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古风缱绻,岁月深情,西塘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惆怅,西塘很容易让人喜欢,因为这里有他们由古而今自然绵延的真实生活,有原住民三餐一宿的日常起居和平实朴素的心态。年轻时读戴望舒的《雨巷》,悠长的小巷子、湿漉漉的石板路,南国水乡幽深的意境就深深印在脑海里。恰好我到西塘的当天也下毛毛雨,雨丝细微不用打伞,感觉像是微风拂面,湿润清  相似文献   

2.
陈康 《今日浙江》2012,(7):58-59
春风拨动心弦的时候,梦里晕染出一个水乡的名字,那里,晨雾弥漫,杨柳依依,小船荡漾。人行水上,忽听岸上人家的木格子窗咿呀推开来,恰是姑娘的笑脸。西塘——那般清新的情味,令人留连。船在西塘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3.
活的水乡     
古镇西塘,地处杭嘉湖平原嘉善县北,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之称。到元代,初步形成市集,至明代时已是颇具规模的市集了。西塘以河网交错,湖光水色,水虾鱼菱构筑而成的多情多姿的水乡风情为特色。远眺水乡,白墙墨顶,舟影波光,在薄雾的晕染下恰如一幅淡彩的宣纸画;走进古镇,廊棚苍老,弄堂幽深,  相似文献   

4.
过去人们只知道江苏的周庄和同里。当兴致勃勃的四方游客在周庄的沈厅和同里的退思园流连忘返、照相留念的时候,他们很难想象,就在他们南面20多公里的地方,还有一座历史更悠久、总体保存更完整、区域面积更大的水乡古镇——西塘。据明代正德《嘉善县志》记载,西塘“晓市之盛,官设征商局于上”、“贾舶鳞集”。明代西塘诗人周鼎在《西塘晓市》一诗中云:“旭日满清川,翩翩贾客船。千金呈百货,跬步塞齐肩。”可见那时的西塘已经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繁华市镇了。明宣德年间嘉善  相似文献   

5.
印象西塘     
江南古镇众多,各有风韵。近日造访被称为吴根越角的浙江嘉善水乡西塘,感觉甚好。西塘是一轴画。漫步千米烟雨长廊,移步换景,一侧是市井生活图,居家老人的吴侬细语、走家串户的花猫、炉灶上蒸鱼煮  相似文献   

6.
南湖之舟     
嘉兴概况嘉兴,江南水乡的一座文化名城,素有“鱼米之乡”、“人文之邦”美称。市城处于钱江、东海、太湖、运河交会之地,水道长13000公里,水网纵横,通衢南北,更有水乡乌镇、古镇西塘,到处是田园般的妩媚风光。嘉兴,绵延7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发祥地。自唐宋以来一直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外贸口岸,这里,文化积淀深厚,历史名人辈出,沈钧儒、王国维、茅盾、徐志摩、金庸,皆声震遐迩。  相似文献   

7.
荣荣 《今日上海》2009,(3):60-61
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离上海,苏州,杭州都在100公里以内。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西塘在唐、宋时期就已形成村镇,到了元、明朝时,西塘凭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和水道之便,发展成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集镇,窑业、米市、食品、制陶业等行业日益兴旺。  相似文献   

8.
一连下了几天雨,周庄的石板路湿漉漉的,走的人多了,也就一地泥污,所以一下车,我们就踩着一脚泥水。我是陪同台湾作家陈若曦、廖辉英、曹又方等一行人,由上海去周庄的。这些年,周庄声名鹊起,说是“中国第一水乡”,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料说,那是建于宋代的典型的江南古镇。镇外湖荡环列,镇内河道纵横,古拙的石桥横卧水上,古朴的房舍错落其间。  相似文献   

9.
南月一低下头。她在他(茅草根)腿上掐了一下。她完全明白他的心绪。这个人,你别看他为所欲为满不在乎.暗地里是个醋坛子。这一掐.让一个看得清清楚楚,不但清楚那动作,尤其清楚那情意。当然也就清楚了这一对男女的——关系。 这个人是茅草根的姨妹,叫东方  相似文献   

10.
郑侠(1041-1119年),字介夫,自号“一拂居士”、“大庆居士”、“西塘老人”,北宋福清海口镇覆釜山下人,后迁居福清县西塘。嘉祜四年(1059年),郑侠之父郑翠任江宁(今南京)酒税监。6年后,郑侠到父亲任所附近的清凉寺“闭户苦学”。王安石“每称之”,还派学生杨骥为郑侠陪伴。  相似文献   

11.
从上海出发,便是温润的水乡,江苏的,浙江的, 经过无数行者传扬而著名起来。一些是远古至今久传美名之地,比如南京,比如扬州,比如苏杭。一些是久已存在,才被发掘出来的,比如周庄,比如乌镇, 比如西塘。从成都出发,处处都是风景。这里是川藏线的起点,自驾走西藏是无数人的梦想。而走出成都,与甘孜、阿坝的藏族相遇,没有踏上西藏的土地,也恍若感同身受。从成都出发,只半天的时间,但可在雪山脚下的山路上盘旋。清风掠过,迎合内心的行程,就在车轮下延伸开来。人间味道是清欢,不必做狂喜状,清清淡淡地去, 清清淡淡地归,一场旅行,就是生活的一个章节。  相似文献   

12.
西塘印象     
西塘之行,纯属偶然。应朋友之邀赴上海,查所乘火车路线时发现需经过嘉善,于是乎计划好在嘉善下车去西塘。  相似文献   

13.
江南水乡被称为最有中国味的地方,在那阡陌纵横的水道上小桥边养育了低聆着吴侬软语的粉色,历史的陈旧和传统的秀美让人魂牵梦绕。去过周庄的人都说周庄很美不去可惜,但我觉得如果不到枫泾古镇,更是一种遗憾。枫泾,与周庄、同里、西塘、马镇、南浔等,并列为全国六个著名江南水乡古镇。这儿是让人返璞归真的栖息地,它的民风“淳朴”,也没有周庄、西塘那么重的商业气息。早晨在“幽静的长廊”上“走走停停”,中午“傍水吃饭”,然后“打打瞌睡”或者“找个茶楼,喝喝茶、磕磕瓜子”,慢慢感觉——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一家4口人住这么大的房子,简直像在做梦。”今年37岁的越 南归侨罗氏香走进宽敞明亮、100多平方米的新套房,手指掐了掐胳膊, 她笑了。 福建宁德东湖塘华侨农场14栋楼房 的华侨新村645套新居一套套落实到户, 2700多位归难侨迎来一个温暖的冬天。 福建省政府投资近7000万元建设宁 德华侨新村,这仅是轰轰烈烈的全国华 侨农场安置归难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旅美杂咏     
拉市郊游 术耘锦绣繁华我管地城光山色诸般好层林碴翠黍粮香难认他乡是故乡月夜乡思 ÷∈耘乡愁缕缕复丝丝凉月半窗斜照影意绕魂牵夜梦迟频掐十指数归期异城听雨 艾灭秩万木丛中一叶楼 晚来雨急草萋萋成溪檐滴归河海①一夜奔流长岛西一往下河:密西西比河,海:加勒比海一旅美杂咏  相似文献   

16.
时至8月,新一年高考招生已尘埃落定。在今年的暑期高考招生话题中,“掐尖”成为公众眼中的热词。有港校来内地“团掐”,也有内地高校的“互掐”、“对掐”,一场“掐尖”大战不啻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高校“掐尖”,是对是错,“掐尖”是促进了优秀人才的培养还是分数至上的面子工程?本期“观察”栏目邀您一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2008年,一件从海外回流的清代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多穆壶"(一对)在中贸圣佳春季拍卖会上以9072万元拍出,创造了珐琅器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仅仅两年后,一对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在香港拍出1.1亿元,重新改写了珐琅器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这一对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乃皇家御制香炉,传世品中双鹤香炉仅此一对,曾为19世纪英国富豪阿尔弗雷德·莫里森(Alfred Morrison)的放山居(Fonthill House)之旧藏,为存世孤品,也是传世珐琅器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18.
江寿国 《前沿》2012,(12):165-166
掐丝珐琅画脱胎于古老的景泰蓝工艺品,是将宫廷御用珐琅技法移植到画板上的特种绘画。它既可以属于工艺美术范畴,也可以作为绘画的一个新品种,具有工艺美术和绘画的双重属性,是绘画和工艺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本文从掐丝珐琅画的独特性,强调传统工艺景泰蓝的时代特色,提出掐丝珐琅画作为新画种的论证,对于中国掐丝珐琅画艺术在当代应该有怎么样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嘉兴,一座拥有典型江南水乡气质的城市,一片孕育了乌镇、西塘这样因水而美的土地,近些年来却一次次陷入了水质性缺水的窘境中。  相似文献   

20.
封面人物     
周向阳,嘉兴市人大代表,嘉兴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嘉善县文化馆副馆长。20年前,他的处女作《月是故乡明》,使他在浙江省青年摄影展上崭露头角。这以后,摄影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的作品《传家宝》、《西塘的老人们》、《迷人的西塘之夜》等,频频在国内外摄影大赛中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