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8年冬,《听杨绛谈往事》繁体字版在台湾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台湾学界有意组织座谈,议题之一即为“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并希望杨先生能赴台湾与读者见面。杨绛先生因年事已高没成行.便以此为题写了这篇短文,却未交出。后来杨先生整理旧稿时不意发现此文,遂准备收入正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筹备出版的《杨绛全集》。  相似文献   

2.
侯占纯  石强 《新湘评论》2014,(18):49-49
美国长寿研究会专家曾对数百名长寿者进行了调查研究,意在揭开长寿的奥秘,最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平平淡淡"才长寿。杨绛先生正是个中代表。杨绛,生于1911年7月,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干校六记》《堂吉诃德》等作品和译著,96岁时成书《走到人生边上》。杨绛先生一生喜欢平淡、低调生活。她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90岁寿辰时,她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百岁寿辰时又是如此,生日当天一如往常,没有任何庆祝仪式。谈及"避寿",她幽默地说:"如果有人想给我过百岁生日,那么就替我吃一碗长寿面吧。"  相似文献   

3.
杨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她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7月与钱钟书结为夫妻后,曾随丈夫留学英国和法国,  相似文献   

4.
喜欢在艳阳高照的日子里,坐在窗前,聆听着一首如泉水一样潺潺流淌的音乐。清脆的曲子穿透空间,在耳边回响,一种荡涤心扉的感觉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慢慢品味出那种淡然而又清净的人生况味,这,何尝不是一种醉。  相似文献   

5.
淡泊晚年     
高深 《学习导报》2010,(20):51-51
中国已悄然步入老龄社会,如何度过晚岁,已成为一篇许多人面临的命题作文。这篇文章难做亦易做,就看你追求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解读淡泊     
马畅军 《共产党人》2004,(19):53-53
何为淡泊?淡泊就是对名利得失、金钱、美色看得很淡,不花费精力和时间去刻意追求,以一种平常心处世的情怀。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主张养生保健从"心"开始,"心即身之本,心乐则无忧,无忧则体健。"所以,养心颐情成为中国传统文人墨客所推崇践行的养生保健方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主张养生保健从"心"开始,"心即身之本,心乐则无忧,无忧则体健。"所以,养心颐情成为中国传统文人墨客所推崇践行的养生保健方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相似文献   

9.
淡泊观自然     
淡泊与自然原本就是应该联系在一起的。淡泊中彰显着自然,自然里展露出淡泊。人类应该感受自然、随顺自然、学习自然、敬爱自然。  相似文献   

10.
坚守淡泊     
淡泊,是天山深处那一湾湖水,清澈透明。淡泊,是宁静,是一种人生态度。 置身于物质财富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每天都会与诱惑擦肩。瞥一眼自己的房子、票子和位子,总有些万股无奈或千般不尽人意。对比得与失,心中难免失落。失落—经放纵和宣泄,就会失态,就会出格。欲望和浮躁容易结伴,浮云和阴霾形影相随。刺激最容易使人欲望膨胀,幻想则易使人心智迷乱。面对诱惑的陷阱、欲望的泥潭,小说家陈染说:“为了逃避黑暗,我们闭上眼睛。”但实际上却是,即便我们“闭上眼睛”,也并不能够“逃避黑暗”。  相似文献   

11.
黄薇 《学习导报》2014,(6):40-41
1994年,钱锺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因病住院,与钱锺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80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  相似文献   

12.
杨绛先生,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今年7月17日,老先生安然度过百岁生日。老先生一生关心教育,在她90岁那年,也就是钱钟书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做了一件感动教育界的事:她决定,把他们夫妇的全部稿酬,捐献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励基金。  相似文献   

13.
《求贤》2013,(6):60-61
近日,钱钟书遗孀杨绛反对钱钟书书信手稿被拍卖一事受到外界广泛关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消息称,法院已经作出诉前禁令裁定,责令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不得实施侵害钱钟书、杨绛、钱瑗书信手稿著作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被称为“中国改革理论先驱”与“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的夫人周南说,吴敬琏酷爱文学,喜好做木工活.对电子学也颇有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田泳 《求贤》2012,(7):60-61
她向我们展示了一种非凡的人生智慧和令人敬仰的人生姿态。101年的岁月沉淀使杨绛先生流露出常人难及的智慧和平静。在此我们共同向先生道一声:“生日快乐!”  相似文献   

16.
1994年,钱锺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瑷因病住院,与钱锺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80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 钱锺书已病到不能进食,只能靠鼻饲,医院提供的匀浆不适宜吃,杨绛就亲自来做,做各种鸡鱼蔬菜泥,炖各种汤,鸡胸肉要剔得一根筋都没有,鱼肉一根小刺都不能有。  相似文献   

17.
杨绛先生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本名杨季康,1911年7月17日,生于江苏无锡。如今,老先生已经百岁有余,看上去,并不像一百多岁的人;老人依然才思敏捷,依然著书立说,依然行走轻松,依然身体健朗。有人说:老先生的长寿,与老人家心宽德厚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觉得得这个奖我很惶恐。我没有尽我最大的努力,因为眼睛、腿脚限制。我的工作大家协力做的居多。我今天能够获得国家如此大奖.我觉得我只能尽有生之力.把后面的同志能带.多少带多少.带到科学研究的正路上去。  相似文献   

19.
潘廷祥 《当代贵州》2009,(19):43-43
利用七天的时间。我断断续续读完了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在杨绛先生的自问自答中,我边读边记边想边悟,这本书或多或少改变了我对生死观、价值观的看法。我感觉杨绛先生在书中通篇以灵魂、灵性、良心为主轴,转动着老先生对人生百年的理解和思考。2007年8月15日,96岁的杨绛先生在她的自序中写道:“我是从医院前门走出来的。如果由后门太平间出来,我就是‘回家’了。”  相似文献   

20.
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推出8卷本的《杨绛文集》,收有她的小说、散文、戏剧、文论和翻译作品,让人们看到杨绛作为一位小说家、评论家和翻译家的多方面才能。杨绛在《自序》里自谦说:"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部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可是,我们看到,杨绛不论创作还是翻译都是用"心"写的。尤其是散文,作者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