和消费的协调性、边区国民经济性质以及边区新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等几个方面阐述他对边区经济建设的若干认识,并对他的经济思想作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多次出任我国经济领导工作的最高负责人,从事经济领导工作长达数十年之久。他是毛泽东提出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理论和政策的坚决拥护者和严肃实践者。关于农业基础地位的问题,他有大量的论述。早在建国之初,他就提出要采取多种经济手段缓和与农民的关系,发展农业是头等大事的观点。1957年,他在《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著名讲话中指出:“我国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约束力。”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又说:“增加农业生产,解决吃、穿问题,保证市场供应,制止通货膨胀,在目前是第一位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特别强调,农民是个大头,“摆稳这一头,就摆稳了大多数”。学习陈云这方面的论述,对于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切实加强农业的大政方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推向前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全局,关系到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命运。周恩来生前十分关注我国的农业建设,曾提出了许多深谋远虑的战略思想。这些思想是他留给我们的重要历史遗产之一。一、农业是一切国民经济的基础马克思指出:"超越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1]p855农业是人类社会一项古老的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再生产的起点。它"是整  相似文献   

6.
刘国光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开创性贡献主要集中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管理、中国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他是我国经济学界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他的许多经济观点既突破了前辈经济学家,又对后来者产生了重大影响。刘国光一直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针对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他率先提出,国民经济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1998年外需下…  相似文献   

7.
(一)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他提出“社会主义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 (二)积极稳妥,综合平衡。他认为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应该使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结合,以便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够按比例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运用科学的哲学方法成功领导了两次国民经济调整。他坚持集中统一,统一思想认识,成立专门机构,集中精力调整;他善于抓住重点,坚持以统筹安排为基础,攻破难点,带动全局;他广泛调查研究,综合运用实地走访与开座谈会两种方式。陈云两次领导国民经济调整的实践,为我国经济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对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回顾和总结陈云同志对外经济思想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发展观.首先,他强调开展对外贸易不能脱离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不能以损害民生、破坏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代价,这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处理进口与出口、内销与外销关系时对人民群众眼前与长远利益的权衡,则是这一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其次,在处理对外经济关系过程中,他强调统一与分散、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辩证处理争取外援与自力更生、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体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全面、协调的发展现,体现出与科学发展现在立场、观念和方法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是国民经济中的基本比例关系,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地向前发展的前提。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他的这方面的经济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而且对实际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