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使我国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并在转移方式、方向、规模上符合我国国情,使其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改革的顺利进行,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及其原因第一,累积造成的剩余。我国长期累积形成的巨大人口基数,以及人口增长机制的封闭性,导致农村计划生育统计失真,多胳多育现象严重,加之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占用耕地呈几何级数增长,劳动力因失去生产资料而变成剩余。第二,效益造成的剩余。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农业机械化的普遍推广和提高,单位面积的劳动生…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关系到农业的发展 ,农村社会的稳定 ,农民的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转移 ,“三农”问题就不能得到根本解决。从目前形势来看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转移速度、转移渠道和转移质量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任务的论述,特别是要“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仅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并且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不能仅把目光盯在城市化上,充分挖掘农村自身就业潜力,让农民不脱离本土实现就业应是更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共青团莆田市荔城区委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城市失业压力的逐渐加大,在解决失业问题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存在不全面的认识。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学理论工具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实证和规范研究,重新审视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提出了合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确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目前,在我国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城市许多职工下岗面临再就业问题。而与此同时,大量农民又涌入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也成为与城市就业紧密相关的大问题。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流动,带来了许多问题。就供给而言,这使得城市中求职者...  相似文献   

8.
由于农村产业领域的拓展速度与农村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形成反差,因而劳动力的过剩问题显得尤其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2亿左右.但是,目前城市下岗职工或失业人员,不能就业时,至少可得到政府的低保(或社会救助),而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旦找不到工作,连最基本的生活费都很难保证,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不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所面临的一个极富现实性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稳定、农村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民能否奔小康.要摆脱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困境,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经济落后、收入较低的地区向经济发达、收入较高的地区转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的推动力量。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对贵州加快脱贫致富、发展经济、推动农村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贵州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逐年增多。据省农调队调查测算,1994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达715.2万人,比上年增加29.1万人,增长4.24%,剩余率达46.0%。据对29个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商品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初期。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遇到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有关资料表明,我国人口已达12亿多,每年增加1400万人,到本世纪末将达13亿多,80%人口在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超过12亿...  相似文献   

11.
四川是人口大国的人口大省,据预测结果表明:2000年和2015年我省农村劳动力剩余总量将分别达至1420万人、1530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牵动全局的社会系统工程,现实的选择只能立足省情,坚持“适度转移,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效益互补”的原则,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所以步履维艰,除了受到被转移数量多和国民经济的整个发展水平的直接制约外,缺乏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合理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有效地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关键在于从战略高度出发,建立有利于劳动力转移的机制,从而使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到输出有计划,流动有秩序,输入有管理,择业有服务,失业有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政府有关部门和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这个问题迄今未能拿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的妥善办法。本文所谈的,也只是笔者一些探索性的意见和建议。据有关部门90年代初的预测,“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新增劳动力为1.1亿人,加上当时农村已有1亿以上剩余劳动力,“八五”末需要安排的农村劳动力总量为2.1亿多人,到2000年则增加到3亿人以上。如此巨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都到城镇去就业显然不可能。同一预测表明,“八五”期间城镇新增劳动力将达到5300万人,还不包括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14.
杨竹节 《学习月刊》2013,(2):113-114
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供求量平衡和就业结构协调的过程。我国农村拥有8亿人口,4亿多劳动力,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达30%以上,即有1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实现转移和如何转移是一个重大课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是:二元经济结构约束,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劳动力素质偏低等。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我国农业人口多,耕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有人估计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3亿,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所以,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将是我国人口迁移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农村目前有1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而且数量每年还在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选择是一种市场行为,他们是就地消化,还是流向附近城镇或到异地大中城市,主要是由其自身机会成本、比较利益和行为偏好决定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鼓励、引导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在转移方式和模式上,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娟 《唯实》2001,(8):48-51
一、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历史现象 ,是一个由以农业为基础的乡村社会向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的城市社会转变的自然历史过程。它以近代产业革命为契机 ,推动劳动力和人口的产业转移与空间转移 ,在改革经济结构的同时 ,改变着人类的住区与社会结构 ,最后使绝大多数人脱离农业 ,大多数人从农村转入城镇。全体城镇组成一个动态系统 ,经过大城市的超前发展和系统组织对城镇规模等级、功能分工以及空间配置的不断调整 ,使整个系统趋向相对平衡与稳定 ,并且与余留的农村保持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衔接。这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农业大省,全省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共有4015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约14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4%。而1997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173万余人,仅占当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12%左右。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贾乃新 《新长征》2006,(11):36-3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省来说,不仅要改变农村面貌,关键要搞好结构调整,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扎实推进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