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宁化、清流,归化(明溪)三县地处闽西的北部。二战时期,宁清归红色区域是闽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央苏区的一部分。因此,研究宁清归苏区党史,是研究闽西苏区和中央苏区党史所不可缺少的课题。现将宁清归苏区的形成发展,它与闽西苏区的关系、它的历史地位,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2.
闽西苏区是实行土地革命较早的地区,也是我国十年内战中坚持始终的少数几个地区之一.闽西苏区土地革命是中国土地革命的一个缩影.本文试图对闽西苏区土地革命各个阶段的政策演变,进行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1929年至1934年,闽西苏区人民在党和工农民主政府领导下,开展了农村合作社运动,发展了苏区经济,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巩固了土地革命成果。其经验是丰富的,给人们的启示也是深刻的。一、闽西苏区农村合作社运动产生的原因闽西苏区农村合作社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原因。那时苏区刚刚建立,正处于敌人的  相似文献   

4.
张鹏 《党史纵横》2011,(9):59-61
闽西苏区的建立与肃反的开始 闽西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较早也是比较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后来与赣西南苏区连接成为中央苏区。闽西苏区位于福建西南部,包括龙岩、上杭、长汀、永定、连城、武平、宁化、漳平、宁洋、清流、明溪十一个县。此地属丘陵地带,西接赣南,南靠粤东,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民国之后,福建地区军阀割...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西苏区在金融事业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取得了极其丰富而又宝贵的经验。1930年3月,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前后,闽西苏区各地创办合作社,工农银行,发行了苏区合作社货币和工农银行货币,为建设苏区,巩固红色  相似文献   

6.
1930年3月18日,闽西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福建省龙岩城召开,闽西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当时,闽西苏区市面上流通着大量劣质银币和白区纸币。这种劣币多来自与闽西苏区交界的广东。不法奸商以廉价偷运闽西境内,然后购买金银土产出口,从中谋取巨额利润。而苏区人用这种劣币到白区购买贷物却要打几折。这对苏区经济是  相似文献   

7.
60年前,中国共产党创建了闽西苏区,同时领导闽西人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文化建设,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革命文化的灿烂之花吐芳盛开,其丰硕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闽西苏区文化大约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27冬大革命失败到1930年3月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是闽西苏区文化的开创阶段。  相似文献   

8.
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的排斥,中央红军离开苏区后,邓子恢没有能够跟随主力红军转移,而是和项英、陈毅、瞿秋白、何叔衡等一起被留在了苏区,进入后来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几个月后,邓子恢等人从瑞金向闽西突围,与原来就在闽西的张鼎丞会合,成立了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邓子恢担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开始了在闽西开展游击战的艰苦岁月,也就在那时,邓子恢和陈兰认识了。  相似文献   

9.
正闽西苏区红色标语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闽西中央苏区的过程中,用文字的形式展示于公共场所,宣传共产党和红军,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诉求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闽西苏区红色标语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先进文  相似文献   

10.
闽西苏区是实行土地革命较早的地区,也是我国十年内战中坚持始终的少数几个地区之一。因此可以说,闽西苏区土地革命是中国土地革命的一个缩影。在这一时期,特别是在红军撤离苏区举行长征之前的七年中,闽西党组织领导苏区人民积极开展土地革命,总结了宝贵的经验,有些经验在我国土地革命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但由于这是一次自古未有的革命运动,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难免因为经验不足或各种错误认识而遭受挫折。  相似文献   

11.
安砂位于永安西北部,是通往闽西苏区的重要关隘。1932年春以后,红军多次攻占安砂,开辟安砂游击区。1931年6月28日,毛泽东《给周以栗同志转边界工作委员会谭震林同志转十二军军委》的信中指示:"以沙县、永安、宁洋为筹款区,即在三县筹款自给……筹款区只打土豪,做宣传,而不分田地,不建立政权。”因此从1932年1月17日红军东南、东北游击支队配合红军主力36师首战安砂大捷之后,闽西苏区红军独立师、团虽经常进驻安砂开展游击活动,但其目的是筹款筹粮,打击闽西苏区外围的敌人,粉碎蒋介石的反革命“围剿”,保卫中央苏区根据地,而没有在安砂建立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指导,闽西苏区在1931年发动了所谓“肃清社会民主党”的肃反运动,铸成了一大冤案。数千名共产党员、红军指战员及苏区干部群众无辜被害,致使闽西苏区遭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令人痛心的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我们今天来研究其发生、发展的种种原因及其恶果,从中汲取历史的教训,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一闽西苏区的“肃清社会民主党”(以下简称“肃社党”)运动,始发于1931年初。在1930年下半年贯彻立三路线以后,闽西苏区在军事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诸方面都受到严重的损害。苏区某些领导、对此不是从自身的方面总结教训,而是从“左”倾观念出发,错误地判断  相似文献   

13.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闽西苏区基本上被敌人占领,形势相当严峻。蒋介石派了8个正规师,加上各县地方民团、匪军,共10万人,对闽西苏区进行大规模的“清剿”。而留在闽西苏区的红军游击队,总共才1500人,敌我力量悬殊,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联系也已中断。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闽西的革命实践中,对干部培训、平民教育、妇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务人员的培养教育等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在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毛泽东不但亲自制订教学计划,执教上课,还在教学中提出了新颖独特、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为形成内容丰富的毛泽东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在闽西苏区的教育实践,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干部,提高了闽西苏区人民的文化素质,有效调动了闽西苏区人民参军拥军的积极性,体现出共产党人的民生情怀.  相似文献   

15.
四赴连城     
连城是革命老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它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理位置上看,它是闽西苏区的交通枢纽,又是闽西苏区靠近白区的连结部,情况比较复杂,工作非常艰巨。连城工作开展得好坏,对整个闽西的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记得一九三○年冬以前,红军曾多次到连城,在那里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也  相似文献   

16.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红四军多次进军粤东北的推动下,粤东北苏区与赣南、闽西苏区逐步形成一体,成为中央苏区的一部分。经过对大量历史文献和当事人回忆资料的考辨,可以证明,粤东北苏区的五(华)兴(宁)龙(川)苏区和蕉(岭)平(远)寻(乌)苏区,先后隶属于闽粤赣苏区和江西苏区,梅(县)(大)埔丰(顺)苏区、饶(平)(平)和(大)埔诏(安)苏区先后隶属于闽粤赣和福建(闽西)苏区;南雄隶属于赣南苏区,这些苏区均属于中央苏区范围。  相似文献   

17.
论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致胜因素欧阳小松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34、10~1937、10)的一个典范。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守闽西苏区的革命武装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党政军一体化机构)的领导下,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18.
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地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连接闽西、闽北苏区的枢纽,是中央苏区的南大门和战略要地,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蒋介石调动闽粤赣三省共约3万兵力对朱毛红军与闽西苏区展开的“三省会剿”,紧锣密鼓地开张起来。江西之敌金汉鼎之第12师4个团相继抵达汀州。其前锋于7月29日进抵长汀河田。国民党福建各部由漳州、泉州向闽西逼近,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军民兼顾思想契合了闽西苏区创建的迫切需要,闽西也为毛泽东军民兼顾思想的成功实践提供了相应的条件。随着红四军入闽,毛泽东关于军民兼顾的理论主张和实践经验,就渗透到了闽西这块新开辟的红色区域,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形成“经济建设配合了政治动员,才能造成扩大红军的更高热潮”“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离了群众就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等重要观点。闽西苏区践行毛泽东军民兼顾思想,既实现了军事力量的壮大和发展,又取得了经济建设的成效,改良了群众生活,还建立了亲密的军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