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玉艳 《长白学刊》2007,(3):140-142
辽吉根据地不仅是东北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而且也是东北解放战争的可靠后方,并为东北解放战争提供了大量的兵员和物质保障。辽吉根据地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2.
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山东党组织团结带领山东人民抓住重点、统筹兼顾,进行土地改革、支援前线和发展生产,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的军事进攻,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序幕从山东揭开。作为北上南下的战略枢纽、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山东有1106万人次支前、近百万人参军,充分展现了顾全大局、听党召唤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3.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09,(11):37-39
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拥有近9亿农村人口的中国,注定是一个全社会广泛关切的焦点。 从解放战争时期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到1978年12月,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包干协议为标志,我国开始全面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每一次与土地有关的变革和重大事件,都激起了广大民众的无比热情,  相似文献   

4.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失败始于其在东北战场上的失败.而东北战场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对东北战略地位认识的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5.
周越 《长白学刊》2014,(6):89-92
东北地区完成城市解放的时间最早。其城市解放是在与国民党正规军及反动匪伪武装激烈斗争过程中实现的。城市解放促进了东北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这些城市解放后通过提供大量军工军需产品及战勤服务,有力支援了前线的作战,并加快了东北乃至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的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特色,辽东军区部队在四保临江战役前后开展了诉苦运动、复仇立功运动和战评运动,创新发展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军队政治工作经验,很好地激发了官兵的战斗精神,有力地保证了部队取得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扭转了东北战局,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以揭露罪行、分析形势、挑明矛盾、宣传政策、指明出路为主要内容,通过火线喊话、电台广播、投送传单、刷贴标语、耳语宣传等手段,坚持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相结合、专门工作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公开宣传与秘密策反相结合,广泛开展对敌舆论宣传,加速了解放战争进程,为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牛建立 《长白学刊》2012,(4):120-122
1946年7月组建的中共中央东北局驻朝鲜办事处,虽然存在仅有两年多时间,却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安置伤病员和输送过境人员,转移、转运和向朝方采购战略物资,协同朝鲜劳动党做华侨工作,建立和发展了中朝两党两国人民友好合作关系,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提起刘统,大家自然会联想到他从事军事历史研究的著作——《东北解放战争纪实》、《华东解放战争纪实》、《中原解放战争纪实》、《两种命运的决战——中国的1948年》等。刘统受过扎实的学术训练,他先师从山东大学著名教授王仲荦读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0.
林炎志 《长白学刊》2007,(4):118-119
陈正人对东北解放战争,尤其是对解放战争中的吉林省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值此陈正人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他所创造的业绩,追思他的工作作风,借鉴他的执政经验,为的是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继承他所开创的事业,把吉林建设得更加富裕、美好.  相似文献   

11.
李桂秋 《求索》2012,(9):53-56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公信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但普通群众对共产党的认可度提高,广大中间人士也增加了对共产党的认可和支持。这个时期共产党公信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有: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背弃民心,为共产党提升公信力提供了客观条件;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得到了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广泛支持;建立并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了多方面力量的广泛支持;践行民主,得到了各界人民的广泛赞誉和认同;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巩固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升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中国共产党提升公信力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始终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始终坚持党自身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的重要历史阶段,也是我国各民主党派空前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党派有着独特的内涵与外延,并在努力争取和平民主、强力反对内战独裁、积极筹建新中国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为战争的最终胜利与新中国创建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探讨解放战争的不同时期民主党派的贡献,并回顾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最终确立执政地位的重要时期和关键阶段,解放战争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政治生态的变化演进,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这一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14.
最近读报,一则关于陈云同志清廉家风的报道令人深受教育。文章说,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时任东北党组织重要领导职务的陈云同志,就向亲属子女提出了极为严格的“约法三章”: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不准翻看、接触只供他阅读的文件、材料;不准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车。  相似文献   

15.
侠女救壮士     
赵盾 《今日广西》2010,(21):61-61
1949年初,解放战争进入了决战阶段。南京解放,我南下大军直迫华南,国民党军主力退居广州。此时,被誉为第二条战线的蒋管区学生运动进一步发展壮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中山大学的学生运动,经过声援抗议美军强奸大学生暴行的斗争,  相似文献   

16.
孙卫芳 《前沿》2009,(11):99-103
解放战争时期,在经济、政治因素和复杂的斗争形势共同作用下,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进一步发展并趋于完善,创造性地建立了劳资兼顾的合作分红制度,制定了劳资双赢的争议处理办法,并积极探索劳资协商的民主管理形式。这一时期党的"劳资两利"政策与实践的成功经验是坚持人民根本利益至上的原则,以此作为党的"劳资两利"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最高标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和谐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和处理近代中国的劳资关系;坚持政治领导与法制建设并重的原则,努力地把劳资关系的重构纳入有序和合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崔树华  雪岩 《前沿》2002,(12):127-129
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后 ,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根据党中央的部署 ,在全国解放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牧业区如何搞民主改革运动 ,这是摆在以乌兰夫同志为首的自治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运动是简单照搬农业区的土地改革经验 ,还是根据牧业区的社会经济实际 ,制定一条符合牧区特点的民主改革政策 ,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乌兰夫同志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牧区实际出发 ,制定了不分不斗不划阶级和牧工牧主两利的“三不两利”政策 ,从而使民主改革运动后的牧区畜牧业得以迅速发展 ,劳动牧…  相似文献   

18.
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华北之敌傅作义面对我军的巨大压力,已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之中,徘徊在西逃、南撤和固守的三岔路口上,举棋不定。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认为傅作义集团无论西逃还是南撤,都将对整个解放战争的战局和进程产生不利影响,毅然命令刚刚取得辽沈战役胜利的东北野战军停止休整,迅速入关,将其全歼于华北。时任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的刘震将军亦挥师平津,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争、灾荒以及战勤负担重等因素,解放区的弱势群体问题十分严重,且在群体构成、性别年龄构成、社会影响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历史特征。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政府采取消极与积极措施救助弱势群体,绩效显著;社会救助工作体现出积极救助、充分发挥血缘与地缘关系实施救助以及在救助中政府和社会各有分工等特点。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弱势群体救助工作安定了民生,支援了战争,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赛北 《传承》2010,(27):8-9
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颇具特色的创造性内容之一,具有丰富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解放战争时期,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以毛泽东为主要领导人的中国共产党,在保持原来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等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农民教育的内容及形式,进一步重视农民的科学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倡导农民学习的自愿性及探索农民教育方式的多样性,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