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主动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历史主动精神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具备的精神品格,体现着一个政党对历史进程的认识、历史规律的把握、历史智慧的运用、历史伟业的创造。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是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深厚历史积淀、伟大实践升华和宝贵精神财富,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历史规律、运用历史智慧、洞察历史大势、推动历史进步的深刻历史自省、高度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和伟大历史创造,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尊重历史的科学态度、以史为鉴的卓越智慧。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就是要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  相似文献   

2.
《理论导报》2015,(8):29-30
历史并非不能考证、不能讨论,但需要有基本的是非观、价值观。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选择,既需考据事实,更需辨明是非记忆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构建社会关系必不可少的要素。对于一个人,失去记忆等于失去自我;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3.
论历史思维     
陈剑 《探索》2001,(2):87-89
历史认识过程包括直接认识过程(认识社会、事件等)即历史中的人们的认识过程和间接认识过程(历史感、间接的通过历史材料对历史的体悟等)以及历史思维过程.历史思维是建立在历史感、历史体验基础上的,主要借助于间接经验的结果(间接知识)对已逝的历史的思考、思想,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历史思维是历史认识中的具有基础性的部分.历史哲学是对历史思维的反思.历史研究活动是以历史思维为主要内容,又包含有直觉、顿悟等因素的历史认识活动.历史事件是历史思维、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历史事实是决定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东西即历史中的本体.历史资料是对过去一部分历史事实的记载,是对历史上发生的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记载.历史事件、历史事实、历史资料都是历史思维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他的历史意识具有丰富的内涵 ,既包括深刻冷静的理论总结 ,也蕴涵着浓烈的民族情怀 ,更显现着严肃而崇高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信念。本文从历史视野、历史态度、历史经验和历史信念等四个方面简要论述了邓小平历史意识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评卡尔·波普尔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尔·波普尔在一系列论著中抽取了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基石 ,否证了历史规律的存在乃至在此基础上进行历史预言的可能性 ,视马克思这一历史理论为“经济主义”、历史宿命论。在此 ,通过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逻辑前提、基本内核及其理论功能的辩证 ,实现其理论和方法的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历史思维,这是系列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有智慧、有力量,能够直抵人的心扉、说服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研究各种历史问题和现象,对回答和解析历史问题和现象提出了真知灼见,为我们以史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是一部充分展现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体现了勇于担当历史使命、推动历史进步、主动开辟未来的实践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是在革命、建设、改革、实现复兴伟业的百年历程中不断建构起来的,其实践经验在于: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必须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勇于开拓未来。  相似文献   

8.
历史自信是历史主体对民族、国家、政党等历史的信心和信念。毛泽东在研读历史、创造历史、洞察历史和关注国际社会相关评价的过程中形成了历史自信。毛泽东的历史自信,主要围绕中华民族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历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来表达,实现了历史情感与历史理性、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历史与现在和未来、民族立场与世界情怀的有机统一。毛泽东的历史自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尊重历史的态度,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史学界充斥着全盘否定、甚至丑化俄罗斯历史的各类历史教科书。普京总统多次会见历史学家,提出修改历史教科书的要求。2014年新年伊始,普京再次会见国家历史教科书修改工作委员会成员,论述了他对历史教科书修改的原则性意见,要求以客观、公正、尊重的态度对待俄罗斯历史,坚决反对以各种理由、甚至无中生有挑衅国家历史的行为。新教科书谈到对苏联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历史自信是坚持自信自立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包含着事实、价值与情感三者的共同作用。事实,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由来与内容,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价值,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大历史观视角、人民立场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情感,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情感支持、人文关怀和历史信仰。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事实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同时,从情感层面彰显了人民情怀、历史情怀和担当情怀。  相似文献   

11.
刘棣 《前线》2013,(2):81-81
近来,荧屏上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极为火爆。几部涉及秦汉、隋唐历史的剧作或扎堆或轮流上场,好不热闹。不管它们是否打着戏说牌号,窃以为,都有很强的戏说色彩在。除了攻城拔寨的画面,后宫之明争暗斗、言情之温柔浪漫,如此虚构特写,虽说占据了时长,倒也平添几许趣味。  相似文献   

12.
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百年历程中,党以“救国”“兴国”“富国”和“强国”为历史主题开展情感共鸣、认知共识和智慧共振的历史自信教育。党通过制定历史教育措施明确历史方向,开展历史纪念活动以塑造正确历史观、总结历史经验、建构历史评判标准,推进了百年来历史自信教育的实践创新、话语发展和精神凝练。基于党对历史自信教育的百年探索,我们要坚持时代问题导向与民族复兴目标相结合、政治立场与党管宣传原则相统一、心怀“国之大者”与培育干部人才相契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巩固实践基石。  相似文献   

13.
历史自信,是“四个自信”的历史基础与历史支撑,是从历史脉络中汲取前行力量与发展动力的精神源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自信,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总结历史经验、凝聚历史智慧、勇立时代潮头、把握历史主动的现实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自信,内含从历史自觉进阶至历史自信的逻辑主线,是“四史”中理论意蕴与逻辑内涵的辩证统一,具有历史性、全局性、人民性、现实性与发展性的内在特质。在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自信,具有开创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与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意义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朱文琦 《求实》2022,(5):4-12+109
历史自信是在唯物史观基础上认识论、价值观与方法论的内在统一,是认知模式、思维方法和行动导引的有机结合。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坚定历史自信和伟大历史担当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历史自信以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为基本依据,以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为精神滋养。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要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政治保证的前提下,着重把握发扬传统与开拓创新、立足国内与面向世界、坚定信念与艰苦奋斗等三个结合,不断将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许迪 《前线》2022,(3):17-20
大历史观是一种观察历史和社会的思维方式、理论视野和科学方法,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拓展运用和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科学解释历史现象、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准确洞察历史发展大势的思维武器。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就是要在整体视域中锚定历史方位,在辩证思维中把握历史规律,在问题导向中洞察历史大势。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迈上新征程、肩负新使命、应对新挑战,迫切需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在以史鉴今中把握现实、开拓未来、赢得战略主动。  相似文献   

16.
赵亮 《党史文苑》2011,(8):34-36
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了要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这是对历史上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承。回顾党的发展历程,总结党的建设的相关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现今的创先争优活动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的历史教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主要包括历史教育的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基本内容、主要对象、原则和方法等内容,它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具有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针对性、创新性等鲜明特征,对新时期的历史教育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回溯漫长历史中书写介质的进化,从摩岩石刻、自然硬质“版”、纸、无纸化电子书写的不断进步与变化中探询我国出版的历史;并在这样细微的变化中寻求对编辑出版历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功绩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全 《党的文献》2003,(3):51-57
中共中央南方局 ,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党中央派驻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的代表机构。南方局的历史使命 ,是在党中央领导下 ,团结带领国统区各阶层人民 ,同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一道 ,为完成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 ,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南方局开展的一系列政治斗争 ,对维护国共合作 ,推进抗战向前发展 ,实现战后和平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 ,应全面、科学、准确地认识南方局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历史被抹杀、割裂,势必会失去存在的根基并最终走入歧途。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千方百计"虚无"历史,就是为了抽离一个国家和民族存在的历史根基。如果任由这一思潮继续存在和不断蔓延,势必会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危及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从根本上动摇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