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访问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年1月23-27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曲伟院长率领的该院代表团访问了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受到俄方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热烈欢迎,考察访问非常顺利,实现了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2016年,《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将迎来创刊35周年华诞。 35年前,《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在国际风云变幻中诞生,在杂志前身——《苏联东欧问题》问世之际,时任主编刘克明提出,我们出版这样一个刊物,是为了推动我国学术界开展对苏联东欧问题的研究,交流研究成果,加深我们对苏联东欧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的反犹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沙皇时期是国家主导的反犹,苏联时期是带有严重政治和意识形态性质的反犹,而当今的俄罗斯则是民族主义旗帜下的社会反犹。本文在追溯历史的同时,重点考察当今俄罗斯的反犹主义,揭示俄罗斯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反犹倾向、反犹宣传、反犹行为以及反犹在俄罗斯政党中的表现,并分析当代俄罗斯反犹的现实原因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人对苏联时期外交政策的反思 ,是俄罗斯外交思想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苏联时期外交政策的反思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随着“民主化”、“公开性”的推进即已展开 ,并且成为苏联外交战略调整的重要推动力。这种反思在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继续进行着。如果说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反思主要是为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提供理论依据的话 ,那么 ,到这一时期 ,这种反思又构成为俄罗斯外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5.
最近,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郭连成研究员的新著<从苏联到俄罗斯、乌克兰--若干经济问题研究>.这是作者从近10多年来所发表的大量有关苏、俄、乌经济问题论文中筛选出来的一部分精品.作者曾在苏联访学和考察,作为苏、俄、乌经济的研究者,作为苏联剧变的见证人,作者试图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向人们展示苏联解体前的经济状况和经济改革情况,以及俄罗斯独立后的经济转轨进程.其目的,是使人们能历史地客观地并从发展变化的角度全面了解从苏联到俄罗斯乃至乌克兰的有关经济情况和发展脉络,以期有助于人们从中吸取有用的经验和教训.通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最值得历史反思的莫过于苏联诞生和苏联解体。这不是自生自灭的简单的历史变迁 ,而是两种意识形态、两种文化和两种价值观较量的结果。其中 ,民族主义因素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尤其在苏联解体后新俄罗斯面临文化转型 ,民族主义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苏联解体至今已过十余年 ,俄罗斯诸多问题仍悬而未决。如何坚持民族传统 ,发挥其积极意义 ,克服其负面影响 ,依然是摆在俄罗斯学术界和理论界面前的新课题 ,同时也是值得世人研究的重大而又深刻的课题。林精华先生的新著《民族主义的意义与悖论——关于 2 0— 2 1世纪之交文化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7.
应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维·沃尔斯基的邀请,1990年5月下旬至6月初拉丁美洲研究所徐世澄和曹琳同志访问了苏联,较详细地考察和了解了苏联的拉丁美洲研究机构和研究情况。苏联对拉丁美洲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在此以前,苏联学者主要是介绍和研究拉美文学作品。50年代开始研究拉美的历史和民族,当时的重要专著有克诺洛佐夫撰写的《1929  相似文献   

8.
2007年1月7日原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现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副校长、俄中友协副主席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柯金和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当代历史与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斯米尔诺夫访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并作学术报告。下面就是柯金先生对苏联解体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的历史传统与苏联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苏联的现代化是俄罗斯整个现代化链条中的一环,是俄罗斯现代化的一种新模式试验。俄罗斯现代化的失败是因为传统力量的强大,迫使俄罗斯通过革命转换模式。而苏联现代化的失败,虽然有种种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传统力量阻碍。俄罗斯传统力量在苏联时期的顽强表现,不仅仅是阻碍了现代化的进行,更重要的是扭曲了社会主义方向,改变了苏联社会主义的本质。从文化学角度看,俄罗斯传统力量之所以如此强大,最重要的原因是俄罗斯社会内部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俄罗斯不是求教于对外扩张,就是求救于内部的政治变革,即用人为改变生产关系的办法。这不是促进现代化的根本之路。从俄罗斯到苏联再到今日俄罗斯,要想搞好现代化,根本的一条就是必须排除一切传统力量的干扰,扎扎实实地抓好经济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1991年12月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事之一,它对国际格局与大国关系的影响十分深远。作为冷战时期苏联主要对手的美国,面对几十年对手如此轻易的溃败,在震惊和庆贺之余,必然要迅速做出反应,设计新的对俄外交政策。 俄罗斯改革悲剧昭著于世后,美国人开始就“谁应对俄罗斯悲剧负责”的问题展开辩论。一派认为是美国对俄的错误建议和政策导致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混乱,美国也因此失去了更好维护和实现其战略目的的绝佳机会;另一派则认为是俄罗斯、尤其是其领导人自己的决策失误造成了俄罗斯改革的悲剧,美国对此不应承担任何直接责任。2000年美国著名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史蒂芬·F·库恩出版的新作——《失败的圣战:美国与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后 ,苏联的债务经债权人的努力全部转由俄罗斯承担 ,这使得俄罗斯债务猛增 ,几乎压垮预算 ,特别是俄加入巴黎债权人俱乐部后 ,被迫以高利息偿还苏联的债务 ,更使得俄罗斯债务重重 ,步履维艰。为此 ,应从俄罗斯实际出发 ,制定一系列减轻俄罗斯债务的有效方法和草案。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十分发达,它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是从苏联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演变和发展而来的。俄罗斯对苏联的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制度进行了改革,但还存在一些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 0 2年 6月 17— 3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率领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了俄罗斯。作者作为全国地方社会科学院的惟一代表随团出访。由于俄方各界高度重视 ,考察访问非常顺利 ,实现了广交朋友、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的目的。主要考察收获概括起来是十个非常深刻的印象 ,六点关于发展中俄睦邻友好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国 ,其社会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它如何构建行政诉讼制度 ,其理论走向如何 ?这些问题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比较荒漠的领域。笔者认为 ,俄罗斯已仿照西方国家初创了与苏联有本质区别的行政诉讼制度 ,还亟待改进和完善。为此 ,俄罗斯学者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从理论走向看 ,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围绕行政诉讼概念、本质和特点进行行政诉讼基本理论研究 ;二是俄罗斯行政诉讼的应然模式和行政诉讼法典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随着社会结构重组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中产阶级。他们的收入介于俄罗斯新贵和贫穷的俄罗斯人之间,与西方的中产阶级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差异。他们的独特品质反映了今日俄罗斯的社会、政治、心理面貌。为了建立真正的公民社会,俄罗斯国家和社会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巩固和促进中产阶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尼·巴·里亚布琴科(Н.П.Pяпченко)在2006年春天出版了专著:《中国和苏联:对抗的岁月(1969-1982)》(《KHP-CCCP:Годы конфронтлции(1969—1982)》,Bладиаосток:Далънаука.2006)。他曾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进行学术访问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7.
《过渡时期的俄罗斯社会》的作者张树华同志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研究人员.他80年代中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就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他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莫斯科大学留学的那几年,正值苏联和俄罗斯社会发生激烈变化之时,他亲自目睹和经历了当时苏联和俄罗斯发生的巨变,其后又曾多次到俄罗斯进行学术考察,所以他对这些年来俄罗斯社会变化的真实情况感性知识较多,感受也较深.他90年代中从俄罗斯学成回研究所工作后,一直从事俄罗斯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研究,在这方面出了不少研究成果.我看过他写的一些论文,感到他常能提供许多新鲜的材料,提出不少给人以启发的见解.他这几年着力于写一本专著,想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介绍和探讨一下俄罗斯社会10年来发生的巨变,包括社会的状况、它的变化过程、变化轨迹、变化的文化思想基础等等.现在,这本以《过渡时期的俄罗斯社会》为书名的专著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8.
阿列克谢耶夫院士谈苏联解体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24日,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副院长、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В.В.阿列克谢耶夫院士应邀到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进行学术访问并做了《关于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如下:苏联的解体,不仅是20世纪俄罗斯历史也是世界历史范围的一个重大事件。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1 西方的主流观点是:这是一场民族革命,是苏联各民族之间利益冲突的必然结果。但是我认为,这并不能完全解释苏联解体的原因。2 一些学者从当时的具体政治经济形势方面寻找苏联解体的原因。3 一些人…  相似文献   

19.
3月22-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了成功访问,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此次访问期间两国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协议和共识,标志着两国全面合作新时期的开始。 一、相互尊重、互利合作是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条件 苏联解体以来,中俄政治关系和经贸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1991,(4)
11月2日,苏联驻中国大使馆一等秘书斯莫罗金(A·N·Smorodin)和使馆随员柏德福(S·Y·Paltov)到我所访问。陈吕范所长和我所其他研究人员接待了苏联客人,并与苏联客人进行座谈。 陈吕范所长对两位苏联客人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我们研究所接待过许多外国客人,但还是第一次接待苏联朋友,希望通过两位苏联朋友的访问,增进相互了解,促进我所同苏联学术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