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13名来自吉林省不同行业的普通百姓走进吉林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室,就该省的《吉林省促进就业条例(草案修改稿)》发表意见和建议。这是吉林省首次就立法实行听证。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尚需完善,就业市场建设还有待于整合,自主创业缺少培育孵化平台。促进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一要完善配套政策和制度建设,二要进一步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的力度,三要继续柘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渠道,四要继续深化吉林省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3.
就业平等权是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享有的就业机会、就业身份、就业规则等方面平等对待,以及基于特殊需要的合理的区别对待的权利。合理的区别对待的理由必须有充足的证据予以支持。当前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平等权保护的立法不系统、不完整,法律适用性不强。保护大学生就业平等权,应当完善相关法律,从就业歧视的认定和判断标准、举证责任的方式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李斌 《新长征》2007,(1):4-6
就业再就业关乎民生,牵系发展。几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吉林省结合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在扩大就业再就业、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就业再就业事关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个较大的难题是"人往哪里去"。吉林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资源枯竭矿山、关闭破产企业人员较多,就业再就业压力大。特别是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05,(10):50-64
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几年,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始终是党和政府最为关注、最为操心的一件大事。2004年,经过艰苦的努力,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80万人,51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出现了近10年来的首次下降,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一些人的感受中,就业的压力仍很大,还有一些困惑:为什么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就业还很难?为什么失业人员中青年人增多了?搞市场经济是不是就解不开就业难这个结? 高增长为何没带来高就业 近年来,我国经济每年增长都在8%以上,世界少见。但是,就业再就业的形势却依然严峻。经济高增长为何没带来人们预期中的高就业? 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是就业难的基本原因。我国有13亿人口,基数很大,对就业是一个长期的  相似文献   

6.
范喜萍 《共产党人》2013,(Z1):80-81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各级政府就业压力巨大。为了解宁夏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何意向?国家统计局银川调查队于6月8日在银川市人才市场举办的招聘会上,向宁夏华煤集团矿建事业部、银川信思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10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毕业生需求情况问卷调查。6月13日-14日,在宁夏大学和北方民族大院,随机抽选了10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意向调查。同时,走访了宁夏高校毕业生分配办、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银川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情况。  相似文献   

7.
孙鹤 《新长征》2009,(8):35-37
在吉林省众多的民生工程中,百姓就业再就业可称为重中之重。几年来,我省就业工作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骄人的成绩:小额担保贷款助力自主创业,让众多受惠者赞不绝口;“吉林大嫂”、“吉林保安”作为国家级劳务品牌,成为吉林省劳务输出的一张金色名片;由吉林省率先开展的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行动,得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对女性就业歧视界定基础上,提出:在法律上明确对女性就业歧视的内涵,为真正消除女性就业歧视提供有效法律保障;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设立性别平等监察机构;完善立法和监督机构,在人大等相关立法和监督机构设立性别平等政策评估、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9.
陈宁 《学习月刊》2014,(8):108-109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党的十八大首次将鼓励创业纳入就业总方针,进一步明确了创业的关键性地位。结合恩施市实情,我们积极探索围绕市域经济建设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就业政策为主线,优化就业服务意识,强化技能创业培训力度,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的策略,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不是"无业可就"而是"有业不就",而"有业不就"的根本原因是就业岗位的低待遇和低保障造成的。所以,普遍提升就业岗位尤其是蓝领工作岗位的待遇和保障水平,从而普遍提升工作岗位的就业价值,是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岗位的增长与稳定、就业政策的贯彻与落实、就业质量的高低与均衡,集中反映了地区城乡居民的民生状况。下面就农七师在充分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浅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人才就业公共服务管理中存在着不适合人才就业公共服务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探究问题产生的成因,这既有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成,政府人才就业公共服务职能界定不清,也有理论准备不足等等原因。要在借鉴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人才就业公共服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就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该体系应包括六大方面,分别为立法与制度建设、规划、准入备件与资质认定、标准化建设、绩效管理和监管。  相似文献   

13.
李敏 《支部生活》2011,(9):25-26
就业,是民生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云南省高度重视就业促进工作,实施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积极统筹城乡就业。截至2011年8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8.1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75.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17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77.1%;帮助4.68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完成年度目标的78%;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但由于就业市场长期处于买方市场状态,用人单位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导致就业歧视现象长期存在且表现形式日益增多,极大地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立法不完善。为此,我国有必要完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构建起完善的反就业歧视制度"防火墙"。  相似文献   

15.
仲国 《党建文汇》2007,(8):12-12
对于用人单位拒绝录用传染病源携带者,我国将立法禁止。日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官员就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问题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透露了这一消息。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原本就存在的突出性就业问题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劳动力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失衡。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以解决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就业问题。一是认真落实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二是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三是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四是解决好城镇低学历青年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月10日,吉林省长春市“万户特困户结对救助活动”正式启动。党员企业家与全市2万户低保家庭结成一对一的帮扶救助对子,每名党员企业家选择1个贫困户作为帮扶对象,帮扶1至2年。帮扶措施中除了有捐款、捐物,帮助贫困户解决基本生活困难以外,还将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进行思想扶志,帮助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联系帮助就业等途径,帮助贫困户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对于生产困难的,通过扶助基本生产物资、协调联系贷款等办法,保障贫困户家庭顺利进行生产;对于家庭成员中有患病的,通过捐助、协助社会募捐等方式,减轻贫困户家庭医疗饧担。  相似文献   

18.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作为国家实施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调节政策的载体,在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概括总结。近年来,河北省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在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长期存在的就业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对河北省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距此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不利于公共就业服务功能的发挥。文章认为,应该结合《就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从完善相关立法、明确政府在公共就业服务方面的职能、完善就业信息管理以及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等四个方面来完善河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利于进一步实现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的作用,帮助更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9.
反就业歧视举证责任配置理论包括差别对待理论和差别结果理论。我国现行反就业歧视举证责任制度存在专门立法缺失、可操作性缺乏等问题,因此,应制定专门的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完善现行的反就业歧视单行法律,循序渐进地构建就业歧视诉讼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公益诉讼中的作用,并设立独立的反就业歧视监督和执行机构,以有效地实施法律。  相似文献   

20.
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就业市场化的前提下,服务型政府坚持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就必须在公共就业服务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以使公民的就业服务权得到实现.我国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与社会职业中介机构之间缺乏竞争、公共就业机构的服务人员数量偏少、培训机制不合理.应鼓励其他社会组织、个人举办职业中介机构,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的社会化;健全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