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事关大学生切身利益、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文章深入分析了地方高校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态,提出要正确引导毕业生的择业观,规范和完善各项制度,拓宽就业渠道和途径,切实搞好调查研究,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涂德祥 《党史文苑》2008,(9):72-73,80
大学生就业事关大学生切身利益、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文章深入分析了地方高校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态,提出要正确引导毕业生的择业现,规范和完善各项制度,拓宽就业渠道和途径,切实搞好调查研究,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国中 《求贤》2010,(12):34-34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11万.2010年超过650万:上前几年沉积下来的还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共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在千万人左右。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绝大部分企业和单位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增反减。大学毕业生怎样才能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成为社会需要的贤才呢?  相似文献   

4.
张雨生 《唯实》2007,(2):93-93
有了先进文化之说,也就有了后进文化之说,先进与后进相对立而存在。自以为掌握了先进文化,也就难免鄙视他人只懂得后进文化,独领风骚是惯有的心态。既然要提倡先进文化,也就要排斥后进文化,扬清激浊是一个问题的两面。然而,这种观念,这种心态,这种做法,一旦用来对待民族文化,危害性就显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2,(9):45-46
一位领导在给新任干部提要求时说:“心态决定状态,当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能够到工作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单位就趾高气扬,到工作条件稍微差一点的单位就骂爹骂娘,思想上产生‘二线心态’,工作上被动应付,在岗不在行,拖拖拉拉不办事,混混日子拿工资。”  相似文献   

6.
眼下正是大学毕业生踏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的季节。如何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这是职场“新鲜人”走入社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勿以事小而不为新人一定要耐得住“平淡”,开始应把自己定位在“学习者”上,并逐渐地表现自己,让老板知道自己是有想法的,可适当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不同企业中,新人的生存之道也是不同的,如外企老板更希望新人能具有进取精神,而国企则希望新人能够听话,踏实稳当。在小企业中,老板更看重新人的活力,也会给予更多的发展上升空间。在规章制度明确的大企业则最好要懂规矩,一定要完成好交给的本职工作。涉世之初的学子要抱着“多做小事,少点阔论”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高校求职技能教育对大学毕业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求职过程起着关键的作用。当前中国高校求职技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求职技能教育急需改革。  相似文献   

8.
目前,虽然多数大学应届毕业生已经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对于这些毕业生来说。求职时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整,将有利于更快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避免被职场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9.
艾迪 《党课》2009,(4):99-100
每天早上醒来时,如果你能看看自己是否对这新开始的一天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你就能知道自己心态是否还很年轻。心态年轻的人在早上总会感觉兴奋,就好像有个声音对自己说:“又是新的一天了,今天肯定会有更精彩的事情发生。”而暮气沉沉的人早上从梦中醒来时会有点儿疲惫,总是认为新的一天不会和已经过去的那干百个日子有什么区别,因此他们没有期待,也没有快乐。也是,对生活都没有了期待,更何谈从生活中寻找快乐?  相似文献   

10.
牛敬德 《求贤》2010,(9):41-42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和择业竞争的激烈,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部门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要从社会、学校和职业心理辅导等方面帮助毕业生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公认的一个难题,而观察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种种现象后,会发现其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心理成因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驼鸟心态 遇到危险时,鸵鸟会把头埋入草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是安全(不过现在有说法认为这其实是种误解)。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种消极的心态称之为“鸵鸟心态”。“鸵鸟心态”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也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12,(6):44-44
驼鸟心态 遇到危险时,鸵鸟会把头埋入草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是安全(不过现在有说法认为这其实是种误解)。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种消极的心态称之为“鸵鸟心态”。“鸵鸟心态”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也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  相似文献   

13.
钱逢水 《党课》2014,(11):25-32
本节党操内容提要: 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推动者、实施者,作为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践行者,作为党在基层的代言人,党员干部能否始终保持良好心态,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身心腱康,而且影响到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大局。只有保持良好心态,党员干部的工作才能做好,人生才会精彩。  相似文献   

14.
心态决定状态。年轻的心态充满着智慧和张力,是干事创业的最佳精神状态。年轻干部应该要有年轻心态。具体来说,就是年轻干部的心态培养要符合人才成长观,即要有将军心态、怀疑心态和勇夫心态,在工作实践中接受自然养成和心态锤炼。  相似文献   

15.
张东霞 《党课》2006,(10):60-60
近几年来,挂职锻炼作为促使优秀年轻干部早日成长成熟的重要方式,在组织人事部门得到了普遍应用。步成长起来,走上了领导岗位,但也有部分年轻干部对挂职锻炼存在三种不良心态,值得关注:一是“镀金心态”,认为组织提拔是迟早的事,工作拈轻怕重,急于求成;二是“怕事心态”,认为挂职身份尴尬,办事瞻前颐后,该管的不敢管;三是“自傲心态”,认为自己能力强,挂职锻炼显得多余,不愿深入基层办实事。这些错误心态势必影响挂职锻炼的实际效果,制约挂职干部的健康成长。笔者以为,年轻干部在接受挂职锻炼时更需在调垫心态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高华 《党课》2014,(6):64-66
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人的心态决定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左右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探索存档毕业生党员管理新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形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一些毕业生党员就业后,因各种原因,把组织关系留校的越来越多,成为一个特殊的“存档毕业生党员”群体。中央民族大学是不是面临同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百度缩招了""阿里巴巴缩招了""腾讯缩招了""2016年应届毕业生预计增长至770多万",对于即将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大学没有多少实践,现在想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完全处于一个迷茫的状态",在了解到今年的毕业生求职状况后,即将毕业的陆同学这样说。对于大学生而言,能够经常在学校内接触到大企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在这次"敢·爱"未  相似文献   

19.
肖华 《党课》2013,(4):65-66
温家宝在应邀回母校中圜地质大学即兴演讲时说:“领导人不懂得农民,不懂得占全国大多数的穷人,就不懂得政治,不懂得经济。一方面推进经济发展,一方面要努力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任萍 《求贤》2011,(6):54-54
在“社会心态”被写入“十二五”规划后.“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正迅速进入各级政府的任务列表。但扫描各地“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塑造路径,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有的地方有“提法”没“想法”,仅停留存口号与姿态上:有的地方把心态问题经济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