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儿子8岁患病瘫痪后,吴祖兰便成了他的"双腿"。一路风雨,一路艰辛,她背了儿子16年,从小学一直到读完大学。母亲柔弱的肩膀,成为儿子最坚强的依靠。吴祖兰,从江县丙妹镇丙梅一村村民。她的儿子唐汉超在8岁那年患病瘫痪。从此,吴祖兰用瘦弱的肩膀,背起了儿子的未来。16年,5800多个日日夜夜,身高1.5米、体重100斤的吴祖兰,背着儿子读小学、读初中、读高中、读大学。  相似文献   

2.
《江淮》2009,(3)
躺在手术台上,母亲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救我的儿子!三个小时后,母亲的左肾脏被移植到了儿子体内,不到一分钟,母亲的肾脏开始在儿子的体内工作。手术很成功,儿子的生命得到延续。可是手术后的母亲在昏  相似文献   

3.
政策顾问     
未成年子女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吗? 问:农户张采有一未成年的儿子在上中学。张某的儿子不懂农业生产,张某也不让他从事农业活动。在土地承包过程中,张某的儿子是否属于土地承包经营的一员,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呢?  相似文献   

4.
上初中的儿子爱好打篮球,看人家穿名牌耐克运动鞋,也嘟哝着要买,但几次都被妻制止住。今年儿子要到自治区首府上重点高中,未等儿子开口,我毫不犹豫地到专卖店花了380元为儿子买了双名牌“耐克”运动鞋。看见儿子高兴得一蹦老高做投篮动作,我却陷入酸楚苦涩的回忆之中…… 我的整个中学时代都是在豫东农村度过的。那是一  相似文献   

5.
知识与经验     
一位富有的金矿矿主有一个儿子,他指望这个儿子来继承家里的产业。他把儿子送到最好的工程学校里学习矿井管理知识。  相似文献   

6.
李武西 《新湘评论》2010,(16):53-53
她用一根皮带,把双胞胎儿子的脚脖子捆上,摁到沙发上,她坐在儿子的腿上,对儿子说,只压一会儿就好了。可是她坐上去就不起来了,儿子痛得大哭,在后面使劲砸她的背,骂她:"妈妈是大坏蛋……"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则故事:在一个小山村,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虽然家境十分贫寒,但母亲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儿子也十分争气,读书用心刻苦。母亲靠卖鸡蛋、上山采药材等省吃俭用,供养儿子考上了大学、修完学业,走上工作岗位。儿子逐渐成长成为一名有职有权的领导干部,而母亲却被艰辛的日月熬得白发苍苍、步履蹒跚。儿子成了母亲和这个小山村的骄傲。每每儿子过节  相似文献   

8.
李标 《当代党员》2013,(5):76-76
他出生于奥地利,他的父亲在维也纳开了一家制锁店,生意很好。父亲希望儿子将来继承自己的事业,但从读小学开始,儿子就开始喜欢音乐。开明的父亲在儿子八岁生日那天送给他一架钢琴,还聘请了维也纳一位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做儿子的老师。  相似文献   

9.
《当代党员》2014,(11):36-36
杨楠说,他一生有两个骄傲——一是工作。农民出身的他,凭自身努力从乡村教师成长为正处级干部。二是儿子。他的儿子学习优秀,现在美国一所知名大学就读。在儿子赴美学习前,杨楠已经做好打算:等儿子毕业拿到“绿卡”后,让妻子也到美国定居。  相似文献   

10.
陕西宝鸡一位老父亲,为寻找见网友后失踪的儿子,仅凭着一个公用电话号码,踏遍南阳,找到了囚禁儿子的传销魔窟。老父无惧危险,打入传销组织,机智地与传销头目周旋,要将儿子救出魔窟。  相似文献   

11.
陈女士和老伴退休后一直和两个儿子单过。这几年,老伴患了老年痴呆症,陈女士自己也不好,照顾不了老伴了。一天,陈女士召集两个儿子商量养老的事。经过协商,她与儿子达成一致,自己和老伴由两个儿子分开赡养,陈女士还和两个儿子签了一份赡养协议。随后,两位老人各自跟着儿子生活。可没过几个月,陈女士就后悔了,她觉得除了生活上的不方便,感情上也接受不了。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21,(2):60-60
案例小故事:老王有一儿一女,名下一房一车。老伴去世得早,老王写了一份遗嘱,将车子给女儿、房子给儿子。后老王生病,只有女儿尽心照料,老王又到公证处立了一份公证遗嘱,把车子给儿子、房子给女儿。又过了几年,两个老友来看他,老王又让老友帮忙代写了一份遗嘱,确定把房子给儿子、车子给女儿。老王去世,兄妹两人收拾遗物时发现了三份遗嘱。儿子把女儿告上法庭,要求继承房子。法院依据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法规最终认定了公证遗嘱的效力,女儿继承房产,儿子继承车辆。民法典生效后,对类似情形有不同的裁判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07,(1)
一个犹太商人,把儿子送到很远的耶路撒冷去学习,当他弥留之际,知道来不及见上儿子一面时,他立了一份遗嘱,上面写着家中所有财产都转让给一个奴隶,不过要是财产中有哪一件是他儿子所想要的,可以让给他儿子,而且只能一件。这位父亲死了以后,奴隶庆幸交了好运,连夜赶往耶路撒冷,向  相似文献   

14.
铭记     
王婷 《学习导报》2012,(10):29-29
有一位老太太,她儿子长年在北京工作。老太太病危,儿子急忙往回赶。其实老太太已经没有生命指征了,我们为了等她儿子,就让呼吸机一直开着,药液慢慢地滴着。儿子来了以后,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抢救室哭得死去活来,恨自己没有回报过母亲,而母亲就这样走了。他扇自己的脸,号啕大哭。  相似文献   

15.
张闻天在弥留之际留下遗嘱,将生前的全部存款4万元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他没有给唯一的儿子留下什么物质遗产,为儿子留下的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张闻天对孩子从小教育很严格。解放初期,儿子还很小,有一次,他钻进了爸爸的小汽车里,想风光一番。张闻天发现后要儿子下车,儿子不肯,并央求说:“爸爸,我没坐一次小汽车,就让我坐这一次吧,就这一次!”张闻天教育儿子说:“这车是党和国家给我工作用的,小孩子不能沾光,就是一次也不行。你要坐车,可以坐公共汽车去。”孩子执意不肯,就赖在车里哭。张闻天无奈,就步行去参加会议,从此以后孩子再也不提坐小汽车的事了。  相似文献   

16.
铭记     
有一位老太太,她儿子长年在北京工作。老太太病危,儿子急忙往回赶。其实老太太已经没有生命指征了,我们为了等她儿子,就让呼吸机一直开着,药液慢慢地滴着。儿子来了以后,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抢救室哭得死去活来,恨自己没有回报过母亲,而母亲就这样走了。他扇自己的脸,号啕大哭。  相似文献   

17.
希望     
儿子一上初三,我就开始上火了。因为我意识到比我都高了一火柴杆的儿子以目前的学习态度和成绩是极难考上重点高中的,甚至是好一点的普  相似文献   

18.
贪官以日记形式写下贪腐心得的并不少见,但将腐败秘诀传授给儿子的可不多见。江苏省建设厅原厅长徐其耀就是这样一个奇人。据媒体上《一个贪官给儿子的信》的文章披露,徐其耀在给选择走仕途的儿子的信中,要儿子一定记住如下劝告:一是不要追求真理,要牢记这样的信条,对自己有利的  相似文献   

19.
我和老伴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因患小儿麻痹症行走不便,所以我与老伴一直由小儿子赡养。我和老伴年龄大了,病痛逐年增多,小儿子一人照顾我们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榆树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徐凤山和儿子涉黑案,在全国引起极大的轰动。在其儿子"成长"为罪犯的背后,是身为父亲的徐凤山用暴力为儿子铺就的一条罪恶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