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恢复性司法以恢复被害人损失及修补破损的社会关系为核心。悔罪作为一种酌定量刑情节,表明犯罪人主观恶性与人身危险性较小,愿意去弥补被害人的损失,获取社会大众的重新认可。因而悔罪具有促进实现对被害人物质精神损失补偿与修复破损社会关系的双重价值,契合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
现今的社会要求刑事司法必须在公正与效率之间达到平衡.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在保护被告人权益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但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却很匮乏,而对被害人求偿权的保障更几乎为空白.针对目前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补偿制度进行探讨,在引入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莎 《传承》2010,(18):138-139
现今的社会要求刑事司法必须在公正与效率之间达到平衡。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在保护被告人权益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但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却很匮乏,而对被害人求偿权的保障更几乎为空白。针对目前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补偿制度进行探讨,在引入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红文 《前沿》2008,(1):133-137
新农村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恢复性司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恢复性司法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保护被害人的利益,体现刑法的谦抑性,多元化地解决纠纷,进行司法分流,节约司法资源。由于恢复性司法产生的土壤和背景与中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状况不同,因而它在中国的实践运用应当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使之符合中国国情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恢复性司法是以对被害人的赔偿为前提,以对犯罪人的悔罪基础,以对被破坏的社会关系的修复为目的对传统的报复性司法进行检讨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替代性刑事案件解决机制。笔者从中国国情从发,重点对恢复性司法之利弊关系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恢复性司法旨在对被破坏的社会关系进行修复,其具体实现意味着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降低。一起刑事案件,只有在执行终结后才谈得上结束,将恢复性司法嵌入减刑假释具有合法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监狱工作的发展和“首要标准”的贯彻实施,如何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成为监狱工作的重要课题。教育改造是监狱的核心任务,把罪犯改造成为合格的守法公民,是监狱工作的最终目标。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教育改造罪犯的过程,实质上也是罪犯重新社会化的过程。以罪犯重新社会化为切入点.调整充实现行的教育改造内容、强化罪犯人格教育、创新教育改造工作方法与评价办法,将有助于破解监狱在提升教育改造罪犯质量方面创新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王芳 《长白学刊》2009,(4):90-94
在传统刑事司法报应正义理论范式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被边缘化乃至被遗忘。随着被害人权利运动的兴起,全球范围内的以沟通、协商、和解、赔偿为特征,以保障被害人权利为目的的恢复性司法运动昭示着刑事司法理念从报应正义到恢复正义的范式嬗变。分析其理论范式、制度表达、价值归属及本土化图景对于我国的刑事司法创新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行政拘留是一种支出比较昂贵的处罚措施,可能恶化被拘留者的人格、强化违法人违法心理、使被拘留者监狱化。将恢复性司法引入行政拘留的主要理由是:恢复性司法指向的行为与行政拘留指向的行为相近,具有行政拘留所追求的惩罚效能及其替代性,有利于减少行政拘留的弊端,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引入的空间。应遵循被害人接受或者同意行政拘留和解原则、违法者公平责任承担原则和行政拘留和解由公安机关主导原则,深入研究引入恢复性司法的案件范围、行政拘留和解协议的内容以及对达成行政拘留和解协议的案件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在刑事司法过程中如何理好地保护被害人,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犯罪分子改过自新,成为各国司法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英美国家盛行的恢复性司法对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尝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本文拟从人文视角下的正义观、刑罚观,结合国际社会刑事司法制度的现状,提出恢复性司法理念在中国法学语境下的初步界说。  相似文献   

11.
缓刑制度中恢复性司法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平  李建明 《求索》2010,(7):149-151
缓刑是一种附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我国现行的缓刑制度无论是立法上还是司法运作过程中均存在诸多弊端,尤其是缓刑制度中恢复性司法机制的缺失严重地制约了缓刑制度的应有功能的发挥。鉴于缓刑制度与恢复性司法的价值取向具有趋同性,可以考虑在现行缓刑制度中引入恢复性司法机制,以期更好地发挥缓刑制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改造罪犯并之能为现代社会秩序所接纳,是现代监狱的根本职能。遵循社会发展轨迹,必须牢固确立改造在监狱所有职责中的核心地位,处理好安全与改造、经济发展与改造、改造方向与科学化手段等基本概念间的矛盾协调,从人性本质与社会秩序容忍度等视角,树立改造为罪犯顺利回归社会服务的思想,建立面向社会发展要求、塑造罪犯社会适格人格的罪犯改造目标体系,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履行监狱的社会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13.
“监狱环境”是指罪犯在监狱内接受惩罚和改造的客观条件和诸多因素的综合,具有安全性、封闭性、多重性、关联性和渗透性等特征。监狱应从监管设施、公正执法、生产劳动、教育改造、人际关系、生活卫生等方面综合分析监狱环境对罪犯改造的各种影响,力求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加快布局调整、创新改造手段、倡导人文关怀、营造健康和谐人际关系等环节入手,大力加强监狱环境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年来外逃犯罪分子的增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要使这些犯罪分子得到法律的制裁,必须依赖与有关国家的合作,即开展刑事司法协助.而我国在惩处外逃罪犯与各国开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方面却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完善这一制度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引发和激发罪犯改造的内在力量是罪犯的服刑改造条件下新产生的需要.本文从罪犯可改性基因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可改性基因对罪犯进行改造做了较为客观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化改造作为改造罪犯的第五大基本手段,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监狱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必然要求。文化改造与监管改造等其他手段相比,具有先进性与政治性、相容性与包容性、广泛性与独特性、现代性与修复性、互动性与渗透性、理念性与工具性等特征,具有积极的引领、明确的导向、精神的同化和意识的凝聚等功能.体现为物质文化改造、文化改造意识、制度文化改造、行为模式文化和知识文化改造等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犯罪被害人财产性权利保护最常见模式。但具体司法实践中,这一模式常受到保护范围和诉讼程序方面因素的制约,表现为精神损害和间接损害赔偿不充分及犯罪被害人知情权、庭审质证和辩论权、最后陈述权、刑罚执行阶段的参与权等难有保障。  相似文献   

18.
罚金刑罪犯是刑法对罪犯并处财产刑处罚而衍生的一个罪犯群体,对于罚金之执行,有着迫于需求的妥协心理、不顾家景的依赖心理、唯我为重的利己心理和逆反社会的抵触等心理,存在着缺乏对罚金深刻的思想认知、缺乏交纳罚金的主动行为、具有明显的功利化改造倾向等问题。因此,监狱应采取拓展对罚金刑罪犯的法制教育、推行恢复性司法制度的实践、深化罪犯改造制度的分类行刑、建立与完善罪犯罚金刑执行的制度建设以及刑法立法的完善之对策,以提高对罚金刑罪犯的改造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
回顾我国监狱工作历史发现,改造罪犯目标的定位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不同时期表述不尽一致,但是其背后的基本精神却一以贯之。从罪犯教育学的角度看,这个目标定位就是罪犯教育目的问题。监狱工作的任务、罪犯改造目标和罪犯教育目的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罪犯改造目标具有理想性,现实具有复杂性,改造目标的定位影响着对罪犯改造质量的评价,研究罪犯教育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