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项英(1898—1941)是工人出身的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工农红军早期领导人之一,曾担任过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等,是中国革命史、党史、军史和工运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限于篇幅,本文不对项英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功过作全面评述,仅撷他在中国工运史上的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党史学界在红军长征史的研究方面有许多新进展,本文简要介绍如下。 一、关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问题。 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央红军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十日开始长征。根据是:项英、陈毅、陈丕显等人的回忆。 第二种意见认为。中央红军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二日开始长征。根据是,张南生的《一个红军战士的日记》。《日记》  相似文献   

3.
金姣 《学理论》2012,(29):161-162,169
项英是中国早期著名活动家、工人运动的先驱,在白色恐怖下,丝毫不退缩地从事工人运动和党的工作。他是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和上海"五卅"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他与李立三、刘少奇一起指导全国的工人运动,在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老王 《侨园》2014,(9):43-43
史书记载,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东汉末豪强、将领,官做中郎将,被封都亭侯。他有猛虎般的勇力,武功超强,弓马娴熟,膂力过人,号飞将军。吕布一生虽短暂,但他骁勇善战,无有匹敌,素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美誉。有关吕布传奇性的出生和神话般的成长,在五原县有很多流传。  相似文献   

5.
野猪该杀吗     
鲁凡 《瞭望》2001,(14)
朋友拿着两份地方《晚报》来找我,说是记者撰稿“呼唤”民众去猎杀野猪。报上醒目标题《野猪糟踏庄稼:杀无赦 !》置于 2000年 10月 18日头版的显著位置上;另一篇题为《坡陡林密野猪难觅 猎猪先遣队无斩获》的报道刊登在同年 10月 30日的报头位置上。在我印象中野猪是野生动物应该保护啊 ?!可文章中明明写着“记者特向市林业局请教”、“野猪不属于保护类动物”,看来问题复杂了。 为此笔者特意走访了国家林业局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得到的回答是野猪不能杀。《国家林业局令第七号》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  相似文献   

6.
河西 《各界》2011,(1):72-73
1937年1月9日,墨西哥海港坦皮科迎来了一位神秘人物。他头戴鸭舌帽,留着灰白的胡须,右手拎着一根拐杖,左手和穿着时髦的妻子手牵手,他的裤子奇怪地有点短,露出了自己的小腿和袜子。他的身后,跟着墨西哥最知名的女画家弗里达·卡洛,她是这位神秘人物的狂热崇拜者,日后,她还会有一个更亲密的身份——情妇。  相似文献   

7.
我在这里向读者推荐李庶民先生的一篇杂文,题为《什么叫“可杀可不杀”》,登在6月5日浙江省政协主办的《联谊报》上。李先生我不认识,但这篇文章有助于对法治观念和法治实践的思考,很值得关心法治的人们一看。文章论及,“可杀可不杀的不杀”并不意味着政策的宽大,“可杀可不杀的要杀”也不说明严打力度的增强;关键不在“可杀可不杀”,而在“该杀不该杀”,而“该杀不该杀”应有法律的界限,“可杀可不杀”则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可杀可不杀”的命题本身就包含了极大的随意性,不是基于某行为主体是否犯了依法该杀之罪,而是取决于对其罪行以外诸多因素的考虑。  相似文献   

8.
在篮球或足球比赛中,有时为了迷惑对方,常常搞些假动作,结果屡屡得手。但是,企业进行治污“达标”排放,决不允许使用这一招。 道理很简单,之所以要对有污染源的企业实行治理“达标”排放,说到底就是确保环境质量改善,以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企业进行治污“达标”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但时下有极少数企业领导人,患有一种“短视症”,他们不是把功夫下在污染的治理上,而热衷于搞那些“虚功”和表面文章,把“治污工程”变为“幌子工程”,把主攻方向和工作着力点放在应付检查验收上。一旦治污“达标”,验收“合格”,就大…  相似文献   

9.
《各界》2010,(5):F0002-F0002
1.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又称为新四军事件,此间的“皖南”即指事变发生地区:“安徽南部”,而新四军则是指中国共产党辖下由叶挺、项英分别担任正副军长的“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发生于1941年1月4日-1月14日的该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辖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部队与新四军之间的一次冲突事件,事件中,共产党新四军所属军部兵力与皖南部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遵义会议前毛泽东比王明、博古、洛甫、周恩来、项英、陈云、任弼时等许多人的地位都要低。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地位平平、因屡犯“错误”而连受批判、且并不很受共产国际青睐的毛泽东,却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神奇般地崛起,并开始成为党和红军的领导核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毛泽东具有高深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毛泽东一经信仰马克思主义后,便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尽管在战火纷飞的二三十年代传入中国的马列译著不多,但毛泽东一旦有机会得到就手不释卷,先后阅读…  相似文献   

11.
音尘绝 《各界》2008,(6):25-29
吕四娘,清朝人.为吕留良之孙女(一说女儿),野史记载其为报雍正以文字狱杀祖之仇,以选妃之名混进皇宫,后在雍正召其侍寝时以短剑将雍正斩首而亡.……  相似文献   

12.
豺咬杀鱼     
武周时,朝廷严令禁止屠宰杀生,大臣们苦于吃不到荤腥。御史大夫娄师德奉使命至陕州,地方官员设宴款待他。厨夫端上羊肉来,娄师德问道:“皇帝下诏禁止屠宰,为何有此?”厨夫说:“豺咬杀羊。”娄师德说:“豺真懂事!”于是举箸大嚼。厨夫又端来了鱼,娄师德复问  相似文献   

13.
刘肃勇 《各界》2011,(7):64-65
辽王朝八世皇帝辽道宗耶律洪基,生于辽重熙元年(1032年),1055年8月,继承其父辽兴宗皇位,改元清宁。本有写诗作赋才华的辽道宗,却是辽朝历史上出名的昏君。贤良皇后忠谏夏遭昏君遗弃早在辽道宗21岁当太子时,即由其母做主,与14岁的萧观音成婚,称燕赵王妃。辽道宗即位,立为懿德皇后。  相似文献   

14.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宴会,刘邦通过巧妙的周旋与众人的帮助,逃回了军营,为日后争夺天下奠定了基础,可以说,鸿门宴是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一次宴会.直到今天,鸿门宴的故事依旧为人们津津乐道.然而,人们长期探索却又迷惑不解的一件事情是:项羽为什么没有诛杀刘邦? 对于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世人多认为是项羽缺乏雄才大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金满楼 《各界》2013,(9):31-34
一 武昌起义中,张振武是湖北少有的“骨灰级”元老,他曾于1905年赴日留学并加入同盟会,后于1909年加入“共进会”并成为会中重要干部。武昌起义前夕,孙武负伤入院,蒋翊武仓皇出逃,革命机关相继被破坏,危急形势下,张振武主动站了出来,并联络各方提前发动起义。  相似文献   

16.
一 反腐倡廉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说古老,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几乎历朝历代都拿它说过事.说崭新,它是当今中国最热点的新闻之一,老百姓最关注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聊到反腐问题,就让人想起那位传奇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历史证明,他是反腐狂人,态度最凶猛,手法最凌厉,动作最彪悍.他与腐败分子不共戴天.一般来说,最痛恨腐败的是两种人:社会最底层的草根,中央最高层的领导人.朱元璋兼有这两种身份.  相似文献   

17.
关于惩治违法犯罪的策略,古有“杀鸡给猴看”一说,意思是把犯事的鸡(喻小不拉几的犯罪者)杀掉以威慑猴子(喻权重势大的犯罪者),好让猴子学乖些,莫再胡作非为。这种作法,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确有它的道理,所以至今在一些地方,还被我们一些同志奉为法宝。 然而笔者要说,杀鸡吓猴绝非惩治犯罪的唯一方法,更非现代法制的核心思想。如果老是一唯杀鸡而不杀猴,或者杀鸡甚多而杀猴过少,猴子就不再害怕,再遇到杀鸡的场合,说不定它还会前去观赏一番哩! 这是因为,猴子的头脑,往往很不简单,它们也在研究形势。久而久之,它们起码可以从我们某些同志的“杀鸡儆猴学”中取得三项科研成果:一项是,杀鸡的目的既然在于吓猴而未真正杀猴,我们又何必  相似文献   

18.
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是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苏州府昆山人。清军入关后,他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志,投效南明朝廷,先后任弘光朝兵部司务、隆武政权兵部职方司主事,多次参加抗清斗争,但均以失败告终。顺治十一年(1654)春,顾炎武迁居南京钟山南麓。  相似文献   

19.
帝舜杀鲧,这可能是中国有史书记载的第一起严酷的政治斗争. 说这件事之前,我们先考察一下舜的成长经历. 舜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阴谋的家庭里.舜的爷爷的爷爷就是帝颛顼,正宗的黄帝血统,舜的父亲是个盲人,可能因为品德不好,史书直称其为"老瞎子"(瞽叟).舜的生母叫握登,据说是因为看见美丽的彩虹而怀孕并生下舜.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提出公审蒋介石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13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常委扩大会议(也有的文献称政治局会议),主要讨论处理西安事变的方针。会议一开始,首先由毛泽东作报告。毛泽东肯定了西安事变,说是有革命意义的,张、杨的行动和纲领都有积极意义,我们应该拥护。不过,毛泽东报告中谈到的两个问题,引起了争论:一是毛泽东提议,“是否在西安成立全国政府?”他说,“我认为在事变上应成立一个实质的政府,叫抗日援绥委员会,名议上又不是全国政府。”毛泽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