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金婧 《法制与社会》2012,(4):174-175
公民问责作为行政问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发展潜力.但是,目前我国的公民问责发展刚刚起步,面临愈多问题,最主要的有:一是公民问责意识欠缺;公民问责参与机制匮乏;公民问责回应机制匮乏.为了保障公民问责在实践中的有效实施,必须做到:提高公民问责意识,构建行政问责文化;完善公民问责现有路径,创新公民问责新路径;完善公民问责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2.
公民馆是二战之后日本实施社会教育特别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基础设施,遍及日本各地的市镇街村。从其历史谱系来看,公民馆承担着实施社会教化、提供社区服务和促进终身学习等职能,在养成公民意识、培育公民精神和促进公民参与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但是,由于错误历史观的引领和右翼势力的干扰,国家权力与教育权力的价值取向扭曲及目标偏差导致公民馆出现了功能错位。借鉴日本公民馆在社会教育特别是公民教育方面的经验教训,我国的公民教育要进一步拓展公民教育空间、完善公民教育内容和创新公民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3.
传统意义上的公民法制教育强调公民对义务的遵守,强调公民守法,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甚至流于形式。公民法制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公民意识、公民权利作为公民法制教育的核心。同时还应该重视政府守法的表率作用以及公民在社会管理中的参与。总之,公民法制教育的理念必须创新,需要从"义务型法制教育"转变为"权利型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4.
公民意识是民众在民主政治生活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意识,具体包括:公民的人格意识、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公民的纳税意识、公民的自由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自由、民主、平等思想,没有公民意识的基因,要培养民众的公民意识,必须客观公正的审视传统文化的影响,借助于西方传统文化,才能塑造出建立法治中国所必需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5.
公民概念之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寻公民概念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分析普遍意义的公民概念 ,对于我们当今领略宪法意义上的公民之精神极为必要。从古希腊与城邦一体的公民、古罗马时期公民的政治身份与民事身份的剥离、中世纪臣民意识的泛滥、市民阶层的悄然兴起 ,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公民概念的个人理念凸现以及现代国家之公民概念外延法定、内涵趋于泛化的发展历程表明公民概念始终以政治权利为核心。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生存已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属性与核心机制,数字公民身份问题由此应运而生。数字公民是自然公民的数字化身与数字表达,承载着数字公共生活中的公民身份、行动逻辑和权利义务关系。数字赋能和技术赋权的不平衡,导致数字公民遭遇机制性游离困境,这具体表现为平台构架中数字公民的边缘化、算法决策中数字公民的离场化、数字控制中数字公民的对象化、技术赋权中数字公民的失能化、技术理性中数字公民的去人化等。数字公民的机制性游离,对公民的平等自由、基本权利和民主法治价值形成了严峻挑战。消解数字公民的机制性游离,加强数字公民权利的法治化保障,维护数字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数字法治原则,实现数字公民身份的合法化确认,构建包容共治的数字民主机制,提升数字公民的素养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政治参与是公民的重要政治行为,公民的政治参与对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合法有序的政治参与是现代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公民意识的提高也是公民合法有序的政治参与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公民教育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振旗 《河北法学》2008,26(1):59-61
公民问题历来就是政治和教育的核心问题。通过教育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历来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公民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关于什么是公民教育这一问题,中外学者见仁见智,看法各异。在对公民资格和公民阐释的基础上,对公民教育概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9.
立法对于公民代理制度的严格化规定对职业公民代理问题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过分增加了公民代理的阻力、滋生新类型职业公民代理、提高了职业公民代理的隐蔽性等问题.诚然,公民代理应当有所规制,但是这种规制不能违背立法最初制定公民代理制度时的本意.本文希望立足当前公民代理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白杨 《法制与社会》2010,(5):181-182
民主政治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然而民主传统的匮乏以及低水平的公民认知和公民参与能力使得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困难重重。要克服阻碍,增强公民民主意识,提高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能力,就需要正确的公民教育。发展我国公民教育,在借鉴国外公民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教育理念和体系,把我国公民教育水平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最终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民概念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馨元 《法学》2004,(6):23-32
从“公民”的缺失 ,到公民概念的确立和普遍使用 ,公民概念几乎伴随着中国追求宪政的每一步进程。公民概念在一个国家发展的特殊历史影响着公民意识的培养以及公民社会的建立。中国百年历部宪法性文件在臣民、国民、人民、公民的使用上的发展变化及其背景折射出政治话语的变迁和政治文明的转型。在国人孜孜以求的宪政建设中 ,公民实质上是指具有国家国籍并有权参与国家公共权力行使与监督的人。但长期以来“公民”的习惯用义与文本含义之间的落差 ,说明公民概念到了亟需澄清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公民是适用于政治领域的概念;公民作为政治生活的主体,有一般公民与统治者、善良之人之分;公民行为的目标是维持政体的安全和追求幸福的生活;公民教育的原则必须与政体的性质相一致;公民教育的内容既有实用知识的教育又有高尚情操的引导;公民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灌输,还需要制度环境的保证。这些主张对于历史上缺乏公民教育的现代我国具有基础性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公民法律意识是现代社会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务件。公民法律意识为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提供良好的社会思想基础。本文通过论述法律意识的概念、公民法律意识的作用以及对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说明公民法律意识时依法治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各地政府开展的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活动,拓宽了公民参与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路径。本文在阐释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并提出优化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路径:强化和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增强公民与政府间公共服务绩效信息的对称性;加快公民参与绩效评估的制度化建设;鼓励和发展独立性和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估组织;建立健全评估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公民参与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公民参与对于县级政府而言尤为重要,它有利于促进县级服务型政府建设,形成公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本文以浙江温岭为例,阐述了民主恳谈会中公民与政府的互动情况,总结了公民参与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公民参与存在的制度化规范不足、代表性失衡、组织化程度不高和参与连续性不够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设计,合理选择公民代表,培育公民社会组织和强化公民后续监督等对策,以期为各地开展县级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论宪法对公民环境权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海波  赵越 《行政与法》2005,(10):93-95
公民环境权应是一项独立的、基本的人权,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民的这一权利在世界各国逐步得以确认,出现了公民环境权宪法化的趋势。国外宪法对公民环境权的设计通常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公民的环境权利义务对称,二是公民的权利与国家的义务对应,三是公民的环境权利义务和国家的环境义务相结合。我国宪法应借鉴上述第三种方式,明确使用公民环境权这一法律术语,将环境权界定和设计为包括环境使用权、知情权、参与权和请求权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此对应,宪法还须规定国家对公民只有首位的环境义务。  相似文献   

17.
公民监督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公民监督权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而公民监督司法权则是公民监督权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公民参与公权力行使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公民监督司法权主要通过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实现,但由于我国开展公民监督司法工作起步较晚,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其监督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与人民监督员制度。  相似文献   

18.
完善和创新公民监督权行使的条件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监督权是一项具有“人民主权”性质的权力,它构成了一个国家监督体系的基础。我国现行监督体系效能不佳的基本原因在于缺乏公民监督的动力源泉。强化公民监督权,必须完善和创新公民监督权行使的条件和机制。其中,提高公民监督权行使的组织化程度;适时引入公益诉讼制,充分发挥公民诉权监督的作用;强化公民监督同人大监督的结合,建立人大监督专员制度等,对于公民监督权的实现具有特殊之意义。  相似文献   

19.
祁宁 《法制与社会》2014,(2):137-138
我国的宪法赋予公民享有基本的政治权利,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通过基本法规定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各项权利,才能真正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社会性质,才能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公民政治权利一直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内容,基本法赋予公民的各项政治权利如何行使,如何才能真正落实是需要研究的。从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基本内涵出发,通过了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分析其基本的特点,阐释我国政治权利的作用,提出完善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夏凤英 《河北法学》2005,23(3):62-64
公民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公民监督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公民监督的作用远 没有得到发挥。完善公民监督,应当加大普法宣传的力度,强化对公民监督的法律保障,完善公民监督的有效途 径,实行政务活动公开化,完善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