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清清淡淡一壶茶,玲珑剔透小杯盏,细斟慢酌品幽香,尽显人生真功夫。而当茶遇上中医,刹那间,便能折射出别样的火花。在清朝宫廷,茶方非常盛行。尤其是清朝中晚期,用中药茶方调理身体备受王公贵族推崇。清宫原始医药档案中记载了百余个茶方,涉及内、外、妇、儿及五官杂病等防治与调理。说到清朝宫廷茶方,就不得不提为清朝八代皇帝、后妃、阿哥、格格做医疗保健御药供奉的乐氏家族了。乐家的药材可以免检送进皇宫直供皇帝和后妃,还曾获得慈禧太后亲赐的"金腰牌"。  相似文献   

2.
密折制度是清代所独有的文书制度,也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 所谓密折,是指各级官吏上呈皇帝的秘密奏折。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这种奏折,皆由臣僚缄封直达御前,由皇帝亲自拆阅,旁人不得与闻。  相似文献   

3.
正现年64岁的黄美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朴实、乐观、有亲和力。2011年,黄美备被选区的选民推选为建瓯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建瓯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北苑茶从闽国龙启年开始御贡,历经五代、宋、元、明四个朝代,持续御贡458年之久,曾誉满九州、举世闻名。黄美备作为一名乡镇企业家、建瓯百年乌龙茶厂厂长,一直以来,他都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够把建瓯的茶产业做大做强,恢复建瓯北苑御茶的历史荣光。  相似文献   

4.
建州的北苑茶,缘自于建安县的茶园主张廷晖。在闽龙元年(993年),他把自己创建的凤凰山茶园奉献给闽王王延钧作为皇家御茶园。至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北宋在凤凰山设漕司衙门,置北苑御焙。所生产的龙凤茶已有龙凤团、小龙团、密云龙、龙团胜雪等品牌,苏颂等一批儒臣酷爱北苑茶。苏颂(1020-1101年),字子容,厦门同安人。  相似文献   

5.
卢璐 《青年论坛》2014,(2):145-148
唐代以来,在统治者扶持下,崇老崇道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特别是在唐玄宗时期,把道家道教推向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唐玄宗也成为第一个亲自注疏《老子》的皇帝,在《御注道德真经》和《御注道德真经疏》中,玄宗以“妙本”思想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研究《老子》中的政治理论,也就是“帝王理身”与“无为理国”思想。  相似文献   

6.
参觀遊覽過北京故宮的人,也許很少有人知道在清朝的盛世康乾(一六六二——一七二二年》年間,皇帝每年約有一半时间是在北京以北二百五十公里的承德離宮(避暑山莊)度過的。乾隆在離宮的另一個金鑾殿——蒙古包御營,於去年歲末復原落成。我有幸應承德文物局和投资修復這項古建築的單位——中国房屋开发公司的邀請,作為第一批客人來到这里,領略到御營的歷史風采。最近,蒙古包御營已正式開放,供國內外旅遊者觀賞。  相似文献   

7.
"大红袍"被当地人称作"乞丐茶",品味之后才发现,它其实是"乞丐的外表、皇帝的内身、菩萨的心肠"。南怀瑾先生在他的书中说,喝茶喝到中国的大红袍,算是喝到了顶尖。喝了武夷山的岩茶,其他的茶都不再想喝,好像没有了味道。  相似文献   

8.
皇后是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正妻,统摄六宫,母仪天下,地位极端崇高。按照皇家法度,皇帝选择、册立皇后有着严格的条件,如被选者须出身高贵和清白。为人正直,御下有方、符合人望等。后宫有森严的等级。不得僭越,为后为妃,其名分往往在入宫之际就已决定,改变的机会并不是很多,除非皇后失德、无子或虽然有子早天,有心机的妃子伺机夺位,必须具备充分的条件。但也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作家刘心武在一篇文章中讲过“皇帝补裤子”的故事,说的是道光帝喜欢穿湖绉制的裤子,有一回裤腿上破了一块,他不肯再做,便命内务府拿去补好。裤子补好送回来了,看上去天衣无缝,道光皇帝甚为欣悦,顺便问到花了多少钱,答曰:三千两白银。道光皇帝听了大怒。怒是可以理解的。就算湖绉御裤非同一般,也花不了这么多钱。但内务府官员却不慌不忙地解释道:“皇上所穿裤腿,系属有花湖绉,剪过几百匹,鲜有花头恰合者,是以如是其贵。”道光皇帝听了也无可奈何。 裤子坏了怎么办 ?有钱的扔掉重做一件,没钱的打个补钉继续穿,这是再容易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经筵制度沿革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分经筵的广义定义(汉代以降,皇帝亲自参加的学术活动)和狭义定义(北宋确立的,有专门法规保障,在专门机构组织操作下,由任专门官职的儒生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向皇帝传授儒家经典和历史知识的御前学术讲座)。考述经筵官在宋以前的渊源和设置。考述宋仁宗朝正式确立经筵制度后,经筵制度在金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的沿革,以及对周边政权朝鲜和越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家刘心武在一篇文章中讲过“皇帝补裤子”的故事,说的是道光皇帝平常喜欢穿湖绉制的裤子,有一回裤腿上破了一块,他不肯再在做,便命内务府拿去补上破处再穿。后来裤子补好送回来了,做工精细,看上去天衣无缝,道光皇帝甚为欣悦,顺便问到费银几何,答曰:三千两白银。道光皇帝听了大怒,严责穷究。怒是可以理解的,就算湖绉御裤非同一般,每条新裤的成本铆劲算去,值三十两银子吧,而这补裤费却相当于一百条新裤所费。但内务府官员却不慌不忙地解释道:“皇上所穿裤腿,系属有花湖绉,剪过几百匹,鲜有花头恰合者,是以如是其贵。”道…  相似文献   

12.
御帘,一个群峰迭秀、风光绮丽的小山村,透着一股灵气,一种神秘,静静地深藏在水秀山青的明溪县夏阳乡一隅。一条古驿道从山村中央穿过,像历史老人拽着层层岁月的烟云,轻轻地走过。有古战场的金戈铁马,在耳畔轰响,阵阵震撼着山川大地。有迷人的故事,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浸染。那是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段印记:游牧民族的杰出人物成吉思汗率草原铁骑席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踏响了大宋江山的每一处关隘。仓惶南移的宋室最后一位皇帝赵星,在宰相文天祥的护卫下,旌旗如云,向广东惠州逶迤而去。经过南剑州将乐县中和里鱼林村时,突然一阵狂风骤至,天昏地暗,日色无光。忽闻一声“唿喇喇”响,皇帝赵星顿觉一阵寒风扑面,原来是御轿的珠帘被狂风刮得不知去向。当时行色匆匆,也无处可寻,只得随大军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13.
绍言 《协商论坛》2008,(4):44-45
大禹死葬会稽后,即开始有了守禹陵、奉禹祀的活动,以后历时千年,承传不绝。祭禹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多种形式:或宗室族祭,或皇帝御祭,或遣使特祭,或春秋例祭。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颁诏保护禹陵,开始将祭禹正式列为国家常典。明清两朝的祭禹仪式和制度最为完备,典礼也最为隆重。明制规定,大凡皇帝登位.务必遣特使到绍兴告祭大禹陵。  相似文献   

14.
《春秋》2001,(4)
在山东省临朐县境内有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沂山,古称“海岱”、“海岳”,居五镇之首.是一座文化名山。历代许多帝王曾登封诏祭沂山。《史记》载,黄帝曾登封东泰山。舜肇州封山,定沂山为重镇。汉武帝亲临至此,令礼官祀之。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屡有增封,祀典不废。凡遇大典,如皇帝登封,或“天时不顺”、“地道欠宁”,皇帝亲临或派重臣到东镇沂山致祭,自汉武帝始,历代立御碑16幢。  相似文献   

15.
“敢给领导提意见的下级是个好下级。但是,能让领导听得进去意见的才算是高明的下级”。这是“皇城”里一位高官秘书的肺腑赐教及从政心得。提起古人能让皇帝听得进“意见”且仕途又通达的,不能不说说在隋唐两朝任职的“高明的下级”——裴矩。裴矩这个人极善于揣摩皇上,他抓住隋炀帝仰慕秦皇、汉武之功,欲吞敦煌珍宝之心,上劝君主:“盛世”拿下西域易如反掌。听得隋炀帝龙颜大喜,“日引矩至御坐”。皇帝这般待他,很快传遍了朝野,  相似文献   

16.
董春林  雷炳炎 《求索》2013,(7):54-57
北宋内藏诸库,主要包括左藏北库改名的内藏库、景福内库及内藏西库;南宋内藏诸库,主要由内藏库,以及易名为左藏南库的御前激赏库、左藏封桩库组成。这类库藏,因由皇帝委派内臣直接管辖,遂突显"天子私财"的财政性质,但其支援计司、支付军费、救恤灾祸,又体现出国家后备财库的性质。宋代内藏库的双重财政性质,既是周官内府与封桩余财的浅层名义,又是国库内外职能的具体表现。在皇帝私权控制下,内藏库管理上透露出内廷特征,对外朝财政的支援则突显出集中国家财权的特征。宋代内藏库形式化的借贷手段、隐蔽性的财权交换及外朝化的私财性质,折射出宋代皇帝通过天子私权谋求国家公权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古代中国皇帝将"九锡"(即九种特赐用物,如车马、衣服、朱户等)作为最高礼遇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国外,公元前的埃及金字塔中就发现了锡手镯和锡制朝圣瓶,日本、美国、德国、罗马皇帝也喜欢以锡制品作为酒具。而在中国,考古发现商代即有锡块和外镀锡层的虎面铜盔;唐代出现了锡金银制的锡杖,宋代已普遍使用锡器。在井底放锡板净化水质,用锡具盛装御酒,更是中国古代早有之事。永康锡雕(本地俗称"打镴"),是永康十大传统五金手工技艺之一。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18.
刘京生 《今日浙江》2009,(23):33-33
秋风和畅,碧波荡漾。位于太湖之滨,有着江南名镇和御茶之-都美誉的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格外爽气宜人。在万物葳蕤花团锦簇的碧螺景区,一处占地17.6亩,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投资3000多万元建造的江南茶文化博物馆和茶艺馆拔地而起,给水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备,  相似文献   

19.
在武夷山九曲溪的四曲北岸,御茶园对面,有处古渡口,叫平林渡。自古此处称为"小九曲",意即此处风景是九曲之精华。在这样一处舟楫往来频密、茶客络绎不绝的古津,还留下了有关茶文化的遗存,如摩崖石刻"庞公吃茶处"5个字,就是对康熙辛巳年间武夷山九曲溪畔茶事活动的记录。庞公,即题刻署名者林翰所陪游的建宁太守庞垲。  相似文献   

20.
现存易县龙兴观《唐玄宗御注道德经幢》刻于开元二十六年(738),是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唐玄宗御注道德经》碑刻。我们以此为底本,对《唐玄宗御注道德经》(简称《御注》)的多义词进行了初步探索。《御注》中出现的多义词数量可观,相比《道德经》原文,《御注》中的多义词出现了很多新的义位。这些多义词不同义位的出现可以从词在句中所属的句法成分、不同句法成分之间的相互制约及词在使用过程中的语言环境等角度获得解释。从语言的社会性原则看,玄宗《御注》中的许多训释并不科学,这一方面是由他个人的"理解"所致,一方面则与玄宗的语言学修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