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秦艽花椒散治疗耕牛内障眼耕牛由于暑热天气温高,圈舍通风不良,使役失节,饮水不足,易产生肝经炽热传于眼的内障眼,常见且特别严重,延治或治疗不当可致患眼失明。笔者10年来用秦艽花椒散治疗62头耕牛内障眼,效果显著。症状多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羞明流泪,走...  相似文献   

2.
耕牛鼻裂是耕牛后天创伤性鼻镜缺裂。多数是由于用铁丝穿鼻,少数是因为用综绳穿鼻勒束过紧,在使役或放牧时又粗暴地牵拉,致使鼻镜逐渐破裂,最后完全缺裂。 耕牛鼻裂过程中,只要不发生创伤感染,一般对于健康无影响,但会降低使役效果和耕牛经济价值。所以,进行外科修补,对于农业生产中提高耕牛使役效能很有意义。不少省市已普遍进行外科鼻裂修补。宁都县据二月底统计,已修补186头,成功149头,共大宁都分校进  相似文献   

3.
减压抽取法治疗马食滞性胃扩张马属动物原发性食滞性胃扩张是由于过量食入玉米粉、麸皮、豆粉等难消化、易膨胀发酵的饲料后饮水或立刻使役所致的一种急性病。病畜表现不安,呼吸迫促,胸前及时后出汗。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在数小时内因心力衰竭或胃或膈破裂而死亡。治疗方...  相似文献   

4.
耕牛夏痢多因牛在夏秋季节,乘热过食,饲喂变质发霉的饲料和饲草,饮水不洁,过度劳役,牛舍潮湿,环境卫生差而致。病牛初期食欲减退,被毛蓬乱,口渴喜饮,尿量短少,反刍减少,四肢无力,弓背,喜卧地,短期瘤胃臌胀,接着肛门失禁,频频排出粥状或水样粪便,粘染肛门周围及后肢,粪便带酸臭味和气泡,呈暗黄色和褐色。当腹泻剧烈时,病牛消瘦,精神萎靡,眼球凹陷,失水,酸中毒,心跳加快,脉搏微弱,喜卧少动,如不及时治疗,往往预后不良。笔者应用五鲜中草药汤治疗耕牛夏痢,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耕牛劳热病为役用牛只的多发性慢性虚损性疾病,临床以伤津、阴虚内热为特征,在春季较多见,如治疗失宜,可在四季散发。在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约占门诊牛病的30%左右。但定西地区的耕牛劳热病与各书中记载的劳证、虚劳病并不相同,实系一地区性疾病。现提出个人见解如下。 (一)发病原因 该病的原发原因是伤津。 1.中部干旱地区的役用牛负担耕地任务繁重,特别在秋后农忙季节,大量出汗,饮水不足,使体液代谢失去平衡,致成伤津之患。  相似文献   

6.
武陵山区的铜仁地区为农业部在贵州的粮食生产基地。由于牛、猪体内外寄生虫危害严重,导致耕牛春乏死亡严重,生猪出栏率下降,饲料转化报酬低,明显降低了耕牛的使役能力,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为防治本病的流行,我们于1990年对铜仁地区牛、猪寄生虫种类、分布及流行进行了调查。(一)自然概况 铜仁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南段,东径108°50′~109°29′,北纬27°26′~  相似文献   

7.
中暑又称热射病或日射病 ,是由于夏季气候炎热、环境潮湿、空气流通不畅 ,致使体热在体内蓄积不能及时散发引起心肺热极、气血郁滞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 2 0 0 2年 6月 15日 15 :0 0时 ,定西县饲养场饲养的 1只 8月龄小尾寒羊突然发病 ,初步诊断为中暑 ,立即进行抢救 ,于当日 2 0 :0 0后逐渐好转 ,次日恢复正常 ,未见同群其他羊出现任何异常。临床症状 病羊卧地不起 ,精神高度沉郁 ,头抵槽边 ,口吐白沫。强行扶起时不能站立。口流点滴状清液 ,舌色发青 ,瞳孔散大 ,黏膜潮红 ,反射消失 ,意识障碍。听诊心音快而弱 ,达 12 0次 /min ,呼吸促…  相似文献   

8.
牛心肌脂肪堆积为少见疾病,国内很少报道。1985年3月12日,武功县苏坊公社一患牛来我院就诊。主诉:患牛食欲不好,使役时易出汗,进行性消瘦。经检查,心跳极弱,心音难于听到。颈静脉高度怒张,体温正常,呼吸有困难。经透视未发现异物,但心隔角、心隔间隙消失,心包增大。初诊为创伤性心包炎,行手术治疗,未见到异物。术后第4夭,牛突然死亡,剖检心脏,发现心肌外积满脂肪,取下称重3.1公斤。  相似文献   

9.
1982年6月9日南阳县石桥公社朱村大队第六生产队急性死亡耕牛3头,经检查分析证实为氟乙酰胺中毒死亡。(一)发病经过 该生产队共有耕牛12头,均系南阳黄牛,集体喂养,急性死亡的3头牛同槽喂养。6月8日上午,这3头牛吃草反刍均正常,当时正值麦收大忙,正常使役。下午2点左右,发现这3头牛吃草减少。6月9日晨3头牛均不吃、不反刍,空口咀嚼,上午7时许6岁公牛突然倒地抽搐猝死。中午12时3岁公牛急剧后退,共济失调,肌肉颤动,倒地抽搐死亡。余下的一头8岁公牛,心率及呼吸加快,但体温正常,下午3时许死在牵往公社兽医站治疗途中。(二)病理剖检变化 死亡3例的剖检情况基本相同,其主要变化:皮肤完整未发现异常,可视粘膜正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78年畜禽疫病普查及基层兽医人员反映,我省不少地区耕牛流行一种慢性血尿症。遵义地区比较普遍,仅绥阳县旺草区红旗公社某队1976年以来就有8头耕牛死于慢性血尿症。本病长期以来未得到确诊。虽经中西草药治疗但无效,与一般因劳伤或血液寄生虫病、肾脏疾病引起的血尿症有所不同。患牛进行性消瘦,部分或全部丧失使役能力并最终虚弱死亡,给农牧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根据国外文献报道,牛长期少量采食蕨[Pteridiumaqui  相似文献   

11.
耕牛额窦炎发生较少,基层多用加味知柏散或辛荑散加减治之,效果不一致,疗程长、药费贵,畜主多不能坚持治疗而提前淘汰处理。笔者从圆锯术和铁钉钻孔术中受到启发,从1975年起试用锯角术治疗,共5例均治愈。 病状 耕牛额窦炎初期常被忽略,求治多为中、后期。特征是:病牛常以角碰栏杆,低头时从鼻孔流出黄白色恶臭脓液。使役中,稍行几步即张口喘气,行走费力。病牛消瘦,食草略减,精神稍差。  相似文献   

12.
以胃及小肠炎为主的胃肠炎是马属动物常见病之一,占胃肠炎的50%以上。我院自1978~1986年,8年中收治650例,治愈585例,治愈率为90%。 (一)病因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晚秋和初春多发。饲喂霉变、冰冻、雨淋的饲草,饮不洁饮水,突然更换饲草、饲料,都会对胃肠引起异常刺激;长期营养不良,过度使役,寒冷刺激,使机体抵抗力降底,招致肠道大肠杆菌等常在菌毒力增强而致病。胄肠卡他、肠便秘等病也能继发本病。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某养鹿场,因饲养管理不善,在炎热的气温季节,鹿舍通风不良,运动场没有遮荫凉棚,致使6头公鹿和3头仔鹿中暑,有3头公鹿死亡。 症状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吃精料,四肢乏力,步态不稳。进而突然倒地,四肢作游泳样划动,呼吸急促,节律失调,呈陈-施二氏呼吸,发生剧烈痉挛,瞳孔先放大后缩小,最后昏迷而死。  相似文献   

14.
猪风湿性瘫痪多发于早春和寒冬,猪舍阴冷潮湿、通风不良是致病的主要原因。笔者在张进国老师的指导下采用火针治疗获得满意效果。临床症状体重10kg以上猪多发,表现后躯软弱,后肢运步不灵,步态蹒跚,两后肢交替踏脚并不时的后弹;严重者肌肉震颤,后躯瘫痪,卧地不...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直接法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cAb-Dot-ELISA)和常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耕牛日本血吸虫病方面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直接法McAb-Dot-ELISA对实验感染耕牛的阳性检出率为100%(32/32),对安徽省自然感染耕牛(粪孵阳性)的阳性检出率为93.90%(418/445),对健康耕牛的阴性符合率为98.50%(66/67);而常规ELISA对实验感染耕牛的阳性检出率为95.35%(41/43),对安徽省同一地区的自然感染耕牛的阳性检出率为90.82%(188/207),对健康耕牛的阴性符合率为86.27%(88/102)。提示,直接法MoAb-Dot-ELISA不仅具有操作简便、反应快速、成本低廉等优点,而且在阳性检出率和阴性符合率方面均优于常规ELISA。  相似文献   

16.
耕牛误饮人尿发生中毒的病例,在贵州省很多地区如遵义、铜仁、毕节等地每年都有发生。本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常因窒息而死,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在我国科学文献资料中少见有关此病的报导,现将几年来防治该病的情况,整理于后供参考。 一、病因:主要是由于耕牛体内缺乏含氮物质及矿物质盐类,异食,或因饮水缺乏误饮大量人尿所致。  相似文献   

17.
牛百叶干(第三胃阻塞)是牛比较常见的前胃疾病。我们以藜芦润燥汤为主,结合西药治疗病牛45例,痊愈36例,治愈率80%。 发病原因:百叶干夏、冬二季较多见,春、秋二季亦有发生。主要由于夏季炎热,使役较重,体内水份消耗较多,又失饮水;冬季寒冷,牛不喜饮水,加之饲管不善,消化功能失调而引起本病。  相似文献   

18.
1986年3月22日,本乡一匹8岁挽马,饮水后突然发生全身颤栗。经检查:患畜呆立,不愿行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舌发青。注射镇痛剂后,症状渐轻,继之胸、腹、股部出汗,倒地而死。剖检腹腔内极臭,见胃底部有一小孔,切开胃壁,发现胃底部粘膜有溃疡,其面积为4×5cm~2。表层糜烂,剔去后,下层成暗红色,无弹性,与周围健康组织有明显区别。确诊为马溃疡性胃穿孔。  相似文献   

19.
肠痉挛俗称冷痛,常见于马属动物,多因饲喂冰冻饲料或劳役、奔跑出汗后即饮冷水所致。笔者在临床上用苓桂甘术汤治疗36例,均治愈。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表现腹痛,常回头顾腹、四蹄刨地,毛竖肉颤;听诊肠蠕动音如雷鸣或打炮声;耳厥冷,呼气冰凉,眼结膜发青,口色淡白或淡青,舌津滑利,尿色淡量少,脉沉紧;病情轻者呈间歇性发作,症状缓解后可进食,喜饮温热水。治疗 以渗湿利水、温经通阳为治则,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60g、桂枝30g、白术45g、陈皮30g、木香45g、乳香30g、没药30g、生姜120g、甘草30…  相似文献   

20.
动物的胆道、肠道及泌尿道结石在兽医临床上是屡见不鲜的,但颅腔内结石确为罕见。我们曾遇到一例马的颅腔内结石,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介绍 本区金岭回族镇金西村农民董某于1984年8月13日从市场上购买枣红骟马一匹,年龄11~12岁,体型中等,营养状况良好。1984年10月23日在使役途中饮水时因突然栽入水池中引起呼吸困难而来站就诊。我们认为是由于剧烈运动后暂时性脑贫血而导致的意外吸入性支气管炎。随服药两次,即病愈出院。俟至1985年元月29日,我们在检查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