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党建》杂志新设了一个栏目,叫“讨论会”,讨论的是政工干部如何实现自身价值的问题。看了1至5期刊出的15篇文章,很想说这么一句话:“讨论会”一一好“会”! 说它是个好“会”,有如下三个理由: 一是这个栏目的文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从已刊出的文章看,参加讨论的同志大多是来自基层一线的政工干部,他们的文章朴实无华,没有空话、套话,全是个人工作的苦辣酸甜,实实在在,平平常常。正是有了这一点,才使读者感到这里的文章有看头,这样的文章有学头,因为这才是政工干部真正的经验之谈。这样的经验甚至教训对指…  相似文献   

2.
《组织人事报》刊登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的文章,介绍国外共产党的革新调整,现摘录如下。文章说,从教条主义到强调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报》刊登欧木华的文章说,审计署近日发布的2009年第4号审计结果公告披露,河南、甘肃等10省(区、市)财政和有关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4.
《上海证券报》刊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袁东的文章说,就社会科学理论或思潮而言,主流者,未必是真理。文章赞同经济学家林毅夫在2007年走上国际经济学界顶级讲坛马歇尔讲座时,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发展与转型成功的原因概括为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其中的根本因素是思潮。  相似文献   

5.
写理论文章不易,写出高质量的理论文章更难。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理论文章的质量呢?联系写作的具体实践,结合编稿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撰写理论文章必须防治“五病”。一病“选题重复”。有的作者在写理论文章时,往往忽视选题重复,以至文章不仅主题与人家相似,甚至具体内容也大同小异,让人读后大有“似曾相识”之惑,难有新的突破收获  相似文献   

6.
“三大成就”的概括“新”在何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仲泉 《当代贵州》2011,(21):30-30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为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本刊开设“学习‘七一’讲话推动科学发展”专栏,刊登专家学者的阐释、解读文章以及各级党员干部的学习体会。本期刊发石仲泉、沈宝祥两位同志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南方日报》刊登朱健金的文章说,改革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得与失的权衡和取舍过程。要想市场与计划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郑殿兴 《前线》2008,(1):70-70
记得读过一篇谈领导班子成员应学会包容的文章,鄙人对文章提出的包容才能团结和谐、团结和谐才能干事的观点很是赞成。道理很简单,领导班子成员不讲包容,不懂包容,不会包容,这个班子难免就不团结不和谐,而不团结、  相似文献   

9.
我一生未写过这种性质的文章,这回是第一篇。看来,报刊上宣传的一个人,恐怕是有点主观臆想出来的文明种子。我历来不大相信捧这个人的宣传,现在有点资料了,就来做点转抄工作吧。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人们提出了“文德”问题。想到两点,写在下面。一道德、文章相得益彰文章好,道德也好。这两个方面在一个人身上的统一,可以产生一种特有的效果,即作者(生活在群众中)的品德、人格使他的文章更加为读者所信赖,言谈话语更加有含蕴、有份量,而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据《胡乔木同忆毛泽东》一书介绍:“在1941年9月政治局会议以后,毛主席写了两个很重要的材料,一是为会议起草‘结论草案’,即《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结论草案》;二是写了一篇长达5万多字的批判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九个文件的文章。”毛泽东针对“九个文件”所写的文章,把王明等人批得体无完肤,其中有两篇文章是专批“经验主义”的,点了周恩来的名,指其为“经验宗派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身居高位者尤其注重留名,在官场不乏这样的现象:官大文章好,当职位达到一定级别时,粗通文墨甚至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也能留下几篇署名文章。这些文章有的是捉刀者把文章弄出后,直接署上领导大名;也有的是以联合署名的形式发表,领导在前,真正的作者在后面心甘情愿地做“拖斗”。一些领导对这种做法心安理得,  相似文献   

13.
这个题目,是从报刊上的一篇文章得到的。文章提出了一种观点,说我们现在基本上仍是“传统人”。“传统人”这个名词的内涵,作者并未界说,但从文章的前后文意来看,所谓“传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日报》刊登中国现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肖枫的文章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等一系列思想,是邓小平在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特殊时期"提出来的。虽  相似文献   

15.
蒋祖烜 《湘潮》2021,(1):9-9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近些年,我不敢评价图书,但是读完《湘潮涟漪》后,不由自主地吟起了这副名联。《湘潮涟漪》收集了2015年以来《湘潮》杂志的39篇卷首语及与之相关的附录文章。这些文章,主要由湖南省政府参事、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张志初同志撰写。文章篇篇精美,用心用情,充满了正能量,闪烁着智慧和哲思,值得学习和推介。我与志初同志有缘。  相似文献   

16.
黄梦其 《党课》2012,(17):60-62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头等大事应是做好“人”字文章。  相似文献   

17.
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最近从不同的报刊上看到一些文章,让我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8.
《理论动态》刊登该刊记者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的访谈文章,常修泽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庞大利益集团的利益受到了较  相似文献   

19.
近读一篇纪念任弼时的文章,感慨颇多。文章说,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几十年如一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凡曾同他一起工作或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他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  相似文献   

20.
秦志军 《学习导报》2013,(11):52-52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地处湘南的道县,坚持以“小财政”做好“大民生”文章,重大决策优先考虑民生事业,重点项目优先安排民生领域,重大资金优先保障民生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