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学理论》2015,(36)
对于2010年以后的文化语境来说,"作家明星化"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从总体上看,"作家明星化"这一现象表现出明星化包装、通俗市井化的创作倾向、读者粉丝化等明显特征。实际上,作家明星化在文学创作的困境、文化观念的更新、大众媒体的介入、全民的娱乐狂欢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多缺乏灵魂的畅销书在图书市场里大行其道,文学创作的功利化、娱乐化、低俗化倾向愈发明显。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审视如何在新环境中重建作家精神的问题,成了无法回避的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2.
邹彬 《学理论》2012,(9):209-210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娱乐成为我国媒介和受众最为热衷和关心的主题之一。同时由于电视行业市场化所带来的激烈竞争,导致了电视过度娱乐化甚至低俗化。如今的电视泛娱乐化的趋势对广大青少年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同时也给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5)
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文化建设日益成为思想理论建设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娱乐文化成为文化领域中一支崭新的旗帜,在大众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电视娱乐文化以其轻松、明快、便捷的特点,迅速发展为被广泛大众接收的一种新型文化。从马克思主义文化特点着手,侧重分析娱乐文化对于大众生活的双重影响,从两个方面提出娱乐文化发展的可能性方向。  相似文献   

4.
经济体制改革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泛娱乐化"现象在现代社会愈演愈烈,并已超越自身范围扩展到社会各领域。它突出表现为政治"娱乐化"和文化"娱乐化",其本质是给人带来生理方面的愉悦感和心理上的高度依赖,对青少年价值观造成一定程度的历史价值观随意化、文化价值观功利化、道德价值观失范化、人生价值观漠视化、审美价值观庸俗化等消极影响。因此,亟需遏制"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应从学校层面、家庭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入手,强化学校价值观教育,塑造青少年独立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健康的个性;家庭教育中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健康的个人价值观;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力度,塑造"价值生产"秩序;促进"多重主体"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作用并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狂欢——论巴赫金的狂欢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现象学的描述法对狂欢化的基本范畴,即狂欢化的时间、空间、仪式及情调等给予梳理,进而指出狂欢化的核心是表现生命本身不屈服于一切外在的限制,要为自己创造自由展示其活力的广阔天地。在此天地中,它以随意亲昵的对话,以诙谐放肆的笑声,把古板僵化的中世纪官僚主义文化送入坟墓,为自己带来自由和解放,让生命进行真正欢快的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6.
"泛娱乐化"思潮通过各种手段寻找"乐子",将事物的内容和形式过度娱乐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不良影响。针对泛娱乐化思潮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引导、改革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式、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如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引导;改革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式;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傣族和谐狂欢精神为契点,对当前广为流行的狂欢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在狂欢文化的中国发展中,应当从中国社会的深层次发展出发,在吸收西方狂欢文化积极因素的同时,借鉴本土民族文化中更有寓意的狂欢精神来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狂欢文化,最终促进狂欢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袁建军 《学理论》2010,(16):158-159
巴赫金的对话与狂欢化理论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本主义思想内涵。巴赫金对话与狂欢化理论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本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对话是巴赫金对人的生存状态及其本质的独到发现,而狂欢化则是实现对话这一本真状态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是社会转型、政治变革、心理嬗变、文化发展等多种宏观因素嵌入微观的网络空间并持续发酵所致。剧烈的社会转型带来了阶层分化、利益调整和分配不公等现实问题,大众对于平等的朴素诉求在网络空间以民意的方式迅速聚合和集中表达,构成网络民粹主义的民意聚合机制;民主的理想与现实、民众高涨的参与热情与制度性吸纳相对不足,人民话语的"所指"与"能指"之间的裂缝,构成了网络民粹主义的激进民主参与机制;线下大众心理的网络投射、网络大众心理的生成和极化网络舆论的集中表达等环节,构成网络民粹主义的舆情极化机制;商业利益推动下的网络文化媚俗逐利趋向,大众娱乐狂欢隐藏着对精英文化的抵制和解构,二者共同构成网络民粹文化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孙鹏程 《学理论》2010,(11):135-136
刘伯温传说,有温州、青田地区的当地传说模式与北京地区的文化中心改造模式。这两种最具代表性刘伯温传说模式都体现了某种瓯越文化形象,展现传说在构建区域文化主体性方面的强大民间力量,但是相比较而言,刘伯温传说的当地传说模式在地域化、狂欢化程度更高一些,刘伯温传说文化中心改造模式在体现瓯越文化的同时,也体现北京区域文化规训性的力量和作为他者形式出现的文化寄生主体。  相似文献   

11.
自媒体与后现代联姻创造出全新的文化情境与文化行为,使传统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新挑战。这突出体现在:大众以平等姿态进入信息生产,话语权力的分散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统一性与权威性提出了挑战;网状信息传播结构促进了意见的分享与聚集,"差异"作为价值标准被广泛肯定,意识形态的普遍性原则受到冲击;信息内容趋于平面化,形象叙事、微叙事、娱乐叙事乃至虚假叙事掀起了文化消费的狂欢,人们与理性的意义世界相疏远,对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产生抵触;自媒体塑造出碎片化的受众,他们的流动性、交往性和开放性使意识形态工作的对象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也使社会风险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12.
赵丹 《学理论》2010,(22):177-178,212
《路的尽头》是美国著名后现代小说家约翰·巴斯进行小说叙事实验的成功典范。小说塑造的内部世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以狂欢化诗学理论为基点,试从小说情节及人物塑造两方面来分析小说内部的狂欢化世界,以及狂欢背后所折射的当时现实世界的普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体育新闻在走向娱乐化的道路上要秉承一贯的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立足于体育发展主流思想的理念,加强体育新闻的社会责任感要求,以防因娱乐化的发展而使得体育内涵过度庸俗化,促使体育新闻能够真正地展现出客观、理性和负责的精神内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西方哲学出现了"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受其影响,中国新时期作家就小说的叙事形式进行了策划与探索,尤其重视语言的创造,叙述结构的设置以及强调文本的虚构性,而不顾一切文化和文学成规,对历史或现实进行了.纯审美"的自由建构与创造,实施语言的游戏化,进行文本语言的狂欢.这些小说的创新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创作传统和小说应有的社会价值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弹幕文化作为当今网络社交文化的重要形式,深受青少年群体的青睐,也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然而,弹幕文化在纷乱繁杂的网络环境影响下往往会产生过度娱乐化、情感复杂化、绝对自由化的倾向,容易引起主流意识形态被冲击消解、被边缘化及传播风险加剧等问题。为此,应通过运用网络技术"治疗"与加强网络监管来强化弹幕文化的形态规范;优化主流意识形态输出形式与加大对不良社会思潮批判来提升弹幕文化的生成质量;推动网络资源的优质化与对弹幕参与群体价值培育来净化弹幕文化的生态环境,主动引领弹幕文化走向常态化、健康化、绿色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佟依 《瞭望》1984,(48)
电视单纯作为娱乐工具的时代,可以说已经结束了。目前它正向“电视系统”和“彩电化”发展。利用电视不仅可以接收图象、声音,还可以接收双伴音、文字、照片,可以与通信网络和电脑联结,组成电视信息服务系统,帮助人们广泛地了解自己需要的各种知识和信息,迅速、准确地服务于工业、农业、科学、教育、医疗、军事等各个领域,同时也是各种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媒介。 目前,电视的种类繁多。有普通应用电视、教  相似文献   

17.
电视包装与节目品牌的塑造关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涛 《学理论》2013,(24):217-218
电视包装和节目品牌塑造其目的都是提高电视频道或节目的知名度,满足不同受众的娱乐文化消费需求,使电视频道在竞争激烈的新媒体时代能保持稳定的、持续的、创新的发展。电视包装与节目品牌塑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统一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协调好两者关系,使电视包装更好地为电视节目品牌的塑造服务,实现电视频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18.
张楷芹 《理论导刊》2024,(4):123-128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力量源泉和灵魂支撑。作为走在新时代前列的生力军,当代青年理应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主体。伴随智媒时代的到来,智能分发、沉浸体验、高频交互和媒介深融的出场为提升青年文化自信创造了新契机;与此同时,政治意图的隐蔽扩张、技术裹挟的“茧房效应”、资本操纵的娱乐狂欢和感性支配的网络圈层也引发了新危机。智媒时代,面对提升青年文化自信契机与危机并存的局面,需从培育智媒素养、深耕内容生产、推动融合创新和加强规制监管等方面入手,积极探寻提升青年文化自信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按李春玲】"90后"青年被称为"互联网的一代"、"娱乐化的一代"和"自我的一代"。他们与全球化的浪潮相伴而生,深受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拥有数字化生存的自觉,这些特征在"90后"大学生身上体现得更为突出。为了深入研究"90后"大学生的文化倾向和消费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组织实施了"中国大学生就业、生活与价值观追踪调查",样本来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12所不同类型的高校,总计7875个有效样本。项目组的研究人  相似文献   

20.
原苏联是一个严厉禁止卖淫嫖娼、肉相娱乐和色情文化的国度。然而,自80年代后期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很快发生根本性变化。1991年年底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