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及时评判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并及时的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主要从调控首要任务、具体政策措施、调控重点等三方面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汪冰 《世纪桥》2009,(24):138-139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及时评判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并及时的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主要从调控首要任务、具体政策措施、调控重点等三方面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证了县级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阐述了县级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涵义、目标、职能和手段,探讨了县级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领导干部增强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能力的现实主义;分析了提升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能力的理论基础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学刚 《理论研究》2002,(1):48-48,F003
宏观经济调控问题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应当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建立与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 ,它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既有某种共同性 ,又有不同性质和特征。因此 ,在学习《宏观经济运行与管理》过程中 ,我们既要了解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特别是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不同模式和特征 ,又要把握我国特殊制度条件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的特性 ,从而在比较中更好地理解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研究内容及其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王小广 《理论研究》2015,(1):2-11,38
2014年我国经济面对持续下行压力,新一届政府在加强区间管理的基础上,推出定向调控措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结构优化效应增强。预计2015年宏观经济将沿着新常态轨迹持续发展,宏观经济调控应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定向调控力度,为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创造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由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到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次重大调整。文章对这一调整进行深入理性思考之后,得到的认识是:这种调整是适应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相应地作出的必要调整;这种调整完全符合宏观经济政策的运作规律;这种调整不是对原有宏观经济政策的否定,是原有宏观经济政策在特殊条件下的特定实现形式。通过上述理性思考,旨在正确认识现行宏观经济政策与原有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关系,提高执行现行宏观经济政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8.
唐恒忠 《学习导报》2014,(17):60-61
韩永文同志的两本经济文集《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上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主要收录了作者自1985年至2010年这段时期参与研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工作的理论成果,翔实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在这两本文集中,作者紧扣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结合宏观经济政策研究与制定的实务,注重从形势分析、政策拟定、决策执行等角度进行深入思考,注重从市场经济机制、价格改革、  相似文献   

9.
2011年至2012年连续两年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表明,我国经济因最终需求不足,而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经济增长率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是短期现象,而是中期趋势。预计2013年宏观经济将呈现"增长放慢、结构调整加快"的新型发展特征。宏观经济政策应主要围绕着调结构、转方式、保民生而展开,放弃过去的增长优先、投资优先、房地产优先政策。  相似文献   

10.
林燕 《探索》2002,(3):89-91
我国近年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这与体制变动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有关.我国近年的体制转轨有其不合意性转轨上的激进观念出现,具体的转轨措施不配套,转轨停滞和体制倒退等.这提示我们,治理通货紧缩和推进体制转轨,必须充分考虑体制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使体制政策与反周期的财政、货币政策协同作用,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文章同时提出了一些适应性的体制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重新考察金融全球化对金融开放国家宏观经济稳定的真实作用.从理论上来说,金融全球化能通过一系列积极作用渠道降低金融开放国家内部宏观经济波动幅度.然而经验研究对此并没有达成一致性意见.文章认为理论与经验研究中出现的这种背离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是衡量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变量具有内生性特点,从而导致实证分析结果产生偏差.而采用金融地理学分析范式能有效地克服这一缺陷,其经验研究与理论预测高度吻合.二是金融全球化对宏观经济的稳定作用更多是间接的和非线性的,金融全球化能否有效地降低宏观经济波动取决于国内金融发展水平、经济规模与结构以及冲击的来源或性质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2.
“罗斯福新政”拉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干预宏观经济的序幕。介绍“新政”的主要内容,对“新政”时期与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比较分析,给我们不少启示:合理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经济增长,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等等。  相似文献   

13.
资本市场介入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析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资本市场面世以来,资本市场便以其特点和基本功能,日渐成为体现政府调控意图的政策的延伸,成为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最佳政策中介。资本市场的介入使得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面临着新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改革和完善带来了新机遇。  相似文献   

14.
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 ,宏观经济管理干部必须通过加强学习 ,注意实践 ,强化培训和严格考核等途径来提高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国民经济运行处于上升周期.近一年来所采取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但目前所取得的成效还只是阶段性的,基础还不巩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突出问题依然存在.2005年宏观调控将采取"结构导向的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注意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换.2005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将有利于浙江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巴山轮会议:“中国转弯处的脑力激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党的十二大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逐步由农村转入城市,各项改革措施陆续出台。正当人们为改革开放大好形势欢欣鼓舞时,经济过热的苗头以及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威胁也在悄然逼近。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对于眼前的经济形势既无法解释又显得束手无策。正值此时,经国务院批准召开的“宏观经济管理国际讨论会”,就中国宏观经济管理问题和经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重要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并有效地推动了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17.
货币错配对一国宏观经济具有"双刃剑"效应.目前,我国也面临着严重的货币错配,但其性质表现为巨额净外币资产形式.尽管目前的货币错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我国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和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但是因其规模巨大,已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汇率制度改革等方面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并导致巨额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8.
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面临考验。2015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实现稳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其政策要点在于两方面:一方面短期内通过稳增长为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打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另一方面长期内围绕促进发展这一根本推进重大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以其义利观为理论基础,立足于民本理念,围绕着富民这一治国安邦的基本目标而展开。孔子的"节用爱人"、"敛从其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等主张,孟子的"制民之产"、"耕者九一"、"关市讥而不征"等主张,堪称先秦儒家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中最可宝贵的部分,闪耀着智慧和理性的光芒,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备受关注。考虑到今年政府的税收优惠减少以及刺激性开支减少,预计财政扩张的力度将减弱。财政支持政策将主要集中于消费、节能环保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今年可能出现明显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