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具有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主旨特性和价值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与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发展良性互动,体现出整体优势;与其他社会治理方略、治理手段相互配合,共同实现社会善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法治体系;注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为法治建设提供文化滋养和道德底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法治改革先行,政治体制深层次改革的配合尚不到位;法律配合经济、政治及社会控制目的,有沦落为形式工具的危险;部分法律制度与中国社会实际状况脱节等方面是其需要深刻反思的教训。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法治强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属性、制度优势和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迈向法治中国的重要里程碑。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并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4.
“法治”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深刻理解“法治”的内涵,是新时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林 《公民导刊》2011,(3):29-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国家意志和法律规范的形式,集中反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人民意志与社会发展规徨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徨体系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人民代表大会民主主导、各国家机关全画配合、亿万人民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体制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模式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从整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依法约束和监督公共权力,做到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塑造有限政府架构、强化责任政府理念、树立服务政府意识则是构建中国特色法治政府不可或缺的三大要件。  相似文献   

7.
傅歆 《观察与思考》2014,(12):25-2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与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会决定的说明,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的号角,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新的伟大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辉煌的历史,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前进,推进各项重大的创新,具有伟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流行的学术观点认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一个不同层次的范畴,德治是比法治低一个位阶的范畴。从更宽阔的学术视野来看,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放到相互冲突的立场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的传统。在中国古代社会,从儒法两种文化传统来看,法治和德治是两种基本的治国思路,并非相互冲突的关系,德法合一堪称中国古代法治的主要特征之一。全面理解中国传统社会,深入理解传统中国社会的法治和德治,对于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完善有十足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林 《新疆人大》2009,(5):40-4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社会子系统工程所构成的统  相似文献   

10.
公丕祥 《群众》2021,(1):25-27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精辟地提炼概括为“十一个坚持”,其中第一个坚持就是“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强调“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累累硕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法治政府建设更为全面、系统、深化,司法改革稳步推进,公民在各个领域的自由和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伴随着法治精神与观念的深入人心,一个法治中国的美好图景在世人面前日益清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本体现和规范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的法律体系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者具有内在联系,相辅相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就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3.
樊凯  刘海东 《前沿》2003,(10):150-152
德治与法治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 ,德治与法治辩证统一 ,缺一不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健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 ,才能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15.
胡锦首涛次总将书中记国在特庆色祝社建会党主9义0制周度年作大为会党上和的人讲话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之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称,并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命题的提出,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不断完善过程的客观总结,又是具有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范畴提炼。然而,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抓手。  相似文献   

16.
刘家荣 《求索》2023,(6):183-19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它根植于中国大地,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的制度属性。这种制度属性能够规定和确保中国法治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能够体现出法治在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之时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法治体系的制度基础,决定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根本制度保障法治体系服务于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基本制度保障法治体系服务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生产关系,重要制度保障法治体系服务于各方面治理需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体系不仅是制度体系的规范文本表达,也是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和有效落实的法治保障,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政府法治论》从中国宪政运动和宪政思想的历史背景、剧烈社会变革的时代要求和行政法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三个方面对行政法理论基础这个带有浓烈中国特色的原创性命题价值给予全面阐释,对政府法治论的立论基础、核心思想、实证基础及今后发展趋势等作出了系统而全面的总结和阐述。其意义在于立足本土、关注现实;学科融合、多维视野;博采众长、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为检察机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推进检察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12,(3):42-42
江必新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第1期上撰文《以法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完善》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正式形成确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全面有法可依格局的出现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带入了一个更高阶段。因此。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原则和功能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2011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