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洛风 《民主与法制》2011,(19):62-64
他们遍布网络的各个角落,他们的人数难以计量。他们在网上时聚时散。像农民工一样接受打包业务,靠注水发帖获取报酬。他们当中有商业策划者,也有伪装民意、打击竞争对手的非法牟利者。他们是网络水军,一个随网络发展而生成的新职业。  相似文献   

2.
小非 《人大建设》2011,(8):36-38
万千"水军"利益驱动下的浮世绘搜索"网络水军",在网上能发现上百万条信息,各种招募的帖子随处可见。大多数招聘广告称,当一名"水手"很简单,只需在家里上网偶尔发发帖,或在上班时抽出点时间搞个第二职业,均能月薪上千元。  相似文献   

3.
老午 《浙江人大》2011,(7):63-65
凤姐、小月月、贾君鹏……热闹的网络事件背后,都会有网络水军的身影。他们的行为具有隐秘性和不可控性,常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缘。面对他们的出格行为,该如何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4.
张宏光 《公安研究》2024,(1):119-126
“网络水军”业态是互联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具有强大的舆论操控能力,已成为网络乱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网络水军”业态治理工作迫在眉睫,需要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分析“网络水军”的业态成因、发展历程、主要表现、业态特点、社会危害,强化业态系统治理,才能推动互联网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水军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受雇于人,通过专为他人发帖、回帖、删帖等方式制造话题,炒作民意的伪网民。因成员众多、组织严密、目的明确、危害严重而被人称为网络黑社会组织的网络水军,在网上删除真实信息,散布虚假信息,制造虚假民意。根据是否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或者最大程度的满足公共利益的道德评价终极标准,网络水军灌水是一种不道德、不应该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德国伟大哲学家康德有一句人类思想史上最为气势磅礴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将人类心中的道德律和无比深邃的宇宙作比,说的是道德对人类的重大意义和其所蕴含的无穷思想资源。他相信,内在于人心的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张懿 《前沿》2012,(4):111-113
道德与法律都是维护网络论坛秩序和实现网络论坛价值的基本手段。尽管两者的规制特点在内涵、手段和对象方面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两者规制特点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追求方面更有共同之处。客观科学地认识在论坛中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不仅仅是为了区分这两套易于混淆的规制规范,而且最终目的是以此为依据找到那些在未来网络论坛建设中得以借鉴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正>网购市场中的"托儿"网购时代,信誉至上。卖家的信用、评价是买家衡量店铺商品质量、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网店的销售额。在淘宝上,一条好评往往能为卖家带来极为火爆的销售。比起普通店铺,一个皇冠信誉的店铺更容易让消费者放心购买。于是,有人从中看出"商机":不仅让亲朋好友代刷,还让更专业的代刷团队进行虚假交易。刷客这一灰色的新兴职业便应运而生。2014年3月,罗虹和朋友合伙在淘宝网开了一家网店,主营服饰、鞋、包。起初,生意并不太好,没有浏览量,没有好评,  相似文献   

9.
2010年8月4日《文汇报》刊登陈力丹的文章,要解决“网络推手”或“网络打手”制造舆论混乱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信息公开”。“推手”明知有假而参与做假,得承担责任;假冒网上舆论来推销商品或诋毁竞争对手,妨碍他人的准确判断,如同现实社会中的欺诈者、诽谤者一样,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与诚信是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却又在人们的行动中常被忽略的问题。针对诚信在社会生活中严重缺失,明确区分道德上的诚信与法律上的诚信,建立现代公正意义上的诚信美德,加强对诚信和公正的法制保障,是道德建设和信用制度建设需要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万敏 《理论月刊》2004,(6):111-113
道德与诚信是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却又在人们的行动中常被忽略的问题.针对诚信在社会生活中严重缺失,明确区分道德上的诚信与法律上的诚信,建立现代公正意义上的诚信美德,加强对诚信和公正的法制保障,是道德建设和信用制度建设需要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伦理与法律:网络舆论与法院审判的冲突与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宁 《求索》2010,(3):112-114
网络舆论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在社会伦理和媒体监督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诸多原因,造成网络舆论与以司法独立为基础、捍卫司法公正为目标、维护司法权威为己任的法院审判之间的种种冲突。但网络舆论与法院审判之间仍存在很多契合点,也使得两者的良性互动关系成为可能。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法官职业素养的提高、网络媒体的自律与他律、网络舆论多元立体监督模式以及司法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都为达到两者的理想平衡状态提供出路。  相似文献   

13.
饶婷 《前沿》2014,(5):96-97
“实然”(是)与“应然”(应该)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最重和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法律伦理的关注焦点在于法律生活中的实然与应然的关系,也就是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富勒为代表的新自然法学家反对“应当”和“现实”之分,认为二者是密切相连的,法律程序中是包含内在道德性的,法律的本质与目的就是在追求“应当”。分析富勒的法伦理思想,对整个法制建设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起着重作用,对社会主义法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褚丽  彭凤莲 《求索》2013,(12):88-90
作为社会规范,无论法律还是道德.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对人们某一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从理论上讲,一定社会的法律与道德应当是一致的.否则人们将无所适从。然而,现代生活中法律与道德矛盾现象屡见不鲜。法律与道德时常发生冲突的现象。一直困扰着相关学界和社会有识之士。深入分析发生这种冲突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消解冲突的基本理路.具有多方面的学科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虐猫事件"显示了网络强大的道德强制功能,更引发了法律人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一经久问题的深度思考,特别是道德的法律强制实施的关注.法律对道德的承担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但必须注意合理性限度.法律对道德的过多承担会造成法律对道德的取代,也会戕害法律本身.  相似文献   

16.
在道德与法律的一体化意义上提出“道德法治”的命题,是试图在当前的背景下梳理和阐释道德与法律共生共长、互促互进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法治的框架下的运作和其对法治的推进作用。这里的“道德法治”不是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而出现,而是着重突出一种观念,即只有通过道德与法律的良性互动才能实现社会的理性治理。  相似文献   

17.
刘凌旗 《前沿》2014,(5):89-92
借由韩国网络实名制的经验,我国微博实名制的实践导向微博实名权的生长结果。网站权力与社会公民个体权利的交互关系,牵涉出可能性利益的穿插交错和多方圈层的信息流动问题。这些均基于对实名制真正含义的理解,即“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管理制度。微博实名权的相关法律技术实践,也应围绕这一基本原则借助国家立法工作对权利与权力关系的维护和支撑来完成,同时,由言论内容管理技术和用户行为管理技术两个方面延伸微博主体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新生代”也适时而生。他们是网络社会的主体,对网络文化“一网情深”,宁愿相信网上有的,也不相信自己思考的。网络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活动效率,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增长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拓宽了他们的交往范围,扩展了他们的交往能力,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尤其是网络对他们的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促进其道德建设;另一方面,也给他们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网络的全球化,易导致他们道德价值观的错位、伦理情感的疏远、道德人格的缺失、道德意识的弱化、道德责任的丧失、道德行为的失衡。[1]因此,研究“网络新生代”道德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20.
究竟何为新媒体?学界可谓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匡文波教授认为,“新媒体”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特指“今日之新”而非“昨日之新”或“明日之新”。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而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媒体形态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在带给人们无限便利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