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清华 《证据科学》2000,7(4):160-170
文章对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的必要性和立法模式问题、器官捐赠合同问题、捐赠器官的法律形式问题,人体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会的设置与职能问题,以及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宜采用统一立法模式,并遵循鼓励捐赠遗体器官、器官自愿无偿捐赠、禁止器官交易、无伤害和非优先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文章对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的必要性和立法模式问题、器官捐赠合同问题、捐赠器官的法律形式问题、人体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会的设置与职能问题 ,以及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 ,指出 :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宜采用统一立法模式 ,并遵循鼓励捐赠遗体器官、器官自愿无偿捐赠、禁止器官交易、无伤害和非优先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的必要性和立法模式问题、器官捐赠合同问题、捐赠器官的法律形式问题、人体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会的设置与职能问题,以及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宜采用统一立法模式,并遵循鼓励捐赠遗体器官、器官自愿无偿捐赠、禁止器官交易、无伤害和非优先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4.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器官供体短缺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瓶颈",通过立法规范器官移植,扩大器官供体来源势在必行。对此,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界定人体器官法律属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确定人体器官获取、利用及移植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5.
死刑犯器官或尸体捐赠的立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兴利  周洪雨 《法学杂志》2006,27(3):145-147
死刑犯器官或尸体捐赠问题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针对死刑犯器官或尸体捐赠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是一件既有利于死刑犯本身,又有利于其家人和被害人,还有利于社会的事情。本文在分析死刑犯器官或尸体捐赠立法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立法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翊 《法制与社会》2010,(26):94-94
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给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而我国有关立法的缺陷限制了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本文就此探讨器官或组织移植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这一调查是对1984年6月4日在日本举行的第47届此较法学会上对移植法专题讨论会的综述。主要涉及到美国、法国、英国、西德、苏联和其它东欧国家的移植法。研究的内容是这些国家对尸体器官移植和非移植的管理。在这次专题讨论中没有涉及到对活人捐献者器官移植的要求以及决定捐献者死期的准则。虽然在解决以法律控制人体器官移植问题上需要对刑法、民事侵权行为、医学实践、政府管理和各国的法规进行广泛的研究,但在本文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介绍各国对从尸体中移植器官的特殊法规。  相似文献   

8.
人体器官移植是医学领域发展中一项重要的现代医学技术,有效提高了病体存活率和个体生命质量,但我国器官移植供体严重匮乏,数以百万计的患者无法及时摆脱病痛困扰。因器官移植供体因素带来了司法鉴定检材易质、非法摘取活体器官、供体资源无效配置、器官商业化倾向、死刑犯尸体器官不当使用等诸多法律问题。建议我国尽快制定脑死亡法,实行二元化死亡诊断标准,梳理伦理冲突,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远期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脑死亡概念立法的伦理研究——从肾脏移植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人多达几十万以上,其中需要肾脏移植的人就有20万。但是,每年却大概只能做2000例肾脏移植手术,技术不成问题,只因器官的来源匮乏。基于此,有人提出了脑死亡概念立法,它有利於解决器官来源困难和促进器官移植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笔者曾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推广运用,活体器官紧缺已成为重要瓶颈问题之一。我国关于人体器官移植立法已上升到行政法规层次,但关于器官供体来源的规定却过显保守和简单,有必要从确立脑死亡标准,构建器官捐献法律规制体系,扩大活体器官受体范围,细化活体器官供体主体资格,建立器官捐献鼓励与补偿机制等方面进行重新考量、设计。  相似文献   

11.
吴文珍 《河北法学》2011,29(5):19-25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体及其组成部分可作为客体被利用,这导致传统的主客体绝对二分的格局被打破。但目前各国法律、学说和判例对其法律地位的认定众说纷纭,相互矛盾。在器官移植技术的背景下,应区分人体组成部分的具体类型及不同的物理状态,以是否活体、是否离体、是否可再生为标准来分别定性。原则上,作为整体的活体及存活于活体内的器官组织应为身体权的内容,不具有财产性,不能市场化;已从活体摘除的器官组织以及尸体器官组织应为有限财产权的内容,法律应严格限制其处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器官移植患者需求的不断攀长,而供体器官又极其缺乏,加之我国现行器官移植方面的法律法规与相应的管理规范不健全,如何依法、依规地开展人体器官移植,不被非法分子利用,是医疗机构乃至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人体器官移植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一是器官移植对象审查不谨慎,间接推动人体器官非法交易;二是器官移植手术排序不透明,违反法律法规;三是摘取供体器官制度不健全,容易引发诉讼等。然后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社会认识不足、医疗机构重视不够、器官来源标准和程序不规范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当人体器官患有致命性疾病时,现代医学往往采用一种全新的手术疗法,将健康器官从人体某部移植到另一部位,或者从他人身体(活体或尸体)上移植到患者体内,取代患病器官并发挥正常的生命功能,这便是“器官移植”。器官移植术的发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这一现代医疗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却只有近一个世纪的“旅程”。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医学中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已取得较大成就,可以从有生命或无生命供体中取出许多器官和组织,从尸体上采集器官、组织,势必会破坏尸体的完整性;从活体中采集器官组织,会给供体造成一定伤害。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对此作出专门规定。医学实践认为,活体采集,只要有供体的同意;在尸体上采集,只要死者生前同意或死后家属同意即可。仅仅同意是不够的。采集器官组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器官移植必须有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改善、恢复人体健康的人道主义目的而施行。现在,国际走私人体器官的黑组织猖獗,从中牟取暴利。为防止把  相似文献   

15.
器官移植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器官移植的问世使得传统的民法体系面临尴尬境地,而这些法律障碍的解决,依赖于器官法律属性的确定。器官法律属性依死体器官和活体器官而有所不同,死体器官属于物,活体器官属于人格。应建立与器官法律属性相适应的尸体器官移植及活体器官移植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医生为救治急需移植器官的危重患者,能否以紧急避险为由,摘取不同意捐献器官者的器官作移植?双胞胎幼儿一方能否成为另一方器官移植的供体?尸体器官中紧急避险的适用问题,利用死刑犯处决后的尸体器官供移植用,能否适用紧急避险?对这些问题法学界、医学界、伦理学界均未作太多的研究。笔者拟作初步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世纪医学之巅”的器官移植技术为无数饱受病痛折磨的人带来了希望,但这也为器官移植犯罪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刑法修正案(八)》采用新增独立罪名和援用其他罪名相结合的方式对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非法摘取活体器官以及非法摘取尸体器官的行为进行了规制,但其在司法实践的适用中仍存在诸多疑难问题。因此,进一步完善立法、出台司法解释以及建立科学器官捐赠体系等是阻却器官移植犯罪日益猖獗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杨景博 《法制与社会》2013,(18):252-253
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在服务人类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民法新问题。本文通过对人体器官的属性争议,活体器官和尸体器官捐赠的方法和原则,以及器官捐献补偿机制等的思考与讨论,希望通过这样的广泛研讨探索,来推动全社会形成共识,促进人体器官立法,解决当前器官移植中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器官移植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自力 《中外法学》1998,(5):98-101
<正> Ⅰ 在代表现代生物医学最高成就的基因疗法、人工生殖和器官移植三大领域中,器官移植的医学和法律实践最为成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大进展。所谓器官移植,是指摘除一个身体的器官并把它置于同一个体(自体移植),或同种另一个体(同种异体移植),或不同种个体(异体移植)的相同部位(常位)或不同部位(异位)。1902年,卡雷尔(A·Carrl)和古斯里(C·Guthrie)发展了血管缝合技术,奠定了器官移植临床技术的基础。以后,美国、前苏联和欧洲一些国家相继进行过一些肾移植手术,均因无法解决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而告失败。1954年,第一例同卵双生子之间的肾移植在美国波士顿的一家医院获得成功,从而为器官移植技术带来了新的曙光和希望。过去几十年间,由于新的免疫抑制药物的研制和应用、组织  相似文献   

20.
1词义的理解“法律移植”为舶来语,是西方比较法学中的一个常用词,用以说明一国(地区)对他国(地区)既有法律经验的采用。据《辞海》解释,“移植”指将有机体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补在或移入同一机体或另一机体的缺陷部分,使它逐渐长好。通常,“从植物学术语的角度,移植意味着整株植物的移地栽培,因而有整体移入的意思。但是,从医学术语的角度看,器官的移植显然是指部分的移入而非整体的移入,而且器官移植还可以使人联想到人体的排他性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活动的过程。”因此,有学者进而指出:“法律上的‘移植’显然是医学意义上的移植,而非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