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2007,(9)
尽管媒体和王旭明会有一些口水战,但内心,大家对他所言的"中国需要千万个王旭明",大体还是认同的。当媒体和公众不断听到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关于"教育买衣论"、"媒体无知论"、"中国教育成功论"以及"中国需要成千上万个王旭明"的论说时,这一切,无疑让王旭明成了中国最具知名度和最富争议性的一位政府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2.
近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多次在公开场合重申了“中国的教育很成功”和“反对教育产业化”的观点。王旭明指出,判定中国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是这个教育改革是不是使中国的绝大部分人从中受益了,如果是绝大部分人受益的话,就是成功了,如果绝大部分人没有受益的话,那就是失败了。中国教育在2005年两级人口初中覆盖率和毛入学率有95%。还有,高中阶段,我们国家目前已经超过3800万,高中入学率已经达到50%。就我们国家发展实力来说,就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来说,都不足以支撑,支撑不起来。中国给予的投入支撑得起来吗?支撑不起来,光靠我们经济…  相似文献   

3.
据新华社报道,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就两会代表反映关于“上学责”问题回复说:“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已经成了家庭的一种消费。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较贵,不是所有的人都消费得起。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  相似文献   

4.
速读     
《人民公安》2008,(13):7-7
“我确实不崇高,但并不无耻。” ——“范跑跑事件”主角范美忠面对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我们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许无耻”的评价时如此回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消费者最近20多年的心情,可以用悲喜交加来形容。喜的是,彩电、手机等许多曾经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如今已从数万元的高价跌至数千乃至数百元,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悲的是,虽然不断抗争,但“铁老大”“电老虎”“水老虎”等等依然我行我素,电信、金融、铁路等行业的霸王行为、“霸王条款”依然横行于世……  相似文献   

6.
这道独特的“景观”让关注全国“两会”的公众至今记忆犹新:数以千计的跑会记者突然发现,以往是记者追热点人物,而现在不少千里迢迢来京参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主动约见记者,甚至有的人大代表四处“抢”记者,希望把他们的声音通过各种媒体传达给公众。这道独特的“景观”就是公众话语权的凸现,透过这一新闻事实,我们还能发现甚至清晰地看到更深层的内涵。赋予公众更多的话语权有助于政府  相似文献   

7.
<正> 熟悉中国旧小说、旧戏文的想必都知道,御弟就是“皇帝的弟弟”。美国佛罗里达州一植物人被判安乐死,引起不少公众反对,该州州长杰布·布什紧急介入,促使州议会通过一项法案,该判决撤销。国内某媒体对该事件报道时,用的是如下标题:“御弟下令:不能让她死”。很明显,这里的“御弟”是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最近发布了“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9)”,并揭晓“200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30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北京市民整体教育满意度分数排在倒数第三位,特别是小升初入学机会平等状况受到公众质疑。  相似文献   

9.
用“早恋成风”来形容当代中学生,恐怕言过其实,但是,面对着日益增多的中学生加入“恋爱”的队伍,却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对中学生教育的一大挑战.也许有人痛心疾首地指出,中学生的“早恋”日增,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一个标志;也许有人大声疾呼,这是一个时期以来,对中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力造成的;也许还有人毫不  相似文献   

10.
“政务公开”法制化 ,是指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各地区、各部门的行为 ,使个人和团体真正有权知悉 ,并取得行政机关的档案资料和其他信息 ,亦即用法律保障人民的“知情权”。随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警务公开”和“司法公开”等制度的推行 ,“政务公开”法制化也已经提到我们面前。一首先 ,政务公开法制化是公众参与行政活动的保障。公众参与政府管理活动是我国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但公众要参与行政、监督行政活动 ,必须要了解行政活动 ,要取得有关行政活动的情报。因此 ,政务公开是人民参与行政、监督行政的基本前提 ,没有政务…  相似文献   

11.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公筷制、分餐制等倡议再次进人公众视野,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实际上,17年前,“非典”暴发后,社会上不少有识之士也曾呼吁推广使用公筷,但遗憾的是“雷声响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为何至今我们还没学会使用公筷?“多筷齐发”可能让“病从口入”“够不着的菜,别人夹给你;有老人在,晚辈要给老人‘敬菜’;有小孩在,老人更是不停给他们夹菜。讲究一点的,会另外拿双筷子;没那么讲究的,直接就用自己的筷子。”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初,北京市委宣传部与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公众对先进典型宣传工作高度认同,明确表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占84.3%;公众对宣传推出的先进典型非常关注,明确表示“很关注”和“关注”的占70.7%;公众对重大典型的知晓率较高,普遍在五成以上;公众对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的知晓率较高,达74.1%。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典型宣传对广大干部群众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何勇 《人大论坛》2014,(8):56-56
从表面上看,公众对个人档案管理不满主要表现在:档案管理要收费,而且收费标准还挺高,少则要一百多元,多则两三百元;档案管理费是笔糊涂账,从来没有公开过,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但是,从深层次角度说,造成这种不满的根源,不是档案管理收费本身,而是我国已经步入了市场经济时代,劳动者已经成为市场上的自由人,而个人档案管理体制还延续的是计划经济时代那一套。说白了,人已经在“市场”,个人档案却还在“计划”,这才是造成公众极度不满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
发展公众自我服务是当今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改革的重要趋势。公众自我服务是公众与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过程,因而明确不同主体之间的角色扮演是考察公众自我服务模式的重要视角。应汲取公共服务共同生产、多中心治理等理论资源,结合中国本土情境,进一步构建公众自我服务中多元主体角色的分析框架。在公共服务供给的公众自我服务模式中,公众既是为自我生产服务的“消费者生产者”,也是与服务接受者发生直接互动的“直接生产者”,同时还是享受服务结果的“服务接受者”。政府、市场和社会主体均是为了获得某种特定报酬的“常规生产者”,也是为公众提供辅助服务并且不与服务接受者发生直接互动的“辅助生产者”。特别地,政府还扮演了领导统筹者的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15.
“社会进步”是啥东西,最近看了一些报道,这个简单的词汇竟让笔者有些迷糊。广州市交警部门招聘交通协管员岗位,有一名研究生竞聘,有学者说,这是一种社会进步。上网检索“社会进步”,竟然还发现许多奇特的“社会进步”论,如女人难忍无性婚姻要求离婚,专家称是“社会进步”;现代职业群体压力增大,“过劳死”频繁出现,某学者称是“社会进步”;广东年轻人兴办遗嘱公证,侧面折射社会进步;部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翻翻词典,“社会进步”的含义很明白:适合时代要求,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令人不解的是,每当公众这个标尺去看事…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1月10日《光明日报》刊发吴来安的文章,文章提及公益广告是时代文化的窗口,在当今精神文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亦不可低估。究竟要怎样创制才能满足公众的审美和兴趣?首先要讲“理”。一个画面,一个镜头,如果连道理都说不清楚,公众看过后不知道该广告要宣传什么,弘扬什么,又如何引导公众思维,实现公共利益?当然,“理”必须是公众都认可的“理”。公益广告的创制还需讲“情”。无情不动人,说清了理,没有打动人心的表现,依旧不能引起公众注意。  相似文献   

17.
“广东肺炎事件”的妥善化解提示我们,政府今后为从容应对突发事件,一是应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备的、可以迅速启动的危机处理机制;二是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与监督的功能,着眼于提升政府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三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加大非常时期的执法力度;四是加强对公众危机意识的教育,提高其危机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政府网站“千人千网”建设的背景下,了解公众对政府网站的偏好,是数字政府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前提。研究发现,在功能设计、信息供给方式和视觉风格三个方面,公众对政府网站存在差异化偏好,且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因素相关。在功能设计上,年长者、高学历群体、学生及个体从业者偏好“政务服务主导型”网站,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偏好“信息发布主导型”网站,企业职员偏好“均衡型”网站。在信息供给方式上,个体从业者和企业职员偏好“页面罗列信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学生偏好“多层次简化栏目”,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在视觉风格上,公众各有所爱,但其偏好不与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性别等因素相关。研究结论可为数字政府满足公众差异化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重要发现“撸起袖子加油干”,“撸起袖子”只为“扑下身子”,担当奉献、真抓实干的“加油干”才是本质。当前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与公众期待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体制机制束缚或是重要原因。“撸起袖子加油干”,需要想干愿干,更需要能干敢干、会干巧干。使“撸起袖子加油干”真正落实落地,还需“软硬兼施”“奖惩并举”。  相似文献   

20.
<正>房地产业是一个依附型的产业,它是一个吸金机而不是一个吐金机,它只给房产富豪增收,不给普通公众造福。建设部办公厅原主任朱中一表示,“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种定性虽然在现阶段还不能改变,但“像北京、上海这些特大城市不适合把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来发展。”房地产商们对此多表示不认同。(2月5日《第一财经日报》)不难看出,很长时间以来,“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已经被政府官员普遍认可。正是基于这一定性,“控制房价平稳增长”成了房地产调控底线,而在目前的高房价背景下,这与公众“居者有其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