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信访权的权利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访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人们对信访制度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使信访处于颇为尴尬的境地。如何看待信访,涉及对信访权利属性的认定。从公民基本权利的角度讲,信访权是公民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不仅是国务院信访条例和地方性信访条例所确认的法定权利,也是我国公民反复行使的一项现实权利,并且有宪法第四十一条作为其根本的依据;信访权所包含的各项内容实际上可概括为监督权和救济权两种权利。  相似文献   

2.
公安法制     
1.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呈现六大亮点通过信访向有关国家机关及领导反映问题,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神圣权利。新修订的《信访条例》赋予了信访部门交办权、督办权,便于信访案件的监督和相关部门的及时办理。  相似文献   

3.
日益突出的信访矛盾,已成为影响我国科学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消极因素。信访困境的产生,是长期以来种种社会问题积淀的集中体现,其产生的根源涉及经济与政治体制、民意表达与纠纷解决机制、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威等多方面。信访制度必须进行法治化改革,宏观上推进民主法治进程,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微观上应改革现行信访体制,健全民意表达机制,完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彰显司法权威.维护信访权与惩治滥用信访权并重.  相似文献   

4.
陈发桂 《桂海论丛》2007,23(3):72-74
在实际运行中尽管新《信访条例》赋予了信访具有解决社会纠纷这一功能,但由于信访制度在目的、对象、性质及方式定位与其解决社会纠纷的功能没有实现有效的衔接,导致信访在解决社会纠纷中责重权轻,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只有将信访的目的、对象、机构、方式置于纠纷解决的框架下,才能使其在实践中真正具备纠纷解决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刘瑶 《人大论坛》2006,(8):26-26
在省十届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会议对《贵州省信访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条例(草案)》是根据国务院重新修订颁布的《信访条例》,结合我省实际重新制定的,以进一步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刘彦昆 《小康》2010,(5):30-34
5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信访条例》届满五年。 第一部信访条例在1995年制订,十年之后的2005年,在信访高峰期国务院重新修订了《信访条例》。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基层信访工作者坦言,《信访条例》中的若干规定已经滞后于现实,那些不合时宜的条例正在困扰着信访官员。  相似文献   

7.
省情     
《今日浙江》2006,(9):62-62
国务院《信访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以来,浙江省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创新形式,大力开展《条例》的学习、宣传与贯彻工作。同时积极探索与《条例》相适应的工作运行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信访事项终结办法和信访听证暂行办法,全面建立了疑难信访听证会制度和信访三级终结制度。终结了一大批信访事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坛》2014,(8):46-47
徐遥在2014年7月7日《学习时报》撰文《信访制度改革应避免三个误区》认为,信访制度改革应避免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要避免“过度”重视,以平常心看待信访。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变革时期,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反映改革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增多,信访量增加实属正常。对待信访,应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以平常心看待,多角度看待,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开始施行了。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从制度层面看,“不通”也是信访问题的症结之一。它不仅表现在公民反映问题、提出诉求的渠道不通上,也表现在受理诉求、解决问题的渠道不畅上。新《信访条例》是针对信访症结问题开出的一剂药方。责任是行政权的核心。及时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化解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矛盾,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0.
(一)建立利益均衡机制,疏通利益表达渠道 1、立法保障。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目前公民的权利意识觉醒.人权观念深入人心,政府的服务理念不断增强.已经具备将请愿权明确载入《宪法》的条件,因此,建议把请愿权明确纳入《宪法》保护。此外,《集会、游行、示威法》的立法重心应当放在引导和促进上.使公民现实地拥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而不是一味地消极限制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阻塞意愿的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11.
“人大信访变‘硬’了!”在浦东新区高东镇人代会上,小少镇人大代表拿着刚刚表决通过《镇人大代表参与信访接待办法》,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据悉,在镇党委的鼎力支持下,镇人代会以全体代表审议表决的形式,通过人大代表参与信访接待办法的制度性规定,这在新区基层人大历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2.
信访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解决问题,维持信访正常秩序,需要诸要素的综合作用,包括思想政治、心理、伦理、法制等等,其中法制要素的作用尤为关键。国务院《信访条例》实施的5年,最可喜的成绩之一是信访工作在法制化轨道上前行。信访走向法治化,是信访走向规范发展的制度需要,也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宪法监督的主体机构、法律制度不健全,因此,要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应该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在人大之下设立宪法监督委员会,该机构拥有违宪审查权、宪法解释权、受理违宪诉讼权以及裁决国家机关的权限争议;完善宪法监督的法律制度,制定宪法修改法、宪法监督法、宪法解释法。此外,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提高全民的宪法意识。  相似文献   

14.
司法     
《人民政坛》2014,(10):5-5
中央政法委:着力解决涉法涉诉信访入出口不畅有错不纠问题 据法制日报9月11日报道,中央政法委近日印发《关于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法律程序工作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涉法涉诉信访执法错误纠正和瑕疵补正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健全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的实施意见》,作为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配套文件。  相似文献   

15.
为规范信访机关和信访群众的信访活动.市人走常委会于1993年12月通过了《上海市信访条例》.在落实《条例》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办发现.由于与各承办单位缺乏一些必要的、定时的沟通.在信访处理过程还是存在一些积重难返,难以解决的问题:交、承办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化解信访矛盾;交、承办单位对一些交办件办结标准认识不一,导致双方都不能清晰掌握交办件办理情况;交、承办单位之间对一些信访信息不能形成共享,造成信访工作资源的浪费.各承办单位因此也缺少化解信访矛盾主动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妇联实施《信访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成效显著全国妇联信访处江苏省妇联自1992年实施《信访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以来,效果显著.各级妇联的信访工作,有了很大突破,并已进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的省理轨道;各项制度更加完善,信息交流普遍加强,信访的结案率...  相似文献   

17.
<正>一、修改背景为规范本市信访复查复核、核查终结工作,按照《信访条例》《上海市信访条例》的相关规定,市政府于2014年制定了《上海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上海市信访事项核查终结办法》(以下简称《复查复核办法》《核查终结办法》),对信访复查复核、核查终结工作做出细化和规范.《复查复核办法》《核查终结办法》实施已有五年,部分内容与信访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不相适应,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信访领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政》2011,(10):40-40
1999年12月23日,民政部颁布的《民政信访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加强各级民政部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指导、规范民政信访工作,切实保护民政信访对象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民政信访工作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办法》制定时间较早,已经远远滞后于当前信访工作形势的需要;信访总量呈大幅上升趋势,信访任务和压力与日俱增;信访群体范围不断扩大,特殊民政服务对象的诉求日益增多,群众法律意识增强,对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2005年新的《信访条例》出台后,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又下发了系列文件和制度规定,《办法》需要及时作出相应修订。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月17日,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公布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信访制度怎样改革,其目标与走向如何等问题上引发了若干争论与思考。值此新《信访条例》正式实施之际,本刊在邀请权威人士解读新《信访条例》的同时,请有关专家学者就信访制度改革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并对一个信访模式改革的案例进行点评。希望这些文章有助于加深广大读者对信访制度及其改革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20.
孙波 《长白学刊》2008,(5):65-70
《行政强制法(草案)》在地方立法的行政强制设定权问题上,有较大的进步。相比较于《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草案)》规定了公共利益和当事人合法权益兼顾原则,使得公民权利得到更大程度的保护;在设定权分配上,没有赋予地方政府规章行政强制设定权,改变了既设定损益行为、又亲自执行损益行为的状况;在行使条件上,规定了更为详细的设定权行使条件,使得地方立法机关的行政强制设定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