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凡 《党史博采》2011,(9):15-19
1953年中共中央下发了一份文件,内容是关于中共中央主席秘书的任命。当时被任命为主席秘书的有陈伯达、胡乔木、叶子龙、田家英、江青,时称“五大秘书”。其中叶子龙是1935年到毛泽东身边的,至1962年离开,在伟人身边27年。  相似文献   

2.
1956年中共中央下发了一份文件,内容是关于中共中央主席秘书的任命。当时被任命为主席秘书的有陈伯达、胡乔木、叶子龙、田家英、江青、时称“五大秘书”。弹指40年,五大秘书中唯独叶子龙还在,他13岁就参加了红军,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有幸跟随一个伟人四分之一个世纪。几十年倏忽而逝,而其间的故事对于这位八旬老人来说却不遥远。下文搞自《名人》97年第2期,王凡文。 文件上署领导人名,阅后画圈制度的由来  相似文献   

3.
叶子龙是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他从1935年至1962年一直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时间长达27年。由于历史的和习惯上的原因,叶不仅是毛泽东的机要秘书,而且还长期负责毛泽东的日常生活,因而十分了解毛泽东。他以80多岁高龄,抱病写了一本回忆录。书中不但披露了许多重大事件的内幕,而且有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  相似文献   

4.
叶子龙,一个让人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说熟悉,是因为他从1935年到1962年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工作,随同毛泽东从延安到中南海,在伟人毛泽东的历史上刻下了叶子龙辛勤工作的痕迹;说陌生,是因为他很少抛头露面,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极少有关他的宣传报导,对于多数年轻人来说,叶子龙的名字更让人感到遥远而神秘。  相似文献   

5.
正1948年3月的一天,胡乔木找到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叶子龙,着急地说要查找一份中央工委关于土改的文件。叶子龙说:"工委的所有电报都是马上送给主席的,一刻都不能耽误,这你是知道的。"胡乔木说:"我也记得主席好像看过这份电报,但他说没有看到,还跟我发了脾气。"就在这时,机要室的电话响了。叶子龙拿起电话,毛泽东的声音传了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6,(12)
正我的父亲叶子龙原名叶良和、叶佐臣,出生在湖南浏阳县(今浏阳市)石湾乡平安洲村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代,父亲就开始接受进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1930年8月,父亲14岁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2月加入共青团,参加了粉碎国民党对红军的第一次"围剿"战役;1932年初调红一军团总  相似文献   

7.
平凡 《党史博采》2011,(10):25-30
10.在返回香山的途中。司机发现路当中有一颗手榴弹/毛泽东搬进中南海/和叶子龙在同楼办公的。还有代总参谋长聂荣臻 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后,筹备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组建新的人民政权成为头等重要的大事,一些民主党派领袖和无党派知名人士被邀请到北京。他们都住在城里,同这些人会面交换意见,是毛泽东当时的一项重要工作。他通常在下午进城,半夜以后方回双清别墅就寝。周恩来等人则整个白天都在城里办公。  相似文献   

8.
北京的秋天,是最纯净、美满的季节。我因受命编写《山乡烽火》一书,为核实几处史料,曾特上京请教时任北京市顾委副主任的叶子龙同志。那天适逢星期日,他正在家里阅读书报,见到家乡人,心里很激动,一边起身笑迎,一边急急张罗工作人员递茶、摆水果,浓烈的桑梓之情使客厅里充满了亲切和热烈的气氛。  相似文献   

9.
谁都不能例外1947年春天,莱芜大捷后,我军在胶济路北章邱县休整,渤海部队前线指挥部率七师、十一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我从十一师被调到纵司机要科工作,担任组长和党小组长,当时刘培善分工直接领导管理机要工作,也就在机要科过党的小组生活。他的工作很忙,虽然是个副政委(政委是渤海区党委书记景晓村,他没有到部队就职视事),但实际上负责领  相似文献   

10.
张景贤 《学习导报》2010,(18):43-43
毛主席看书多而杂,从四书五经到外国翻译的书,只要能找到、买到的书,都看,没有主席不看的书。 1945年我从抗大七分校到杨家岭中央机关所在地的机要科,从事译电工作。我小学上过5年,高小读了2年,当时在我家的村子里,也算是个文化人。也曾因有文化,12岁的时候我就入了党。  相似文献   

11.
张景贤 《新湘评论》2010,(18):43-43
毛主席看书多而杂,从四书五经到外国翻译的书,只要能找到、买到的书,都看,没有主席不看的书。 1945年我从抗大七分校到杨家岭中央机关所在地的机要科,从事译电工作。我小学上过5年,高小读了2年,当时在我家的村子里,也算是个文化人。也曾因有文化,12岁的时候我就入了党。  相似文献   

12.
正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江苏盐城泰山庙重建,所属部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并先后在泾县城西25公里的云岭地区开设3部电台和一部新闻台。司令部机要科当时也设置在泰山庙。谁也没有想到,此后不久,在这个极端机密的机要科,竟然发生了机要通讯员丢失电稿的严重事件。这年2月的一天下午,司令部机要员陈浩成正在值班室值班,机要科长匆匆来到他面前,把一份已译成电码的紧急电稿交到他的手  相似文献   

13.
我是1944年入党的,1945年到延安,被分到中央办公厅机要科搞通讯联络和译电工作.中央办公厅当时在杨家岭,毛泽东有时在杨家岭,有时在枣园,虽然离得这么近,但却不常见到他.见的最多的是他亲笔起草的文电,因为那时发往各战区的文电多数是毛泽东起草的.转战陕北时,我们一直跟着毛主席,有时就住在他的隔壁,因为这样收发电报比较方便.这时虽然可以经常见到他,却没和他面对面地讲过话.只是1947年7月靖边小河会  相似文献   

14.
1960年12月26日,毛主席在他生日的那天,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写了封信,要叶子龙、林克、高智、李银桥、王敬先、封耀松6位同志去河南信阳农村参加整风整社工作。信末还亲切地说:“明年我就有67岁了,老了,你们大有可为。”他这些话是鼓励去农村工作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5.
1933年9月,我从红一方面军教导队抽调红军总部机要科不久,第五次反“围剿”就开始了。当时红军总部设在泰宁,9月25日敌人开始了对红五军团守备的黎川发动进攻,妄图占领黎川以隔断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当时,周恩来副主席从白区回来担任了红军总政委。周副主席同朱总司令根据敌情给红一军团起草了一份电报,要红一军团原地待命。电报交给值班参谋,要这位参谋立即送机要科发出。因敌  相似文献   

16.
李质忠是福建上杭人。他1929年参加革命,1933年由团转党。1934年,他作为中央军委总司令部机要科的一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保管了党中央的全部电报。离休前,他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中央机要局局长。日前,李质忠的夫人陈其首次披露了他当年参加长征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一生任用过很多秘书,帮助他处理一些日常政务或是生活事宜。解放之初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主要秘书有四个人,人称“四大秘书”,后来到1956年,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意,毛泽东的秘书又增加了江青,于是此时,胡乔木、田家英、叶子龙、陈伯达、江青都成为毛泽东的秘书,人称“五大秘书”。由于受时代所限和各自不同的人生态度、处世风格,这五位秘书演绎了各自不同的人生篇章。  相似文献   

18.
《党的建设》2015,(12):12-13
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9.
前奏 1953年12月27日晚.一列专列载着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悄然驶出北京站,向南疾驰而去。专列的目的地是杭州.他到杭州是进行一项重要的工作——主持起草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相似文献   

20.
《新长征》2014,(11):35-35
“圈阅”是毛泽东生前阅文经常使用的方法。、但在中国共产党内,首创“圈阅”的是叶子龙..叶子龙是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关于“圈阅”的由来,叶子龙回忆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