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思维方式渗透在各个领域,也许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观察和处理的一切问题,都反映出你的思维方式。比如一个美国人给日本人写信,日本人看到信,准马上就上火。因为美国人开门见山,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后面才讲些客套话。日本为了保持心理平衡,看美国人的来信往往先看后面。而美国人看日本人的信,越看越糊涂,到信的末尾有几句才是对方真正要谈的问题,前面都是寒喧。美国人读日本人的信也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写法反映不同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陈克鑫 《湘潮》2013,(7):48-49
☆毛泽东的大白话蕴含着深奥的哲理。关于辩证法:中国人把结婚叫做红喜事,我看很有道理。中国人很懂得辩证法的。结婚可以生小孩,母亲分裂出小孩来,是个突变,是喜事。一个人分裂出两个、三个,甚至八个、十个,像航空母舰一样。事物的发生、变化、灭亡,老百姓都叫喜事。  相似文献   

3.
从众与妥协     
有一次.我带领一个日本主妇团体到中国旅行.在确认第二天早上有多少人愿意去看当地市民晨练的时候.三分之二的人举手表示愿意去。可能是领导觉得这项内容影响当天后面的行动.似乎不太赞成,但是,她并没有直言反对。  相似文献   

4.
冀平 《党史纵横》2001,(6):F002-F002
《原形毕露》是我国著名版画家、鲁迅美术学院教授陈尊三为《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调查》而创作的宣传画。 画面是沉郁的:灯光昏暗的舞台,黑幕拉开,在日本和“满洲国”的旗帜下,代表“日满协和”的两个小姑娘跳着协和舞。然而,台下的看客只有一个人,确切地说是一个傀儡,被右下角的日本军国主义操纵着的傀儡。 这幅画运用了岐象画的技巧。我们只要从远处看便会发现:整幅画面原来是一只恶狼。日寇傀儡的两臂和头构成了狼的鼻子和大嘴,傀儡的绶带是狼的牙齿,日满国旗构成了狼的耳朵,而“满洲国”这个耳朵是贴了膏药的。跳协和舞的日满…  相似文献   

5.
用人之长     
刘澜 《当代贵州》2013,(26):63-63
管理人的真理有四个字即"用人之长",而用人之长有三个要点。第一个的要点是"见人之长"。用人要见人之长,不要看他有什么缺点,而是看他能做什么。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的唯一目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也越明显。但是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组织,使人的缺点不致影响其工作和成就。换句话说,筹划一个组织,关键着眼于人的长处。管理咨询师马库斯·白金汉对大量经理人的调研发现:  相似文献   

6.
人的思维方式渗透在各个领域,也许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观察和处理的一切问题,都反映出你的思维方式.比如一个美国人给日本人写信,日本人看到信,准马上就上火.因为美国人开门见山,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后面才讲些客套话.日本为了保持心理平衡,看美国人的来信往往先看后面.而美国人看日本人的信,越看越糊涂,到信的末尾有几句才是对方真正要谈的问题,前面都是寒喧.美国人读日本人的信也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写法反映不同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过去有一种说法叫作“人多力量大”。那么,人多到底是力量大,还是力量小?最近,笔者调查了一个单位的实际情况。这个单位有 6个人,按照群众概括的现象是:“一个在于,两个在看,还有三个在捣蛋”。起初,那个干的人还雄心勃勃,别人怎么应付工作他不管,他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吃苦在前,准备成就一番事业。然而,久而久之,他发现了问题,那三个捣蛋的说他有意表现自己,那两个看的说他脱离群众。年终,上级领导对6人的工作进行民  相似文献   

8.
原本是一个拥有三代六口人的美满幸福的小康之家,霎时间一死一捕,剩下两个光棍汉和一双幼儿。这是为何?请看--  相似文献   

9.
1956年9月间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说:“至于陈云同志,他也无非是说不行、不顺。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我过去还有些不了解他,进北京以后这几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所以,我看陈云同志行。至于顺不顺,你们大家评论,他是工人阶级出身。不是说我们中央委员会里工人阶级成分少吗?我看不少,我们主席、副主席5个人里就有一个”。本文拟对毛泽东与陈云的友谊与交往作些探讨,不足之处,欢迎指正。稳定物价的斗…  相似文献   

10.
城市的道德     
朱海山 《学习月刊》2009,(15):39-39
一个人有道德,一个社会有道德,一个城市是否有道德呢?我觉得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经常说某个人缺德。某个社会缺德.但很少听说某个城市缺德。城市一定有自己的德性.这一点勿容置疑。一个人的德性可以通过一两件事情看出来.一个城市的德性却很难从一两件事情看出.因为城市的德性是综合的.是历史的.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那么城市的德性是不是不可描述呢?我认为完全可以。一个城市的德性.应该用历史的、全面的、人性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我个人认为,考察一个城市的道德,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正据说曾国藩看一个家庭的兴衰,只看3个地方:一看每天儿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晒到屁股才爬起来,说明这个家庭正在慢慢懈怠下来;二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的习惯会影响人一辈子,而发家是要靠勤劳的。三看儿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经典,因为"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倒也不必迷信"曾大人"。一个封建士大夫,无论他官做得多大,有怎样的建树和造诣,必有其局限。就家风的内容而言,比曾国藩所说的"3个地  相似文献   

12.
26岁的中村贤治是日本一家超级市场的工作人员,他说稳定的工作对今天的日本人来说只存在于回忆之中。“我这个部门原来有7个雇员,现在就剩下我一个,其他6个人都被解雇了。”他耸耸肩,又说:“没有人知道公司还能维持多久。”随着经济衰退愈演愈烈,日本面临着不断...  相似文献   

13.
修改     
解放前,上海有一个叫盛锡福的制帽商。起初,他帽店的招牌是这样写的:“盛锡福帽商,制造并出售帽子,收现金。”第一个朋友看后,觉得“帽商”二字纯属多余,因为后面已有交代。于是盛老板去掉了这两个字。第二个朋友看后,觉得做生意收钱天经地义,没必要特别强调它,于是盛老板又去掉了“收现金”三个字。第三个朋友看后,觉得除“盛锡福”三字外,其余的字都显得累赘,不便传诵,建议也去掉。  相似文献   

14.
《党风建设》2001,(8):18-18
饭是一口一口吃的,钢是一炉一炉炼的,大大小小的贪官,也是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走上不归路的。看一个如此,看两个如此,看三个还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日本进行了科学认知和分析,为鼓舞中华民族的抗战信心、制定正确的抗战战略策略提供了依据。毛泽东认为,日本是一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具有退步性和野蛮性,所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标是要灭亡全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中国唯一的出路就在于全民族抗战;日本是一个强大又虚弱的矛盾体,虽然表面上看军事力量很强大,但又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缺陷,因此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但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是要求和平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公敌,因此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联合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及日本国内的进步力量,在三个统一战线基础上合力击败日本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6.
说忧患     
西尧 《奋斗》2007,(9):60-60
有一则寓言故事耐人寻味。它说的是三个人早上出门时,一个人带了伞,一个人带了拐杖,第三个人则空着手出去。那天正好下了一场雨.结果晚上回来时.带伞的人反而淋湿了衣服.拿拐杖的人反而跌得全身是泥.唯独空着手的人什么事儿也没有。那两人很奇怪.问第三个人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付秀宏 《学习导报》2013,(16):45-45
我曾看过一个故事:有三个人去买饮料,第一个人说他要喝果汁,因为果汁是甜的,味道从头到尾都是。第二个人说他喜欢咖啡,咖啡刚入口是苦的,等咽下肚后,嘴中却有一股甜甜的味道。第三个人说他喜欢矿泉水,味道虽然平淡,但平淡之中另有玄妙。  相似文献   

18.
在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健康人、轻度抑郁的人和重度抑郁的人,如果让他们三个人通过掷骰子来预测输赢的话,他们猜中的概率会怎样呢?你认为准确率最高的是哪个人?  相似文献   

19.
阅读之美     
<正>现在去中国的书店,最显著的特点是有这样几摞书。第一个是与考试有关的书,第二个是关于养生的书,第三个是所谓的畅销书。今天我看的这本书,一次又一次地让我热泪盈眶。我看的是《西南联大行思路》,是张曼菱写的一本书。这本书有太多让人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20.
日本国民生活保障体系概况社会保障是国民生活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国民生活保障体系包括的内容很多,各国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个人保障、企业保障和社会保障三个部分;而社会保障又包括社会保险、政府救济和社会福利三项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主体部分。日本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医疗保险凡是在日本居住的人(包括在日本逗留一年以上的外国人),都必须加入某种公共医疗保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全民皆保险制度”。主要分为两种:1.适用于一般居民的“国民健康保险”。这是由市、叮、村政府掌管的医疗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