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国旗飘扬,青春的光芒为国旗增辉;国歌铿锵,历史镌刻的伤痕警示世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我区小学开学首日,各学校在开学典礼中融入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重要内容。8月31日,开学第一天,广西革命老区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罗垌村教学点,孩子们端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老师讲有关抗日战争历史的第一堂课。  相似文献   

2.
花团锦簇的庭院,绿树成荫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子,谈吐有礼的村民……早春二月,笔者到钦州市钦北区各镇,处处能感受到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激情。生活宽裕喜人心“以前这里可真够脏的!到处坑坑洼洼,垃圾乱丢成堆,污水横流,城里人来了往往要捂上鼻子。”谈起以前的环境,小董镇南蛇垌村村民潘文柱直摇头。可是实施“八改”工程,并按照“房屋建设一条线、沼气建设一条线、猪舍建设一条线、绿化美化一条线、村道建设一条线”的要求进行新村建设后,南蛇垌人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发生了喜人的变化:3000多米长的环村水泥路连接…  相似文献   

3.
刘美凤 《当代广西》2011,(19):54-55
享有广西楹联第一村盛名的钦州市灵山县大芦村,为劳氏家族十几代人共同建成。它同时还享有“荔枝之乡的荔枝村”、“水果之乡的水果村”等盛名,现有4200多人口居住。村里村外,山坡田垌及农家庭院遍栽荔枝、沙梨、龙眼、香蕉等果树,四季飘香,风光典雅。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40%、22户,2017年30%、16户,2018年20%、11户,2019年10%、2户——这是钦州市浦北县官垌镇垌口村每年的脱贫时间表和任务。每年递减10%,提前一年完成54户的脱贫任务,对垌口村的定点帮扶单位钦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来说,压力不小,但有能力有信心、动力十足。“垌口村群众脱贫主要靠一种二养三务工,而种植是基础,核心在养殖。”钦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李远钦告诉记者,“垌口  相似文献   

5.
正8年来,他走访贫困学生200多名,资助40多人,救助金额达30万余元,资助各类学习、生活用品累计1万多件……59岁的岑溪市筋竹镇横垌小学的乡村教师吴锦永,被当地群众誉为"爱心助学大使"。当上爱心"牵线人"吴锦永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无论到哪一所村小学任教,他发现每个村都有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他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正如玉带般的通村道路、别具一格的农舍掩映在绿树丛中,村中有水厂、酒厂、腐竹厂、种养基地、文化长廊、乡村公园……初秋时节,走进梧州市藤县太平镇陈垌村,这个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打卡地已经吸引了不少附近的游客前来打卡游玩。村里发展一片向好,不少外出打工的青年现如今都选择留在家乡发展。"过去,由于这里太偏僻,被当地人称为‘山旮旯’。"陈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韦灿基无奈地说,从前村道弯多且狭窄,  相似文献   

7.
廖冰  曾轩 《当代广西》2004,(6):25-25
岑溪市南渡镇社垌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针对本村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状况,把兴建村道作为打破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来抓。经过三年的努力,小小的山村呈现了新的变化:昔日的“羊肠小道”变成平坦、宽阔的四级公路;村民告别砖瓦房住上了漂亮的“洋楼”,全村上下呈现一派人心思齐、共谋发展的好景象。社垌村位于南渡镇西面,总人口1500多人,离  相似文献   

8.
王艳萍 《当代广西》2009,(12):55-55
柳城县古砦乡,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乡,这里的汶炉、独山、上麻、大岩、罗峒等五个村委,毗连罗城、融水两县边界一带的山弄里,是仫佬族集中聚居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各地妇联     
《中国妇运》2010,(9):46-48
黑龙江省肇东市首个村妇联在昌五镇二街村成立。2010年7月16日,肇东市首个村妇联在昌五镇二街村正式成立。来自全村的50多名妇女代表共同见证了二街村妇女政治生活中的一大喜事。  相似文献   

10.
杨越 《今日广西》2008,(12):66-67
容县容西乡祖立村立垌屯位于容县西部,324线国道旁边,距县城大约6公里。全屯4个村民小组.72户425人,人均耕地0.5亩,山地2.13亩。过去该屯主要产业只有荔枝生产一项,少数劳动力外出务工,也有零星农户种植兰花。山地多、瓦房多。水田少、产业少、外出务工人员少、收入少、楼房少,这“两多五少”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1.
《当代广西》2013,(3):43
1976年,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22岁的石秀平认识了藤县新庆镇新庆村保信垌组人、时年23岁的卢志汉。1977年春天,石秀平和卢志汉在藤县举办了婚礼。婚后,石秀平信守自己对丈夫的承诺,俩人一起照顾起了同村40多岁、失去双亲的残疾人卢华基。卢华基得到了石秀平的精心照料,和石秀平一家住在一起,至今已经35个春秋。"石秀平是方圆百里挑不出的一个以德报怨的好人。"这是保信垌的村民常挂在嘴边的话。  相似文献   

12.
杨光才  鹿军 《半月谈》2005,(2):73-73
最近,笔者在石河于乡几个村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农闲了,村民们无事可干。无处消遣的农民们希望村里能多开展一些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以丰富农闲生活,活跃两节气氛。  相似文献   

13.
陈红梅 《当代广西》2008,(17):32-32
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1977年,苗族姑娘石秀萍嫁给了藤县新庆镇新庆村保信垌组的卢志汉。30多年来,这位弱小的农妇不但无微不至地照顾同村的残疾孤儿,而且无怨无悔、以德报怨照料护理丈夫的哥哥和已改嫁他乡且从未见面的婆婆。  相似文献   

14.
我陪同省民委岩秒副主任、张卫东纪检组长来到澜沧县竹塘乡东主村和攀枝花村驻村蹲点,7天深入村寨的调研走访,让我再次体验了基层和农村的生活,激起了我在基层工作时对农村的深切感情。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很大变化,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5.
《今日广西》2007,(18):6-9
2007年6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专程来到容县容西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祖立村立垌屯,一边听取县领导汇报.一边参观了该点最具规模和特色的国兰生产基地。参观过后.刘奇葆对容西乡新农村建设给予肯定,他高兴地说:“爱兰就是爱民。”  相似文献   

16.
蒋碧瑜 《广东民政》2008,(12):54-54
为妥善解决高要城乡困难居民的实际生活问题,确保城乡低保对象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而降低,切实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的生活保障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局稳定,根据省人民政府有关精神,结合高要市实际,经市政府研究决定,高要市从2008年12月1日起提高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相似文献   

17.
兰花是我国古老的名贵花卉之一。兰花香气清而不浊,色泽淡雅,自古就被赋予了清正廉洁的品格。容县适宜兰花生长,容西乡祖立村的立垌屯以培育兰花产业为重点,目前全屯共有61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08,(10):35-35
2008年10月20日,河北沧县,农民王林清在自家小院向邻居展示他32年以来记录的农村日记。今年42岁的王林清是河北省沧县达子店村农民,他从1976年开始记生活日记,至今已有32年历史了,共写下了50多本日记,伴随他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王林清在每本日记扉页上写有不同时期对生活的感悟,这些日记也从一个侧面细腻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走进广东省高州市东岸镇礼垌村委会禄福庄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别墅“式的楼房,装修高雅,整齐有序。整个村庄村道干净,绿树红花,宁静祥和。这个昔日地处边远分散的贫穷落后的老区村如今建设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2007年,该村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和茂名市、高州市“文明村“。  相似文献   

20.
9月22日,山东省郯城县残联为庙山镇后林村6户残疾人家庭赠送种兔120只。为进一步保障“整村赶平均”工程顺利实施,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改善残疾人生活水平,郯城县残联强化实施“基地带动,集中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