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欧洲一体化研究的政治经济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新宁 《国际观察》2004,21(5):1-10
欧洲问题研究的传统方法包括传统政治学方法和传统经济学方法 ,前者建立在“国家中心论”、“主权和国家利益中心论”、“政治中心论”的基础上 ;后者可以分为一般的或规范的一体化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和专门性或功能性一体化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两个层次 ,但是都将一体化进程中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尽可能地分割开。政治经济学方法的基本特征就是强调政治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则为欧洲一体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的多重视角。根据政治经济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作者从研究欧洲一体化出发 ,提出了四个基本理论假设 ,并进行了学理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赵银亮 《东南亚》2009,(2):7-11
东盟-体化进程的加快是东南亚新地区主义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目前对东南亚新地区主义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套路。东南亚新地区主义具有地区整合和地区离散的双重特征。东盟的扩大、经济一体化、冲突的管理和解决等,又使得新地区主义具有制度转型的特征。东盟期望通过加强内部的文化认同和调适,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更具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进行东南亚新地区主义及其制度转型的范式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当前,新地区主义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该研究范式逐渐摒弃旧地区主义研究中的某些理论缺陷,不再过分强调"一体化(integration)"概念,而是借助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新概念,即"国际规制(inter-national regimes)"(又译"国际体制"、"国际机制"、"国际制度"等)来描述当今地区化潮流的性质、程度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新 《国际观察》2006,8(6):20-27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理论成果的总和.作为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有三个理论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以列宁为代表的帝国主义理论和以冈德·弗兰克为代表的依附理论.作为一个发展概念,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其科学内核,帝国主义理论是其经典表述,依附理论是其当代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5.
区域研究的新路径:"新区域主义方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先武 《国际观察》2004,20(4):65-73
本文以赫特纳等人提出的关于冷战后新区域主义研究的“新区域主义方法”为对象 ,阐述了该方法以批判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为学术视角、以“区域性”和“区域间性”为理论基石、以“核心—中间—外围”三大区域结构为核心、以“安全、发展和生态可持续性”为价值准则 ,涉及经济、政治 /安全、社会、文化、环境等多纬度内容和全球、区域、国家和次国家等多层次动力的新区域主义及其世界新秩序观 ,并分析了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及其存在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关系理论的英国学派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取向,即多元主义与社会连带主义.本文主要探讨两者的异同及其本质.它们的共同点在于,以马丁·怀特的三大思想传统作为自己的理论立场,坚持理性主义的国际社会观、关怀人权等道德价值.然而,它们之间也有很大分歧,主要是两者对国际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国际法有不同认知,即国际社会是以自然法还是实在法为基础;在人权以及与其有着密切关联的人道主义干涉和西方对第三世界的责任问题上,看法也大相径庭.多元--连带之争实质上探讨的是国际社会的本质、潜能和规模,以及国际社会成员对于规则、规范、价值、制度的分享程度.双方的论争不仅是国际关系理论一个新的理论增长点,而且加深了人们对于国际社会与世界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国际关系规范理论是一种以价值判断为基础、旨在探寻应然世界的理论,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构成了它的两种主要思想传统。世界主义发轫于智者学派,成形于近代的康德,到贝兹和罗尔斯那里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社群主义可上溯至柏拉图,成形于近代的黑格尔,当代的沃尔泽与弗罗斯特则是两位典型的国际关系社群主义学者。这两种思想的分歧在于四个方面:人的概念、国家的道德地位、普世主义与特殊主义之争以及未来向度。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构成了国际关系规范理论的价值两端,各有其内在的理论缺陷。只有综合这两种视角、融合个体价值与社群价值,提倡道德共存与对话,才能摆脱理论困境,推动现实世界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政策趋同理论和国际政治经济影响理论是欧洲一体化建立和深化的主要 指导理论, 每种理论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并且互为补充, 在欧洲一体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发挥不同作 用,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理论选择。  相似文献   

9.
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石,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国际政治和外交思想。孔子以道义、礼制和信誉为起点,论述了道义、礼制和信誉与国家权力、国际合作和国际和平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孔子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孔子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具有内外联系、道义至上以及和平主义的基本特征。孔子主义是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思想来源,催生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外交准则、持久和平的奋斗目标、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以及和谐世界的外交理想。研究孔子主义有助于建设和发展有中国学派和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整体化的科研教学流派,世界综合区域学由诸多理论结合而成,包括国际关系、世界政治、国际政治经济学、比较政治学、历史学、宏观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地理学以及国际问题周边学科等.本文详细描述了国情研究中的地理学与社会学方法及二者对确立现代世界综合区域研究论域与研究方法之贡献,并在此基础上,将俄罗斯的世界综合区域学研...  相似文献   

11.
地区一体化的相关理论认为,地区意志和地区行为能力是实现地区一体化的两个必要条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域外因素会通过作用于特定地区的地区意志和地区行为能力影响某一地区的走向。本文通过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行分析,指出在东亚地区自身和美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东亚各国进行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地区意志和地区行为能力都相对较弱,东亚地区在一体化建设上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critically one of the most active regional dynamics of European security, centred on the Black Sea. Recently, the Black Sea region has received increased attention from a variety of political actors, who seek to increase the profile of the region in order to develop a common regional identity and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he security problems of the Black Sea region. This resurgence of the Black Sea region can be understood as the combined product of local interests, European integration and the ‘global war on terror’. The main argument of the article is that Black Sea security integration is characterised by a fundament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logics of security—geopolitical and institutional. Three other problems—transposition, fragmentation, and duplication—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conclusion,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fforts to build the Black Sea region for the future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European security.  相似文献   

13.
东盟次区域合作模式中的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立于1967年的东盟 ,很长一段时期集中于政治外交合作 ,经济合作则发展缓慢。1990年代初期 ,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冷战结束 ,印度支那局势缓和 ,经济竞争成为国际关系重心 ;全球范围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欧共体1993年完成了“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并朝政治、经济、货币一体化方向迈进 ,美加自由贸易区向墨西哥扩展 ,并于1994年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东盟国家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挑战 ,不得不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 :一方面 ,积极参与GATT/WTO与APEC主导下的多边经济合作 ;另一方面 ,加快推进东盟…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regional integration can be seen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dichotomy. Two main worldviews dominate the world since the 18-century: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These worldviews not only shape the behaviour of individuals but also that of institutional actors such as states. At the level of states, these two worldviews have been reflected in states pursuing their national interests and in states seeking to cooperate with other states. Also, within single states, these two worldviews find their expression in conceptions about how social order and public life are organised: the welfare state versus a market oriented society. As such, regional integration is a process that has a double relation to the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dichotomy. First, the level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that states will pursue is linked to (individual) national interests. Secondly, regional integration as a move towards unity is function of the existing degree of homogeneity in social welfare systems. Today, a major challenge for the world is the dual evolution of growing individualism on the one hand (with limits to solidarity) and of a growing area of problems that have to be tackled at a collective level (cf. globalisation). This paper will argue that regional integration can be a valuable answer to overcome the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dichotomy at the level of states. But for this to happen, civil society needs to become much more involved in regional integra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5.
从东亚国家双边FTA伙伴选择的范围来看,伙伴国不属于本地区的的情况在大大增加。以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东盟为例,展现东亚各国区域FTA和跨区域FTA并行发展的现实。跨区域FTA政策动机包括经济动机、安全和外交动机和平衡动机,而每一种动机又有自己的具体内涵。跨区域FTA的发动已经内化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和进程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为最大化我国的综合利益,应尽早明确中国的跨区域FTA战略。  相似文献   

16.
This introduction explains the key concepts of integration and exemplifies how they can be applied to processes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the Baltic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regions.  相似文献   

17.
Linkages between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need for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o integrate these areas and concerns in policy, are widely recognized. It is, however, less clear how to practically accomplish this. Different policies will address different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aspects, and choices on focus and priority need to be made. This can generate tensions and resistance within organizations, resulting in limited integr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World Bank's attempt to be more ‘conflict-sensitive’ demonstrates this dynamic. This attempt has had various positive aspects, but the integration of conflict concerns in its programmes and policies remains uneven and somewhat limited. While there is certainly room for improved integration, this should not be pursued beyond the point where the Bank'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undermined and resources from its core mission of combating human poverty diverted.  相似文献   

18.
欧洲煤钢联营及其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 ,欧洲煤钢联营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从某种意义上说 ,欧洲一体化是以政治和军事需要开始的产业部门的联合 ,进而在其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面联合。这一过程中 ,在机构、制度建设上 ,欧洲联邦主义人士的积极推动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展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我们认为 ,为实现东北亚经济的一体化 ,在推进总体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 ,应同时考虑探索产业部门领域的联合。另外 ,为了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不致失败且长期发展 ,还应该建立超越各国利害关系的跨国性制度和机构 ,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一批为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而献身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与理论诠释 20世纪60年代复兴的新自由主义使经济全球化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地区性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濒濒发生.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最近的美国次级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都产生了较大冲击.如何应对全球性的经济冲击?区域性的经济一体化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之一.这种趋势在21世纪初期已有加快发展的势头.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只有12个岛国和公国没有参与任何区域贸易协议(RTA).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new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R). It suggests that contributions from perception studies can help us reconceptualize some elements of IR. Specifically, the article takes up the concept of Gestalt and applies it to European integration. The Gestalt laws and phenomena demonstrated by European integration can be identified in other examples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as well as in variou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or alliances. They also provide insight into other features of IR, such as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The Gestalt approach per se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vist theory of 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