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易》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 ,通过占筮来揭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 ,蕴含了企业用人之道 :“刚柔立本”的组织原则 ,因刚柔立本是《周易》的基础 ,也是组建管理机构的一条总原则 :“仁义守正”的用人原则 ;“聚人曰财”的激励原则。  相似文献   

2.
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被冯友兰先生誉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现象学”,深入分析,就可以发现《周易》蕴含了团结统一、中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时”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观念 ,在“顺天而动 ,不失其时”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之下 ,《周易》强调 :“时”本于“变” ,“时”即是“变”。在肯定“时”的本质即在于“变易”的同时 ,《周易》进一步提出“谨始慎终”忧患意识和“随时而动”的时效观念 ,强调“时”在现实人生中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周易》早于西方明确地提出管理的权变理论,它强调管理应该依“时”、“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对策,但必须以遵守“中”道为原则。以《周易》中的《乾》、《革》两卦为例,它们体现了管理的灵活性与规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具有丰富而深沉的人文精神之内涵,《周易》包括经文和传文两个不同而又联系紧密的部分.《易经》的产生,与西周时期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密切相关,在卜筮与宗教巫术的文化背景下初步显示了古代先民的人文精神;《易传》则反映了战国时期人文主义高涨的文化背景,实现了由卜筮向义理和哲学思维的转化,体现了它的人文化成之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6.
摘婪:学者李镜池先生认为《周易》中的卦爻辞是由卜筮者编撰而成的,其中一些卦爻辞是由几次占卜的结果并合而成的。笔者在李先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逻辑分析与唯物史观,撇开易传与易学,直接分析考证《周易》本经,就卦爻辞作更为详细的论证,可以明显得出,《周易》本经中很多卦、爻辞是合并组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7.
《周易》和易学的主干是“易道”,我们学习、研究易学 ,目的是要从“易道”中寻求蕴含于其中的博大精深的智慧 ,重新理解和认识以易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祛其糟粕 ,取其精华 ,继承和发扬易学所竭力弘扬的自强不息、进德修业的精神和极深研几、与时偕行的智慧 ,以此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8.
作为东方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周易》的辩证法,和西方黑格尔的辩证法有很大的区别:《周易》辩证法强调对立的交参与和谐,黑格尔辩证法比较强调对立的斗争与转化;《周易》辩证法的论证多为经验的表述,而黑格尔的辩证法论证大多是超验的表述。而《周易》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区别,恰恰彰显了东西方思维路线的不同:中国传统主流以现象为本位来看世界,西方主流则以物质为本位来看世界。由此,《周易》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不同,各有优缺点,没有思维水平高低之分,只是代表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关于《周易》的作者,历来为治《易》者所重视。但长期以来,却笼罩在“三圣”说的光环之中。到了二十世纪,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了长足的进展,共出现了十二种观点,而且在论证方法上也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的研究是当代意象美学研究的学术基础。《周易》是意象范畴的思想源头,其意象观从词源和思想层面奠基了意象范畴。《周易》的哲学思想在其实质上会通于西方的存在论现象学,借鉴海德格尔思想对其意象观进行阐释既是最切合《周易》思想的探究,也是对意象范畴的正本清源。在存在论现象学的视域下,《周易》中的“意象”并非含“意”的易象(卦爻象),而是圣人以易象所像、所立之象,亦即作为“意”的道之现象,美是向感性觉知开放的意象。这一意象观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对美的本质的领会和解释。文章从存在论现象学视域对《周易》意象观的美学内涵的揭示,提供了一个从源头处洞察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和源始地解决意象美学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理论视界。  相似文献   

11.
当代名家学者对《周易》在中华文化中的历史地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周易》所阐发的思想激励我国历代政治家、改革家大无畏地进行革故鼎新.推动社会进步。《周易》是中华文化之根、华夏思想之源、诸子百家之脉、中国哲学鼻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宝遗产.也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奇异的明珠。  相似文献   

12.
从古至今,不乏对骈文形式颇存訾议者。实际上,骈文体式是具有其合理性的。骈文四大形式特征(裁对、隶事、声律、敷藻)无不符合审美法则,有其存在的哲学和美学基础。《周易》作为我国传统儒道文化的哲学基础,以自然为准则,统摄万象。我们可以借助《周易》这本奇书来阐明骈文审美特质的理论基础,纠正学界轻视骈文的偏颇。  相似文献   

13.
保和太和”是《周易》的核心,而“保和太和”实质就是“协调”。“保和太和”也是管理所追求的最高原则,是支配其他管理思想的价值观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企业长足发展的条件之一。《周易》论“协调”对企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以启迪。  相似文献   

14.
《周易》博大精深 ,其中不仅含有治国之道 ,而且蕴含现代领导干部的居官之道 ;透过《周易》 ,昭示出 :崇德、谨慎、勤政是领导干部的立命之本、护官之符。告诫领导干部“崇德”才能“广业” ;“谨慎”、“勤政” ,为人民谋利益 ,才能居业  相似文献   

15.
《周易》存在明显的阳主阴从、贵阳贱阴思想,但比《周易》更早的《归藏易》和《连山易》皆不主扶阳。《归藏易》是黄帝易,重阴、重地道,与《周易》崇阳、重天道的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黄老道家主张致虚守静、清净无为、谦退守柔的思想,正与《归藏易》的精神相符。《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源自《归藏易》,渊源于黄老道家,故《内经》中亦无明显的扶阳倾向。扶阳派学者所称引的《内经》扶阳思想相关条文,实无明显扶阳倾向。  相似文献   

16.
《周易》在其神秘形式下包含了中国古代哲学 ,尤其是辩证法思想非常丰富的内容 ,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系统学说的先河 ,不论是在卦象和六十四卦的编排上 ,还是在卦辞、爻辞的解释上 ,均对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结构性、系统的层次性和系统的开放性做了天才的把握 ,具有非常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行本《周易》包括古经与《易传》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基于一种天人无隔的有机整体大宇宙视域,和在此基础上的独特文化与生命的哲学诠释学理念,《易传》创造性地成功诠释、转化了《周易》古经,开显出《周易》崇德广业的人生价值追求。此一追求为的就是令人最大限度地超越人生之渺小,成就人生价值之大,促成人生形而上的人文德性境界、精神境界的崇高和形而下的现实生活的便利与富足。这对于将中华建设成为一个重新挺立起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而浸润、洋溢着人文德性辉光和充满自信与蓬勃向上朝气的真正民富国强的伟大中华,也颇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易经》的性质,历来众说纷纭,而以“卜筮之书”占主导。文章坚持今本《易经》是一部治国政纲的观点。认为三代以上君巫一体,说明伏羲画八卦,创作《易》是为了认识自然、指导生产,具有明显的社会管理功能;“三皇易”到“三代易”的内容及其沿革,说明《易》系列自始至终都是政治性极强的历史文献;周文王创作《周易》的背景、动机和内容,说明今本《易经》是一部“王天下”的安邦治国的政治纲领。  相似文献   

19.
《周易》是一部具有独特魅力的象征表意奇书。它"立象以尽意","象"是它表意的主要方式,象征的艺术表现使它具有"形著于此,而义表于彼"的效果。解读《周易》,要循着它的指示找到意,举一反三,连类而及,感悟其中的"变易",得出"不易"之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态问题的突出,党和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摆在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高度来论述,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生态文明建设旨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其理论依据可追溯至《周易》"天人合一"观。"天人合一"观蕴含着对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认识,挖掘其内在思想价值,尤其是整体的思维方式,对我们推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并能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内在的文化支撑与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