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添乐 《新湘评论》2007,(10):51-52
齐白石先生逝世已整50年。他给人类留下了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齐白石轶事     
止敬 《学习导报》2012,(2):47-48
临近冬天,齐白石上街买菜,见一乡下小伙子拉的白菜又大又新鲜,就问:"多少钱一斤?"小伙子正要答话,仔细一瞧,这不是大画家齐白石吗?他笑了笑说:"您要白菜,不卖!"白石老人说:"那你干嘛要来?"小伙子紧接着说了三个字:"用画换。"  相似文献   

3.
齐白石轶事     
止敬 《新湘评论》2012,(2):47-48
临近冬天,齐白石上街买菜,见一乡下小伙子拉的白菜又大又新鲜,就问:"多少钱一斤?"小伙子正要答话,仔细一瞧,这不是大画家齐白石吗?他笑了笑说:"您要白菜,不卖!"白石老人说:"那你干嘛要来?"小伙子紧接着说了三个字:"用画换。"  相似文献   

4.
齐白石争画     
建国初,齐白石精心作了两方印章,用宣纸包好后托人送给毛主席。毛主席很高兴,特意在中南海设宴答谢齐白石,并邀请郭沫若作陪。 席间,毛泽东为齐白石敬酒,感谢他送的印章和画作。齐白石一愣,说:“我什么时候为主席作画呀?”毛泽东笑吟吟地拿出一幅金绫装裱的纵幅国画,上面画着一棵郁郁葱葱的李子树,树上落着一群毛绒绒的小鸟,树下则站着一头憨厚的老牛,老牛正侧着脑袋望着小鸟出神。  相似文献   

5.
柯军 《党建文汇》2014,(7):54-54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  相似文献   

6.
7.
《党课》2011,(9):123-123
文化 齐白石画的蜻蜓较照片更为细微,蜻蜓的翅膀画得很透明,有一触即掉的质感,翅膀上脉络历历可辨,跟拓印的实物一样。蜻蜓的身躯、眼睛乃至足都非常清晰.真是不可思议。齐白石不仅将草虫画到了极致,而且将草虫提到了很高的境界。他认为,草虫是一幅画的“眼睛”,是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8.
我国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与开国领袖毛泽东同为湖南湘潭人,齐白石比毛泽东年长29岁,但二人坦诚相见、友谊甚深,留传下段段佳话。  相似文献   

9.
齐白石自幼家境贫寒,少时读书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读书习画。15岁做木匠学徒,次年改学雕花木工。其苦难的经历,养成了他勤俭的品德。1917年,53岁的齐白石为避土匪之扰离开家乡湖南湘潭来到北京。正赶上“张勋复辟”,他又匆匆去天津避难,两年后定居北京。  相似文献   

10.
大地赋予了齐白石至高的艺术成就.而他的性格与“天趣”密切,农民般的朴实,孩童般的天真。白石大师是湖湘文化和京都文化结合,自我造化成大器的.白石与湖南有着深厚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孟红 《党史天地》2008,(6):17-23
徐悲鸿与齐白石均为蜚声画坛的著名画家。徐悲鸿十分敬重齐白石的为人和画德,极为赞赏齐白石的画风和画技。同样,齐白石对徐悲鸿也非常尊崇、倚重,信任有加,视他为真正德艺双馨的画坛英才。这两位相差30多岁的艺术巨匠,自20世纪20年代末一见如故之后,因共同的艺术旨趣,从此结为肝胆相照、互为尊敬与支持的莫逆之交。二人的情谊真挚深厚,终生不渝,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2.
《党建文汇》2011,(10):25-25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环境,如何有效地开展工作,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升自身工作水准,妥善处理各种矛盾,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需做到“五多五少”,正确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齐白石是现代杰出的画家。他画的虾,神韵充盈,栩栩如生;他画的白菜,造型美观,鲜嫩欲滴。不要说现在有了他的画如得珍宝,就是在他生前,其画作  相似文献   

14.
世人都知道齐白石的画好,而不知齐白石的诗好,这是因为齐白石的画名太响,画名压倒了诗名。其实,齐白石的诗比他的画还好。按照齐白石自己的说法:“我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  相似文献   

15.
周迅 《湘潮》2010,(4):50-50
齐白石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学生方伯务相识后,结为知己,共同追寻艺术真谛。尤其是齐白石对方伯务的勉励和关爱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现代史上双峰并峙的美术大师,徐悲鸿和齐白石尽管人生背景各异,年龄悬殊很大,艺术风格也不相同,但作为后生晚辈的徐悲鸿,却始终对齐白石尊崇有加、关爱备至。他们之间那种至真至纯、情同父子的亲密交往,已然成为我国现代艺术史上一道无比亮丽的风景,历来被我国广大艺术丁作者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7.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白石铺(现名白石乡)杏子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当时清政府对外卖国,对内残酷镇压和剥削,百姓生活困苦。齐白石的家境比一般人更苦。他排行第一,五六岁时就帮家里干活,因此,只读过半年书就辍学了。后来,他在一首诗里感慨地写道:“村书无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  相似文献   

18.
董夏青青 《党建》2013,(2):58-60
高楼大厦之旁,喧闹的街市之后,一处陈旧的四合院,在现代的氛围里独显着一份古朴。这就是北京西城区跨车胡同13号,一代书画艺术大师齐白石的故居。"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齐白石在这里居住了31年,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光,他晚年创作的绝大部分传世之作都是在这所简陋的旧宅里完成的。今年1月1日,  相似文献   

19.
徐恒足 《前线》2013,(4):87-87
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带一幅画拜访齐白石,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艾青听后,赶紧收起了这幅画,回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您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艾青走后,齐白石整天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儿子发现父亲一直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  相似文献   

20.
隔山 《党课》2014,(17):118-120
徐悲鸿既是一位绘画大师,又是一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在几十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他完善了科学的美术教学体系,为我国培育了许多美术人才。另一位国画大师齐白石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他的国画笔墨生动、天趣横生,书法篆刻自成一家,是近现代中国画坛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