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朋友、同志们: 你们好!俗话说:“一加生,二加熟,三回四回成朋友。”这是我们“互动平台”栏目开辟以后的第四回相聚了,称呼“读者朋友”应该是名至实归的。  相似文献   

2.
一语惊心     
老家有一小小寺庙,曰洪山禅寺。那是一幽静的去处。我不信佛,但我爱煞了去寺庙里读书散步、清净内心。 有一段日子,我情绪低迷在家小憩,忽一日,我想到了去寺庙走走,藉此涤荡内心的郁闷。 到了寺院,但见寺庙里香  相似文献   

3.
我想对你说     
沈哥:倾诉是人的本能。人活一辈子,会有多少话想对别人诉说啊,残疾人心中想说的话,自然更多更多。话语中包含的大都是两个字——真诚。沈哥我与朋友聊了这回,真的被朋友们的真诚所感动。朋友们请随我来,与我一同倾听这感天动地的真情诉说吧。  相似文献   

4.
张健 《人大建设》2010,(4):56-56
编辑同志:我表哥在我家寄住.他原来借了朋友一笔钱。今年他去外地打工后,他朋友拿着借条来找他要钱。他朋友我也熟识,因为人家急用钱,我也碍于情面,就替表哥把钱还了,借条我收回。现在,我找表哥要钱,他却不乐意还。请问.我能不能要回这笔钱?  相似文献   

5.
从来把约朋友喝茶聚会视为优雅、有质地、有情调的我,这回兴趣全转移到互联网上来了,每天趴在网上寻找和制造美丽信号,忙得不亦乐乎,神昏颠倒……在网上“摸爬滚打”一阵子,发现  相似文献   

6.
刘君 《当代广西》2009,(1):15-15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在这辞旧迎新的喜庆时刻,我谨代表桂林市人民向全区各族人民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向关心支持桂林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7.
这两天有件高兴事,《中国残疾人》杂志的记者竟然来到了我工作的社区,还和我一起走进了残疾人朋友家里,了解她的故事. 说起来这就叫缘分,作为芜湖市刑家山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近两年没少给这本杂志投稿,也发表了好几篇呢.可平时都是通过QQ和电子邮件与他们联系,这回不一样,见到真人了,我这心里特别激动,赶紧拿起相机,把这一幕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8.
小约尼在中国麦珍妮今天又交了个朋友。当我将我们的生活塞进6只皮箱时,想到不日将离开美国前往北京,我的心绷得好紧。这是我第三次去中国,但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不是为自己一个人,而是为我们3个人打点行装。我的中国丈夫大海、我们的儿子约尼和我就要回中国...  相似文献   

9.
到尼日利亚后的第二个星期天,朋友出去买菜,问我要不要二起去。想着来了快半个月了,大门都没出过一回,我立即欣然前往。  相似文献   

10.
不要夸我     
有机会来到广州著名的寺庙光孝寺。这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我坐在寺庙古老的榕树下听到朗朗的诵经声叭一座殿堂传出。一个浑厚的男中音领着几个清脆的女声。唱完后,正准备起身走,听到他们在聊天,引起我的好奇。男中音是寺庙的僧人,女声是前来送《地藏经》的居士。朗诵完后,几位女居士一边合上经书,一边纷纷赞叹师傅唱得真好!  相似文献   

11.
我身边有一些非富即贵的朋友,每次和他们在一块儿我就感觉比他们矮一截,我也想过上那种优越的生活,可没想到人一有贪心,这灾难人生也就开始了。1998年我和丈夫结婚后在娘家住了两年,2000年婆家给了4万块钱买房用。当时4万块钱买两室一厅是绰绰有余,但是我不满足,一心想和朋友攀比。就借了5万块钱,买了一个顶楼120平米的房子,住了三年又不满足了,我又借五万,换了一套在二层的、一百三十平米的房子,还带一个三十平米的车库,加在一起正好是一百六十平米。当时我还想,楼房是精装修,底下还有车库,这回这房子太好了,太随心了,我这一辈子都不换了,一辈子都不卖了,这一步都到位了。  相似文献   

12.
正国华说,当初有两位朋友强烈支持他离开长春移居深圳,我想我应该是其中之一。对于他人的重大生活选择不轻易表态,尤其不能替人拿主意,相信这不止是我,也是很多朋友的刚性处事原则。但在国华是否来深圳的问题上,我甘愿冒风险,二话不说就鼓励加鼓动。实际想想,也没什么大风险,最不济,他不适应,再回长春,折腾几个机票钱而已。因为我知道,像国华这种韧性强劲的家伙,放到哪里,  相似文献   

13.
何为好管理     
正我的朋友老周在老家开了一家草药店。有一段时间,他总是到东营的一个药商那里进货。另外一个朋友却告诉老周,那个药商做生意不讲诚信,不要与他合作。老周听不进去。后来,老周果然打了钱却没有收到货。最后几经周折,还找我帮忙,才总算要回那笔钱。老周很高兴,要请我下馆子。我说,他最应该请的人不是我,而是另外那个朋友。我是帮老周解决了问题,那个朋友却早早就发现了问题,只是老周没有听他的劝而已。一个企业里,是不是好管理,不是看解决了多少问题,而是看杜绝了多少问题。(摘自《中外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4.
我的台湾游     
林力 《台声》2008,(8):63-63
终于等到这一天 1988年,我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读研究生,临近暑假,我和台湾的家人约好假期由表哥来接我回台中雾峰探亲。可是当我通过朋友向当时台湾当局驻东京的办事机构打听办理入台手续时,却被告知除了须填写一些表格外,还必须写一份简短的“悔过书”。不论多简短,“悔过”是绝对不可以的。我因此取消了回台的计划,但我坚信,总有天我们能自由地往返于北京和台湾之间。  相似文献   

15.
沈哥:那天去理发,突然发现掉在眼前的黑发中已经有了点点银霜,一惊之间才意识到“沈哥”也老之将至啦!如何面对?心中茫然。好在,我还有《聊斋》中众多的朋友,朋友们恐怕也和我一样,对于将来如何养老,有不少的话要说。那咱们这回就好好地侃上一侃。 从朝阳红到夕阳红,是自然的规律,无论是正青春  相似文献   

16.
消失的家园     
每次回浙江老家探亲时,我的一位朋友总要羡慕地说:“你多好啊,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无论走了多远,总还可以回去看看!”  相似文献   

17.
探访双林寺     
周一渤 《台声》2005,(6):84-89
夏暑刚退,秋凉即生。在参加平遥国际摄影节逗留在古城的几日里,非阴即雨,没见过太阳几回面。摄影节结束了,房东老董热情地给我介绍说:“来平遥,不去看看双林寺和镇国寺,那算白来。”我说:“为什么?”他说:“你去看看就知道了。”这句话倒真的逗得我有点神往了。这天,阴云遁去,阳光明媚,我决定去双林寺一睹神采。于是,我在老董的指引下找了一辆三轮车往西出了古城,一路秋阳中,我的心儿早已游走在双林寺了。从平遥古城往西南行约6公里,穿过一条栽着两排高耸的杨树的林荫道,远远望去,便可见一座红墙碧瓦的寺庙掩映在一片树木葱茏里了。粗看之下…  相似文献   

18.
我看怒江人     
杨世光 《今日民族》2004,(11):64-66
怒江大峡谷的特有民族是傈僳、怒、独龙三种民族,我在那里有几个属于这三个民族的朋友,多是文学之友,有年长的,有年轻的,有同龄的。好多年前我曾在姓邓的傈僳族州长家里做客,他是个豪爽的汉子,虽然当着不小的官却待朋友特别平等和真诚,我回昆明时他邀我坐他的车并一直送我到我的家中,至今我还不时地想着他。我在他家喝过傈僳人特殊待客方式的同心酒,两人各用一只手端起同一碗酒斗着紧贴一起的嘴一气喝光,酒是泡制而非酿制的包谷酒,喝时不辣而舒服,却有十足的后劲使你晕乎乎站不住,但我觉得不是酒醉了我而是傈僳友情醉了我。我发现这里的傈僳…  相似文献   

19.
结缘     
2006年9月下旬,我应邀回祖国大陆参加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组织的国庆活动,然后在北京的朋友小毛家盘桓了三天。10月2日,中央四台的“海峡两岸”报道了一则令人悲痛的新闻:一辆载着大连地区观光同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日子,一连收到几个北京朋友手机短信,告知他们海南、广西等外地的手机号码。我回电话过去:"在北京呆着好好的,为什么使用外地号码?"回答大都是:要在外地呆些日子,会经常不在北京。说得轻描淡写、漫不经意。近日,有位外地朋友要在北京租房,他在网上挑到了一套理想的房子,让我见一下房主,确认房子的各项设施并代缴订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