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灿 《中国残疾人》2010,(10):57-58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是人们对草原的赞颂,是对内蒙古的向往。东起东经126度04分的大兴安岭,西王东经97度20分的阿拉善金色沙漠,横跨经度28度52分。东西相隔两千四百多公里,太阳都要走两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2.
草原的呼号     
草原沙化和嘎达梅林起义前一阵儿北京刮来沙尘暴时,我指着漫天黄沙对友人笑称,我认识那些黄沙,它们来自我的老家——沙化的内蒙古草原。友人也笑说,可能就是你弟弟在家门口扬沙子呢。我弟弟倒没那么大本事把沙子扬到北京来。可的的确确弟弟他们这一代、上一代或更上一代农民们——原居住牧民转为农民者和内地涌入的农民,开垦草原,使蒙古草原大面积沙化,造成如今的沙尘暴频频袭击北京和内地,以及更远的台湾和日本岛。我深为自己的家乡“贡献”了这么多疯狂的尘沙而惭愧。也深为全国八大沙漠沙地中内蒙古就占了四席而不安。那些从西至东  相似文献   

3.
人大代表赛拜提汗说:畜牧业是我区经济优势之一,但发展速度较慢。很多牧区存在富裕户少、贫困户多、医生少病人多、人才少、资源多等几多几少的情况。要提高牧民整体素质,发展畜牧业经济,必须改变落后的游牧方式。要把定居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建议政府设置牧民定居办公室人大代表托乎塔尔汗说:牧业发展速度不够快,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草原保护没搞好,草原建设没搞好。自治区水利厅是农田水利厅,但不重视草原水利建设。应该一手抓农田水利,一手抓草原水利。要草原建设和定居工程并举,作为系统工程来抓。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小康》2007,(9):6-6
沙漠革命——期待更好的政策我是一个畜牧业工作者,看完贵刊第八期《沙漠革命》后,更愿意全身心地投入草原开发事业。文中提到的具有明显地方特色、又极具科学道理且造价低廉的生物固沙措施——网格固沙,宁夏沙坡头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大面积地使用了,包兰铁路中卫段就是全靠这种方式固定了流沙保护了铁路和黄河!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视野下的草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华文化应该包括草原文化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东西横跨“三北”(西北、华北、东北),位于中原、中亚与欧洲的中介地带。其主要地貌特征为草原及草原环绕中的森林、沙漠。这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故乡,在这片神秘而广袤的土地上,自古以来曾经繁衍生息过东胡、匈奴、柔然、突厥、回纥、鲜卑、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二十多个草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特色鲜明的草原文化。是草原文化和游牧文明的世界性发源地和集成地,也是“一体多元”中华文化组成重要源流地之一。在中华文化的区域板块中,最具有世界性品格…  相似文献   

6.
孟捷 《思想工作》2005,(4):29-29
2005年内蒙古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张熟悉的面孔映入了人们的眼帘,“哎,这不是齐峰吗?”一曲《浪漫草原》不仅留住了人们的耳朵,也留住了他们的心。齐峰:我和草原约定一生“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相约云寻找共同的根......”听过这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的人,恐怕对于歌者齐峰并不陌生,这个生于草原青城呼和浩特的蒙古族小伙子把对家乡、对草原的眷恋全部融入了 他的歌声当中,引得众多听者为之着迷同时,也记住了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7.
秋雨沙坡头     
黄健 《当代广西》2008,(20):58-58
人们说沙漠是终年不下雨,但2007年9月的初秋,我在宁夏沙漠上的沙坡头却经历了一天的大雨。初秋的银川,气候已经十分凉爽。早餐后沿着京藏高速公路前往宁夏中卫的沙坡头,沿途是一片绿荫荫的杨树林,远处的田野种植了大片的玉米,还有水稻,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初秋呈现一派美丽的景象。路过雄伟的母亲河——黄河,平缓的河水从宁夏的中卫流过,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  相似文献   

8.
窗外那轮冷月,宛若为大地布下一层寒霜,让人感觉冬夜越发清冷起来。案头一盏亮灯,桌上一杯香茗,陡觉冬夜变得暖意融融。手捧友人从石家庄捎来的2003年第2期《太行文学》,凝视封底图片《月亮湖夕照》,思绪顿时飞向“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坝上草原,停驻在高原湖泊那一汪如镜如月的清水畔。照片是我那年秋日的一个黄昏拍摄的,此后那无垠的辽阔草原、梦幻般的月亮湖,就数度在我记忆的底片里曝光,那次美丽的邂逅,犹如一支小夜曲常常萦绕在我的心头。我确信自己是把整个草原和月亮湖带回了家。(一)那年秋天,我们20多个一直生活在冀中平原,从没见…  相似文献   

9.
十年前,我第一次见到沙漠。两个月的时间甲,我去了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甘肃省临泽县、腾格里沙漠东南部的宁夏中卫县和内蒙古奈曼旗。漫漫大漠一望无垠的黄沙带给我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然而,当我走进一户被沙漠逼得离开原住地的人家;当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向我介绍人类正面临着怎样的沙漠化威胁时,我对沙漠奇景的惊叹遂变成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虑——中国荒漠化面积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远高于世界平均四分之一的水平。据统计,中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区域仍以每年Z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近…  相似文献   

10.
在我旅行过的地方当中,只有勃隆克使我深情眷恋,因为它的独特与迷人令我魂牵梦萦。勃隆克,蒙语"圆形"的意思。它风光迤逦,集草原、湖泊、沙漠于一体。天远地偏,人迹甚少。但对于一个在喧闹中生活太久且深感疲倦的我来说,它却是人间的天堂。它不染尘俗的苍凉与静美,勾勒出令人心旷神怡的淳美风光。倒坐在奔驰的敞蓬车上,天上如絮的云朵随着飞快的车速仿  相似文献   

11.
一、当前我旗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东部,民族以蒙古族为主体,占全旗总人口的68.4%,经济是以草原畜牧业为主体的纯牧业旗。美丽富饶的西乌珠穆沁旗草原是锡林郭勒盟草原最华丽的地段,也是唯一汇集内蒙古九大类型草原的地区。我旗现有蒙  相似文献   

12.
走进月亮湖     
在我的印象里,沙漠是苍凉的、粗犷的、空旷的、野性的、干涸的、磅礴无际的。当我走进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腾格里达来沙漠腹地的月亮湖之后,我才知道,这些印象不是沙漠的全部。  相似文献   

13.
美国西部从犹他州以西至加利福尼亚州以东 ,是一片广袤的沙漠地带 ,面积约1 7万平方公里。在最近的 8年里 ,我曾有机会两次穿过美国西部大漠。一次是在1 992年 ,我从犹他州的盐湖城西行至洛杉矶。一次是2 0 0 0年 1 1月 ,我由洛杉矶往东至赌城拉斯维加斯 ,然后又折返米德湖。我领略了大漠的风光 ,目睹了 8年来所发生的变化 ,头脑里思考的问题是 :且看美国人如何进行他们的西部大开发 ,或许可供中国西部大开发借鉴。沙漠奇观记得 8年前 ,我和家人从盐湖城出发的时候 ,充满了对沙漠的憧憬和想象。我们从来没见过沙漠 ,想象中的沙漠一定跟文学…  相似文献   

14.
恩格贝简介     
《理论学习与探索》2008,(5):F0003-F0003
“恩格贝”是蒙古语,意为“平安、吉祥”,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库布其沙漠腹地,这里曾经水清草茂,牛羊成群,然而由于战争和过度的垦牧,美丽的草原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  相似文献   

15.
李加洞 《前沿》2015,(3):15-19,79
随着"一带一路"的兴起,丝绸之路的扩容势在必行,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形成,但国内学界对于丝绸之路右翼-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问题的研究不足。本文旨在通过考察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背景、俄罗斯因素、政策基础和物质支撑力,分析构筑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可行性。根据内蒙古在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地位和角色,指出内蒙古必须变向北开放为向西和向东开放;应延长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西两翼;谋划一条"哑铃模式"的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构筑一条多点、多线汇聚欧亚铁路大通道的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一座美名远扬的新城在新疆,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被誉为"空中草原"的那拉提风光,有因电影《肖尔布拉克》而闻名的酒乡,有神奇遥远的天马故乡昭苏高原,有芳香浪漫的薰衣草庄园,有喧嚣一时的丝路名城阿力玛里,有乾隆皇帝亲笔书写的象征国家统一的格登碑??既有雪山冰川、草原沙漠的塞外风光,又有条田阡陌、渔舟唱晚的江南秀色,还有历史厚重、内涵独具的人文景观。是的,这里就是新疆的伊犁。本文要介绍的是这里新诞  相似文献   

17.
袁溪 《思想工作》2005,(3):30-32
上世纪60年代,草原母亲用她博大的胸怀接纳了3000名上海汉族孤儿,用无私的母爱,含辛茹苦地把这些“国家的孩子”抚养成人。今天,远在南国的广东,有一群热心人组建了“草原爱心”助学活动,计划扶助3000名失学的草原孩子重返课堂,现已资助1300多名贫困学生。参与“草原爱心”活动的队伍由最初的几人壮大到现在的七、八百人,爱的火炬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传递,塞外、南国共同弹奏着爱的琴弦。  相似文献   

18.
沙漠深处     
沙漠深处我没有去过,但在我的想像中不但要有风卷沙舞,而且还要有与风沙抗争的人。他们应该是身着盔甲、所向披靡的勇士,可以豪唱顽强生命力的赞歌,可以笑傲自然界残酷无情的一面。战友郭永春最终走向了沙漠深处,而且携妻扎根。这种悖逆常情的举动犹如沙漠一夜之间化为绿洲,让每一个知情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郭永春与我重逢于青城的时候,分别已时隔两年。他是踏着有草、有石、有沙的土地走来的,一路风尘,环境在他脸上刻下痕迹若隐若现。我问他,边防的生活感觉怎么样?是在沙漠深处吗?那时我工作在一座很气派的办公楼上,远大中央空调正从一…  相似文献   

19.
调水治沙 兴亡所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上没有敌人能灭亡中国 ,能灭亡中国的是日益扩展的沙漠。沙尘暴是沙漠的前奏 ,沙尘暴频繁发生 ,就证明沙漠不久降临。看见了沙尘暴 ,即是听到沙漠走近的声音。不要以为沙漠离我们很遥远。不 ,沙漠就在眼前。1 988年我们到多伦考察 ,早晨起来推不开门 ,门被风吹来的沙堆堵住了。当地老人说 ,5 0年前 ,沙漠离多伦几十公里 ,多伦在北京正北 1 80公里 ,据此推算沙漠到北京约百年。故我们发出呼吁 :如不制止 ,百年后毛主席纪念堂将成为沙漠中的孤坟。当年成吉思汗路过伊克昭盟 ,山青水秀 ,把马鞭扔在草坪上说 :“我死后就葬在这里 !”后人尊…  相似文献   

20.
<正>30年前初见沙漠时的倾心倾情,至今没有改变。越接近沙漠,越了解沙漠,他越觉得沙漠可爱。如果让他重新选择一次,他依然无悔。夕阳西下,毛乌素沙漠在落日的余晖下闪着金边儿。30年前,他第一眼看到沙漠,便觉得遇上了此生的"情人"。当了6年中专老师的他重新当起了学生,求学考研,把研究沙漠、治理沙漠变成自己一生的课题。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站长屈建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