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猫论"是邓小平在1962年针对如何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时所借用的一个民间俗语,旨在说明包产到户等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合理性,体现了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勇于解放思想的品格。然而,"猫论"自提出后,就遭到了政治上的恶意曲解和社会上的普遍误读,乃至沦为"唯生产力论"和实用主义的代名词,"猫论"的精神实质遭受严重扭曲。实际上,"猫论"并非"唯生产力论",与实用主义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正确解读"猫论"应该从"猫论"的本来含义"、猫论"的精神实质"、猫论"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三个维度进行。  相似文献   

2.
要经得起“钓猫”的考验肖璋日前,看到一幅题为《钓猫》的漫画:一只硕鼠扛着一根钓鱼竿,鱼钓上的钓铒是一条生,鱼篓里却卧着被钓住的猫。明眼人一看便知,漫画表面画鼠,意在画人。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那么一些人学会了"钓猫"术,为升官晋级去钓上级和人事领导者有...  相似文献   

3.
从警督到囚徒──原运城地区公安处经侦科长、副处级侦查员张明德蜕变剖析丁一,运剑警察与罪犯,犹如自然界中猫与老鼠,天职相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种"猫",不仅不去提"鼠".而且蓄意庇护"老鼠"。他们在放"鼠"出"笼"之时也将自己送入"笼"中。本文...  相似文献   

4.
谈形象     
谈形象王长宗在学习孔繁森的座谈会上,一位年轻的县委书记在谈到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领导干部的形象不属于自己!"此语简单而平实,但寓意深长。形象怎么会不属于自己?你做了好事听到的是群众对你的表扬,你做了有违群众利益的事会挨大家的批...  相似文献   

5.
“台上说”与“台下做”──读《周总理在“五子”面前》平时,常听到一些群众反映:"现在有些干部是台上反腐败,台下捞外块。"严重沾污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光辉形象。最近,看了《党风与廉政》第四期杨永善同志撰写的《周总理在"五子"面前》一文,深为周总理在"五...  相似文献   

6.
清房从政府大院抓起本刊记者住房问题是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建房、住房上的不正之风,已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直接影响了党的形象,干群关系,面对这一问题,合阳县委、县政府如何认识、如何行动,请看--群众说:政府大院都...  相似文献   

7.
一部《甲午风云》,让几代中国人记住了那段烽烟滚滚的历史,同时也记住了民族英雄"邓世昌"。演员李默然用他纯熟而富于激情的表演,塑造了"邓世昌"这位民族英雄的银幕经典形象。多年后,李默然曾谦虚地说,他塑造的"邓世昌"形象之所以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可,不是因为他本人的表演有什么独特的功力,而是因为民族气节在邓世昌身上有着集中的表现,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完全吻合,使观众产生了共鸣。著名戏剧大师曹禺生前曾评价说:"很少有人能像李默然那样保持这样永远的艺术青春。"  相似文献   

8.
"赏识的目光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开创中国"赏识教育"先河的周弘老师,用爱心把双耳失聪的女儿培养成为全国十佳少年、中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生。"赏识教育",形象地说,就是用"大拇指"给受教育者以力量。而领导者赏识、赞美你的部属,同样会给他们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动力。  相似文献   

9.
绿猫经济     
绿猫经济是指可持续发展型增长类经济。该词来源于《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对中国经济的一段评述。他说:“邓小平说,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但是我觉得,不管白猫黑猫,不是绿猫就抓不到老鼠。”他的意思是,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在未来是争夺其他地方知识精英或者挽留本土知识精英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0.
略论领导干部形象的塑造梁勤"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九五"计划和跨世纪宏伟目标,必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领导干部.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一因此,探讨研究怎样塑造领导干部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自我刻意塑造毛...  相似文献   

11.
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不时见到有论者把“猫论”当作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甚至精髓来援引发挥。笔者认为这似乎不够严肃,故作为学术或认识问题提出来加以讨论。   “猫论”一说,源于四川老百姓中的一句俗话:“不管黄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刘伯承同志在战争年代曾引用它来要求打仗不能墨守成规,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怎么有利就怎么打。 1962年 7月 7日,邓小平同志在接见出席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代表时指出:“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说的打仗。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  相似文献   

12.
在前一段人民网发起的有关"官油子"现象的讨论中,有一类被群众称之为懒官、庸官、闲官的干部,他们爱摆架子、爱说官话,喜欢拉关系、搞应酬,但就是不干实事、不干为人民群众谋利解困的事。这些"有位"却"无为"的干部虽然是少数,但是他们的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同时也影响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猫论”,指的是邓小平引用刘伯承同志经常讲的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后来引申为“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一论点,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一个真理:干革命、办事情,不要拘泥于现成的方法和既定  相似文献   

14.
变味“服务”现象透视王立林"服务"原本是好事,现如今有些"服务"却变了味,这些变味的服务不仅阻碍了企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增加了企业负担;而且方散了国家财力,损害了国家机关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增长了不正之风……请看─-改革开放以来,各式各...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一双老式皮鞋张秀章那年腊月,我回家探亲。临别时.父亲说:"你也成家了.看家里有什么你觉得有用的东西,只管带走。"母亲在一旁说:"你不是很喜欢你爹的那双皮鞋么,这回就带走吧。"父亲接着又说:"也许你现在不喜欢了.样式陈旧.皮子也打褶了。"我是曾经...  相似文献   

16.
沉甸甸的“公仆”二字黄天顺新年伊始,许多报刊都发表文章,强调为官者应清正廉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这些呼声之中,人民群众对"公仆"的要求尤为迫切,因此重铸"公仆"形象显得更加重要。前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润五同志说得好:官即老百姓的办事员,"我不是...  相似文献   

17.
猫鼠之战     
记得有这样一则笑话:猫来到老鼠洞门口说,“你知道我在等你吗?”老鼠在洞内说:“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这虽是笑话,但却也说出了猫没有忘记自己的天职:捉鼠。可近日看到一漫画:一只猫忽然发现一只衔着鱼的老鼠,即扬爪逐之。鼠见猫穷追不舍,便扔下鱼逃之。是继续追鼠还是停下吃鱼?猫的选择是:叼走了鱼,放走了鼠。一向恪尽职守的猫为何一反常态“渎”了“职”呢?原因无非三个方面:一是主人失职,没有教育好、管好猫,没有让猫去练就在新时期捉鼠的  相似文献   

18.
说“腐败”     
说“腐败”王愚近年,"腐败"这个字眼在党的文件、报刊、新闻中出现得多了起来。最近一个时期,更提到开展"反腐败斗争",这当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也是廉政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不过,也得承认,"腐败"的形成,确非一朝一夕的事。有一位经济学家说:腐败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9.
听点家乡话,打点"乡愁"的烙印,未必是坏事。方言所承载的,不仅是其通行区域人们千百年来积累的生活经验、市井人情、丰富的俚语,很多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更是体现了其特殊魅力。可以说,每种方言都承载着一个地域的"文化密码",一句俏皮话,一个形象的表达,都会让人会心一笑,心头暖暖。  相似文献   

20.
《先锋队》1994,(11)
共和国代主席和他的儿子1975年春天,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的董必武患病住院了。一天,周总理去看望他,董老喘息着说:"这次我可能要离开你们了!但有一个人,我想见他一面!"周总理问:"谁啊?"董老说:"曾凯旋!"提起曾凯旋,周总理自然知道他与董老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