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对动漫产业给予大力政策与资金扶持,促进动漫创意产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拥有广阔的动漫市场与动漫衍生品市场,但是往往会被美、日等动漫大国分掉一大块市场蛋糕。而我国著作权法未对动漫角色以及动漫角色商品化权作出相关规定,这明显不利于维护动漫角色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与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因此文章将对动漫角色与动漫角色商品化权进行相关界定以及对动漫角色商品化权的著作权法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角色商品化权进行单独立法保护,对动漫角色商品化权保护的充分与否,并不在于是否单独立法。现有法律对动漫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存在的缺陷不能成为单独立法的充足理由。本文认为当前的综合保护模式是有利于对动漫角色商品化权的适当保护的,因而现阶段应通过对现有法律的完善来实现对动漫角色商品化权的充分保护,维护相关权利人的利益,促进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晶明 《法学杂志》2012,33(3):160-164
二十一世纪是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时代。由于我国动漫产业落后,使得我国在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袭时有些无能为力。我们需要通过对动漫角色的法律保护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需要的动漫角色法律保护体系,为中国的动漫产业保驾护航,此举对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借鉴国内外有关学说和判例,参考国内已有研究成果,介绍了商品化权领域中的“角色”、动漫角色与虚构角色的联系,即动漫角色是虚构角色三种类型中的一种以及美国对虚构角色的界定理论,深入讨论动漫角色的配音是否属于动漫角色、动漫角色与真实人物的界限、两个动漫角色界定的问题,并对美国、日本在动漫角色保护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形象代言制度是以真实或虚拟人物形象的商品化权为基础,是知识产权法与经济法领域的进一步交叉和拓展延伸。本文以中国动漫产业现状及发展和广告业开拓思路为基点,对比反思目前明星代言制度以探讨由此将产生的新的法律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国内动漫角色广告代言的法律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以动画卡通、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卡通形象衍生产品等为代表的动漫产业已成为21世纪创意经济的核心产业.中国动漫产业以自主创新为基础,其发展需要多个层面的政策和法律制度的激励和保护.目前盗版、恶意抢注、衍生产品的仿制等侵权行为的存在让中国动漫产业陷入困境.基于我国动漫产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现状,借鉴国外经验,以角色商品化权法律体系的构建来加强对动漫产业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6.
论角色商品化权之法律性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角色商品化权问题的产生 角色商品化活动始于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迪斯尼工作室。迪斯尼公司在创作了大量家喻户晓的动画形象如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等以后,该公司的一个职员成立了一个专门从事卡通形象“再利用”(secondary exploitation)部门,授予那些小件商品(如T恤衫、玩具、纽扣等)生产者利用这些卡通形象的许可证。这一商业行为取得了巨大成功。从此,角色商品化活动蓬勃发展。20世纪50  相似文献   

7.
程艳 《时代法学》2010,8(5):88-92
动漫作品中的原创角色已成为最具商业利用价值的元素之一,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主要涉及版权和商标两个方面。将动漫角色作为独立的著作权保护需要满足一定的判断标准。商标法可以为角色提供交叉保护,具备显著性的角色形象元素都可以获准注册,且可以克服版权保护期限限制等的障碍。然而对知名角色形象的交叉保护带来了过度保护的弊端,因此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应合理界分作者、商标权人的权利和公有知识领域的关系,兼顾激励创新和促进角色利用两个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法律保护刍议——美国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毛"漫画形象纠纷案引起了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关于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广泛讨论。由于缺乏法律的规定和理论的支撑,此种权利纠纷案件的审判结果或有失公平,或有失统一。本文通过对美国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由来的历史介绍及其保护的现实考量,认为我国应借鉴美国实践中所采取的综合保护模式,参考美国判例法中所形成的保护标准,关注与研究典型案例,必要时以司法解释的方式确立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标准。  相似文献   

9.
丘志乔  梅玲 《政法学刊》2007,24(3):111-116
前景广阔的动漫产业在我国正遭受盗版侵权的严重困扰和侵害,这对动漫产业的发展非常不利。现实情况表明,我国动漫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多,亟待理论界和实务界深入研究。我国动漫产业走出猖獗的盗版侵权和弱势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困境之出路在于: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增强动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动漫权利人掌握权利保护的基本形式和运用必要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角色促销:商品化权的另一种诠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银良 《法学》2006,(8):22-33
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对“商品化”的概念界定是一种误译。“角色商品化”和“商品化权”分别是对英文“charactermerchandising”和“merchandisingright”的误译,它们的本意仅是“角色促销”和“利用角色进行促销的权利”。“商品化权”的设置没有必要,也不需要专门立法;取而代之,我国只需适当地延伸我国现有知识产权法和人格权保护法即可。研究者应深入、正确理解世界范围内的相关立法和实践活动,避免夸大相关问题的严重性,从而避免我国立法实践中的弯路。  相似文献   

11.
【案情】原告美国迪士尼企业公司(DISNEY ENTERPRISES,INC.)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注册成立的企业法人。被告广东省深圳市米奇乐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在深圳注册成立的企业法人。美国澳尔特迪斯尼公司向中国商标局申请注册了MICKEY&CO.商标。商标注册证号为第  相似文献   

12.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其存在是有法理支持的,本文通过分析知识产权法哲学研究的四种主流思想,即效益主义、劳动论、人格论和社会规划论,最终按照社会规划论的思路对虚拟角色享有商品化权保护的法哲学基础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商品化权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红 《知识产权》2003,13(5):26-29
商品化权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权利,英美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才有判例涉及这一问题。我国没有规定独立的商品化权,对此问题的探索刚刚起步。本文以典型案例审判中的困惑为起点,探究国外对商品化权的规定及其法律保护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以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特别法保护商品化权的缺憾,结合商品化权的本质,论述了我国设立独立的商品化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如今,利用人物形象、特征尤其是知名形象所做的广告比比皆是,如贝克·汉姆的百事可乐广告、“小燕子”的娃哈哈广告等。不论是真实的人物,还是虚构的人物(如Hellokitty,Snoopy的形象在食物、饰品、文具上随处可见)都可将其姓名、肖像及其他特征付诸商业性  相似文献   

15.
祝建军 《知识产权》2008,18(2):45-49
角色商品化是指行为人将卡通角色、文学作品角色或臆想角色投入商业性使用的行为.形象经济是角色商品化产生的根源.著作权法对角色商品化提供的版权保护,源于角色的可版权性.著作权法对角色商品化的保护具有不足之处,角色权利人应利用现有的各项制度充分保护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化权进行保护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理论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并不充分,学者在论述时更多集中在用传统知识产权法对其采取保护的不力性,而具体要由何种法律进行保护却是语焉不详。本文通过分析世界上其它国家商品化权保护的情况和我国商品化权法律保护的现状、存在的缺陷,认为在目前没有专门立法的前提下,商品化权的保护需要借助反不正当竞争法。  相似文献   

17.
知名虚拟角色蕴含巨大号召力和吸引力,通过商业化开发可以成为极富显著性和广告价值的商业符号.虚拟角色看似受到著作权和商标权的双重保护,却往往处于两项权利之间的空白.著作权模式和商标权模式在虚拟角色保护中各有优点.同时叉各有缺点而难以独善其身.从理论和实践两重角度出发,深入剖析现有模式对虚拟角色保护的可取之处及其缺陷,进而探讨时现有虚拟角色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造性加以完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商品化权是指权利人将自己的姓名、形象及创作的作品、角色、标志等通过商业性使用而取得经济利益的可能性的权利。目前我国还未规定独立的商品化权,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对商品化权保护的法律缺失,提出了商品化权保护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现代法学》2018,(2):57-74
当前司法中的主流观点将作品名称和角色名称的商品化权益定位为因在作品中的知名所产生的权益,实质上被当作著作权的派生权益,并据此设定了保护条件。这种保护态度在正当性上存在固有缺陷,在制度设计上不能自洽和融贯。未经实际商品化的作品名称和角色名称,即便具有知名度和潜在商业价值,并不当然成为受保护的现实法益。此类商品化权益应当源于原作品以外的商品化行为,且最终定位于商业标志性权益,按照商业标志性权益进行法律保护。不受著作权保护,又未经实际商品化的作品名称和角色名称,通常属于不受保护的利益,应当归入公有领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