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夕阳西沉.为大地洒下一片金辉。徐某远望窗外的晚霞,许多往事都涌现在他那发胀的脑子里:上世纪60年代染织专业的高材生,70年代国家某部委的干部,80年代至今天津某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单单为了那十几万元的贿金,如今却身陷囹圄。他的心在忏悔……  相似文献   

2.
徐永军 《党的文献》2012,(4):122-124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曾有幸在胡乔木身边工作了一段时日。那时,乔木同志已经退居二线,但是他仍然学习不止、思考不息、笔耕不辍。学习、思考、写作是他每天必做的三件事。  相似文献   

3.
一代名将粟裕居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大将之首。粟裕决心写战争回忆录虽然是在1976年,但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就对军事领域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等倾向极为不满。1958年,厄运毫无征兆地突然降临到粟裕的身上。在那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他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并被调离了军事指挥第一线。  相似文献   

4.
永葆本色     
在陵县张两楼村,老支书张万泽留下许多令人难忘的事: 上世纪60年代,他参加全省民兵比武,受到贺龙、罗瑞卿等部队领导的接见,参加拍摄了纪录片《向毛主席汇报》;  相似文献   

5.
周珺 《广东党史》2011,(5):15-19
工震在战争年代是一名革命猛将,在和平时期又是一名建设闯将。他勇于并善于开创工作新局面,是我们党内名符其实的“实干家”。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他的有力指挥下,黎湛、鹰厦两条铁路线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开创了中外铁路建发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6.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日子里,笔者走访了正在河南省鸡公山广州军区疗养院疗养的西藏自治区原党委第一书记、西藏军区第一政委的任荣同志。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疗养院别墅小楼里,这位92岁高龄的共和国开国老将军,看起来,他显得格外精神,许多往事记忆犹新,他同笔者畅谈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畅谈74个年头的军旅人生,畅谈雪域高原16个春秋的许多故事。他动情地说,西藏是我一生中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在那里经历过的一些事,至今常常在脑海里浮现.特别是1971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震惊世界的“9·13事件”,在当时也震撼着雪域高原。征得任荣老将军的同意,  相似文献   

7.
仁明 《求贤》2011,(9):25-25
38岁的童元智.现在是义乌市玩具行业协会秘书长。他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满大街的“背包族”,从广州进货在义乌小商品市场销售的情形。  相似文献   

8.
黄海 《世纪风采》2007,(4):15-17
一代名将许世友,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从大别山连绵群峰中的一个穷山村走出来,最终成长为一位叱咤风云、指挥干军万马的将军。他在战争年代留下的许多传奇故事,至今仍让人们津津乐道。笔者在这里记述的,是一个许世友九跪慈母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贺敬之有着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人生。他的心始终同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他敏锐而坚定的目光一直关注着火热的现实生活。他的诗歌抒发着人民大众激情昂扬的心声。从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他的许多诗篇影响着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一代……  相似文献   

10.
《党建文汇》2008,(3):33-33
位于太行西麓、晋东门户的阳泉市,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产地。20世纪50年代,在这里以采煤为业的矿工甲,有许多是来自异地他易的农民。于是,坑口附近的荒坡野地上,便有了他们自己搭建的简陋居室,形成了层层依山而建的大片自建房,居住人口达到5万余。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第四任外交部长乔冠华,是周恩来一手培养起来的我国著名的外交家。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就十分欣赏乔冠华的才华,称赞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新中国成立后,乔冠华跟随周恩来多次出访亚、非各国,出席各种国际性会议,并承担了许多以中国政府名义发表的声明、公报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从 50年代初期出席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议、朝鲜停战谈判、印尼万隆会议,到 70年代参加中美关系谈判、第 26届联大会议等,乔冠华不负周恩来的厚望,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留下了一个个令人赞叹的故事。   毛泽东说,“乔木”的一篇文章等…  相似文献   

12.
货比一家     
20世纪90年代初,一名男子来到浙江某地开店卖皮鞋。半年过去了,他虽然赚了一些钱,却无法甩开竞争对手,脱颖而出。他尝试过许多方法,比如不定时开展一些促销活动,给顾客赠送小礼品等,但都没有太大的效果。鞋厂老板知道他的心事后,给他发来一批次等品,说:“你把这些鞋摆到货架上,保证你超越对手。  相似文献   

13.
李奕明 《党史纵览》2011,(12):42-45
邓小平下令寻找英雄柴云振 柴云振是一个传奇英雄,而寻找柴云振的过程也是一个传奇故事。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许多家新闻媒体都先后发表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一位失散了30多年的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终于被原部队找到,并佩戴上了早就属于他的英雄勋章。他叫柴云振,是志愿军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四团八连七班班长。从此,柴云...  相似文献   

14.
孙郁 《前线》2008,(3):55-55
五十年代末的一天,邓念观老先生到张中行处说:“马一浮来了,住在北京饭店,可去看看否?”张中行虽没有见过马先生.但对他的学问和诗词颇为欣赏,于是痛快地答应前往。马一浮那时是政协委员,年事已高,大约八十多岁了吧。张中行很喜欢他儒雅的样子,听其谈吐,亦有不凡之处。  相似文献   

15.
苗体君 《党史纵览》2008,(10):42-45
无产阶级军事家、革命家粟裕大将,早年投身革命。戎马一生.战功卓著。战争年代,粟裕多次负伤,解放后.又蒙冤多年.但他始终抱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地面对委屈和挫折.他积极的人生态度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6.
在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公里远的郊区,有一片实验田。上个世纪80年代,袁隆平老师骑着自行车去稻田;到了90年代.他骑着摩托车去稻田;进入21世纪.他开着自己的小汽车去稻田。30多年来,袁老师下田的交通工具在变,但下田的习惯、朴素的穿着没有变;水稻的产量在变,但袁老师执著探索的精神没有变。这种精神,就是不断挑战、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战争年代,邓小平亲自参与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战斗,有在战役战术指挥员位置上持续时间长达13年的记录(八路军129师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政委、中原野战军政委、第二野战军政委),战绩彪炳军史;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历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主席多年,为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与维护国家安全呕心沥血。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他在军事谋略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指导价值很高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小平同志对辽宁有着浓厚的感情,他曾12次来到辽宁,为辽宁的发展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其中,60年代的三次辽宁之行,在辽宁呆的时间比较长,对辽宁的发展作出许多重要指示,指引辽宁人民克服困难、冲破迷雾,踏上自强奋进之路.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初,已步人人生晚年的陈独秀,对涉及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些重大问题重新进行了深入思考。当时,他思考得最多的是关于民主政治的问题,尤其是与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有关的民主政治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陈独秀晚年对民主政治所做的宝贵探索,主要反映在他当时所写的一部分文章和书信中。  相似文献   

20.
梁小斌在秋天病倒了。 他今年59岁,这些年靠打零工过活,当过车间操作工、绿化工人,至今没有医保和社保。他另一个更加永恒的身份是诗人,曾经因为一首《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站在当代诗坛的中心。那时候他才26岁,1980年代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