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红 《世纪行》2013,(4):11-12
人类社会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从人与自然关系看,原始文明是人类完全被动接受自然的阶段,历时百万年,对自然没有伤害;农业文明是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探索、初步开发的阶段,历时几千年,对自然造成了一些伤害,但由于伤害程度小,多数情况下自然可以自行修复;工业文明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阶段,历时几百年,对自然带来伤害、损害、破坏,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感受自然之美,领悟自然的馈赠,反思人类的丑行,推行对生态的呵护机制,让大地自由地呼吸,人类才会有舒展的呼吸;让自然回归自然,人类才能获得自由的境界。人类发展到今天,文化越来越厚重,自然界受到的破坏却越来越严重。当下的自然,已经不再是原生态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历史遗留的自然、科技涉足的自然、人类欲望直接干预的自然。  相似文献   

3.
<正>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如何实现?"三个自然"是关键,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龙泉市所探索的"绿色发展"路径,在"三个自然"方面,尝到了甜头,  相似文献   

4.
赵玲 《长白学刊》2001,(2):48-51
不同时代,人们对自然的解释框架不同,对自然概念的理解也不相同.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应当包括自然本体论、自然认识论、自然价值论和自然伦理观.自然概念的历史演变根源于自然观的历史性变革,而自然观的变革,最终根源于人类实践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健健 《理论月刊》2013,(2):160-163
自然既是人类的母亲,又是人类的老师。自然不仅为人类提供各种生存资料,还能教会人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城市环境建设中,我们应当学会以自然为师,向自然学习,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文章提出了城市环境建设中"道法自然"的四种主要途径:摹仿自然之形、提取自然之意、遵从自然之法和发挥自然之效,并对这四种途径进行了论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城市环境建设中的"道法自然",不仅是模仿自然的视觉形态和外貌,还应该学习自然的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从而在艺术和科学两种维度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营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能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顿认为,自然既具有工具价值,又具有内在价值,而相对于自然的工具价值来说,自然自身的价值更为根本、更为基础.罗尔斯顿从存在论、认识论、实践论等多个角度论证了自然内在价值的客观性.他的自然内在价值论进一步丰富了自然价值的内涵,实现了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批判和超越,为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支配自然的思想同人类中心主义一样被指责为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英国的本顿认为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中包含着支配自然的逻辑并对之进行了批判,提出用"适应自然"取代"支配自然".格仑德曼与本顿针锋相对,提出马克思是从人的生存现实、理性对待自然、人的利益和需要、人的解放四个层面来理解支配自然,这样理解的支配自然是不会造成生态问题的.这场理论交锋深化了对支配自然思想的认识,有助于消除人们在人类中心主义和支配自然问题上所陷入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抽象自然观以非实践的方式来看待自然,割裂了自然与人、自然与历史、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系。马克思现实的自然观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历史的自然是对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历史与自然统一的概括;人本学的自然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说明。马克思现实的自然观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生态问题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康镇麟 《求索》2012,(3):130-131,36
从人类的发展历程看,人化自然可以理解为截然不同的三种样态:"人格化"自然、"人力化"自然和"人道化"自然。这三种样态的发展轨迹体现了人类在认识自然、对待自然的态度方面的历史进步,这种进步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理性能力的不断拓展与道德境界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钟慧 《前沿》2009,(3):143-146
自然法思想从古希腊时期产生至现代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西方思想史上经久不衰,成为其政治、法律以及社会制度的基础。仔细梳理各个历史时期的自然法学中有关“自然”的含义,可以看出自古典自然法开始。自然的意义就主要用来指人的自然本性,与物质的自然世界脱离了联系。“自然”含义的演变反映了人仉对待自然态度的变化.也揭示了法学对自然物质世界的疏忽和远离。现代法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对、自然物质世界的关注与重视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对自然法学的尊重和对自然精神的复兴。在西方自然法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法学由主客二分的研究范式向主客一体的研究范式转化。  相似文献   

11.
建城[2015]190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为建立健全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机制,规范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工作,加强保护管理,我部制定了《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城市建设司。  相似文献   

12.
谭忠国 《理论月刊》2008,(4):110-113
陶渊明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质性自然";二是躬耕田园."质性自然"是陶渊明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基础,躬耕田园是陶渊明与自然和谐的主要体现.他通过读书弹琴、饮酒赋诗、游乐交友特别是躬耕田园等方式,达到了委运任化、物我为一和与道冥合的高超境界,即达到了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相似文献   

13.
王蓉 《中国发展》2006,1(1):55-61
本文从自然科技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的战略地位出发,论述了开展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立法规划研究的必要性;对与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有关的基本概念、我国自然科技资源共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立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提出一些立法建议的基础上,对我国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立法规划的框框进行了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4.
当今儿童在自然环境或户外空间中的直接体验锐减,以致于患了"自然缺失症"。儿童户外自然体验锐减的原因包括电子科技产品的诱惑、各类恐惧症人群的到来、学校教育模式欠科学、自然空间的不可及性等。户外自然体验的多少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与福祉、儿童对自然世界的理解和关心、儿童与社群之间的联系。促进儿童自然体验需要社会各界人士从多方面助力,如鼓励更多的儿童和家庭定期到户外活动,给予孩子更多户外玩耍的时间,引导孩子学会欣赏和关心自然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界对于人类的优先地位决定人们必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服从自然;自然界对于社会的基础作用要求全人类都负有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责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自然、人和社会三者关系,做好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和改革体制三件大事,才能逐步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  相似文献   

16.
吴权 《群众》2013,(4):19-20
党的十八大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进步与自然和谐状态的反映,本质要求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发挥人类所特有的能动性,“取之有度、有取有予”,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维护资源环境对人类的长远供养能力,为当代和后代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营造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17.
“自然”的审美特征,是儒家和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充分体现。这里,我们从“师法自然”、“同自然之妙有”和“造乎自然”等方面试析一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大观园的“自然”美学特征,从而得出“自然”特征在古园林建筑中的重要地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是人类共同栖息的家园。关心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有人类社会的真正和谐。任何为探索自然、呵护自然所做的努力,都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在当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纪念爱因斯坦相对论发表100周年之际,本刊特刊登两篇人物通讯:《想超越爱因斯坦的探索者》、《住“山洞”的老人和他的绿色梦》,文中记述了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研究探索自然规律、身体力行呵护自然的事迹,以期和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9.
胡新 《求索》2007,(12):145-147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传统哲学提倡“道法自然”、“惟齐非齐”、“天人合一”,生态伦理学在本质上反映了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强调“人化自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过度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人们在受高科技“恩惠”的同时,也受到了自然的惩罚,为此,提倡生态文明,赋予“自然”以人文关怀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0.
孙慧明 《前沿》2008,(12):41-43
抽象自然观以非实践的方式来看待自然,割裂了自然与人、自然与历史、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系。马克思现实的自然现在批判抽象自然观的基础上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