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由于发展史观以及“文言一致”自身“言”直接成“文”这一字面幻象的影响,许多人未能认识“言”与“文”均是为建立近代国民国家所“制定”(胡适)、所“独创”(矢野龙溪)而非固有,更未能深刻认识其核心是为引进西方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而进行的“话语”建树。本文旨在通过对中、日两国“文言一致”运动的对比分析,建构亚欧参照体系,透过幻象剖析其实质,从而为全球化语境下正确解读文学作品,为重新认识国语和国文学的凝聚力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日本近代的“公德”“训言”,是对近代日本国民遵守“公德”规则、规范的行为指导,并且以简单易记、容易理解、便于操作的表达方式体现。日本近代“公德”“训言”,是近代日本政府重视“公德”提升的产物,是落实统治者国民道德教育方针的手段之一。日本近代“公德”“训言”,其主要内容包括“消极公德”的“训言”和“积极公德”的“训言”。“公德”之“训言”以“训言”的方式告诫国民要有所不为、有所为。日本近代“公德”“训言”,是与道德的其他“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道德诸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道德诸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日本近代“公德”“训言”以及道德的其他“训言”,对于促进日本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对于提高整个国家的“公德”水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炯基 《当代韩国》2005,(1):43-47
一国家均衡发展的未来展望 国家均衡发展战略是"参与式政府"三大国政目标之一.三大国政目标分别是"站在国民一边的民主"、"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时代"、"和睦相处均衡发展的社会".四大国政原理之中包含着"分权与自主",第十二届国政课题也包含着"地方分权与国家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契约主导制度、行政主导制度和国民权利与自由三个维度对中俄两国的"转轨度"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文章通过综合转轨度指标和转轨速度分析,指出了中俄转轨的四个基本差异:一、就转轨度而言,由于俄罗斯有较高的起点,其得分大多数时间高于中国;二、就制度建设稳定性而言,中国显示出平稳渐进的特点,而俄罗斯则大起大落;三、就转轨各个维度的耦合而言,中国三个维度的走势相当一致,而俄罗斯的三个维度的数据则有明显的背离;四、从最终结果来看,截至2003年,中国的转轨度指数已经超过俄罗斯10个百分点,就是说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方面确实已经走在前面.这不仅表明渐进的转轨方式优于激进的方式,而且表明三个维度不能各自单项独进,市场化、政府改革和国民对改革实惠的分享必须步步耦合,才能保证经济转轨既稳步又快速地前进.  相似文献   

5.
2005年月5日和6日,中国鲁迅博物馆与韩国鲁迅研究会(筹)以及沈阳师范大学、春风文艺出版社在沈阳师范大学隆重召开"现代东亚语境中的鲁迅研究--中韩鲁迅研究对话"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亚太地区的区域制度化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太地区的概念 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亚太地区最初于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当时有提议组建一支"太平洋"的力量来回应欧洲统一市场的进一步巩固.有提议提出,由太平洋地区的五个发达国家--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美国--建立一个太平洋自由贸易区(PAFTA).随后,其他一些观点也发展起来,其中最重要的即为建立太平洋贸易与发展组织(OPTAD),即在太平洋地区建立一个类似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机构,其原因是上述五个国家不能就自贸区达成一致.OPTAD还可以将新兴的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也容纳进来.  相似文献   

7.
中国点心在泰民族中的传播呈现阶段性的不同.唐代以前,泰族先人百越人在与汉人杂居时,引入源自中原的米线食,冠名"中国点心"--"可浓津";唐代以后,中国蓬勃发展的点心文化随着华人移民传播到东南亚,以闽南肉面和潮州馃条为代表,逐渐在暹罗推广,闽南话"肉面"和潮州话"馃条"被借入泰语;晚清广府以点心为主要内涵的广式饮茶文化推动中国点心在泰国的传播,粤语"点心"留在泰语中成为语言印记.各阶段传播的中国点心均在20世纪50年代泰国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之后才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2001年,对于新加坡来说,是真正迈入新世纪的新起点.11月23日,吴作栋总理和李显龙副总理领导的内阁宣誓就职,标志着新加坡新一届政府正式成立.新领导层将拟定和实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决心把新加坡打造成一个创新的国家--一个适应新世纪发展和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新新加坡".  相似文献   

9.
海外华商网络在广东"走出去"战略中的功能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企业"走出去"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实现自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广东企业"走出去"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同时又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海外企业未能顺利实现其经济效益,进而影响广东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效果.鉴于海外华人经济的特性,本文分析了华商网络在广东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功能与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利用华商网络的建议,以服务于广东的"走出去"战略进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关系备受世界关注.近年来,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频频产生摩擦,双方对区域合作机制的认知也存在差异.一些国外学者借机鼓吹"中国分裂东盟"论,把当前东盟内部的不和谐全部归咎于中国,认为中国有意分裂和边缘化东盟.通过对相关观点的分析和解构,可知"中国分裂东盟"这一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一方面,东盟正在发展为一个更加团结的共同体,东盟的"中心地位"通过坚持内部合作和发展对外关系得到了双重保障.另一方面,中国依然需要一个团结和有作为的东盟为其发展提供经济、安全、战略等方面的支持,因此中国不可能也不会分裂东盟."中国分裂东盟"的论调之所以会有一定的市场,实际上反映了东盟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正在加剧,中国—东盟关系遇到了新的挑战并进入"瓶颈期"的现实.这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双方经贸关系发展的动力不足,有关南海问题的纠纷常态化,东盟未能及时适应中国积极有为的对外政策,中国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加深了东盟的恐惧与不安,中美关系调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以及东盟各国国内政治进入复杂多变的状态等.为了推动中国—东盟关系的健康发展,疏导和化解东盟对中国崛起的焦虑,既要提升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水平,也要管控分歧以稳定南海局势,还应重新调整与变化中的东盟相处之道.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后美国的文化悖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世达 《美国研究》2004,18(2):40-57
本文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揭示了美国在"9·11"之后作为"新帝国"在一系列问题上所面临的文化矛盾其帝国地位与其基本的民主价值观之间的矛盾;美国重新审视其社会的开放性,而实行一个较为强硬的移民政策,这对美国社会的根本特点--移民性--构成威胁;总统权力扩大,行政与国会之间的权力制衡受到了挑战;在理念上,美国政府可以反恐的名义而限制公民自由,可以说限制了美国价值中的核心部分;国际恐怖主义所宣称的宗教性,以及美国文化内部的宗教冲动,使美国处于十分尴尬的文化困境.本文指出,美国所面临的种种文化悖论从表面上看源于其反恐所采取的战略,即美国不是依靠现行的国际机制采取政治的手段,而是采取先发制人的单边主义的军事手段来对付国际恐怖主义,但其深层原因则是韦伯所谓的"攫取型道德"、天赋使命感,以及普世主义的美国主义.  相似文献   

12.
西方的"苏联学"是一个庞大和繁杂的体系.在西方/美国的"苏联学"、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以及美国对苏政策三者之间寻找交叉点和互动处,有助于为进一步研究冷战以后西方的俄罗斯/欧亚研究和对俄政策奠定基础.乔治·凯南和马丁·马里亚分别于1947年和1990年以"X"和"Z"为笔名发表的长文,不仅代表了战后西方苏联研究的起点和终结,也构成了学界与政策界、地区研究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之间的交叉和互动点.在前苏联问题上,学界与政策界的互动不一定合拍,有时甚至南辕北辙.43年间,美国的对苏政策一直具有极其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信奉现实主义的凯南被边化,美情报界也因此对苏屡屡误判.相比之下,西方苏联学界的主流却日益学术化,多以"正常"眼光看待前苏联,其中不乏马里亚认为的"亲苏"倾向;Z文对前苏联的笔伐和近乎完美的预测,其实也是对西方和美国苏联学的大批判,尽管这一批判在一定程度上不甚公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以应对中国崛起为目的的美欧"跨大西洋对话",指出美欧在对华关系上的一致与分歧.文章认为,美欧"跨大西洋对话"是中美欧三边关系的晴雨表.在此三边关系中,美欧关系仍是最紧密的一组双边关系,中美欧之间尚存在较深的分歧与猜疑,而中美关系则一定意义上使中欧关系复杂化.美欧"跨大西洋对话"对中国及中美欧三边关系具有深刻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跨大西洋对话"的积极影响,中国在处理对美、对欧关系问题时,就要着重加强中欧关系,并进而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9·11"事件提升了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双方达成设立新的俄--北联合理事会及"北约20"机制的协定.对于俄罗斯来说,与北约关系的接近不仅可以阻止北约第二轮东扩的推进,还有可能通过发展与北约的关系来达到融入欧洲从而融入世界的目的."9·11"事件后,北约东扩将继续向前推进,目标是中东欧及波罗的海国家.但未来北约东扩的推进也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俄国学在阿·克尼亚泽夫撰写的<谁发动了"郁金香革命"--2005年吉尔吉斯政变纪实>(莫斯科2006年版),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吉尔吉斯政变的全过程.主要内容包括政变过程、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美国的干涉、制造社会舆论、部族的传统基础、强力部门的软弱、阿卡耶夫沽名钓誉的苦果、新领导人的组成、对华关系与上海合作组织等.  相似文献   

16.
由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和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北京大学亚太论坛--朝鲜半岛与东北亚和平发展"学术会议于10月26日下午在北京大学拉开帷幕.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亚太研究院院长何芳川教授在论坛开幕式上致开幕辞,韩国前驻华大使权丙铉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参加本次论坛的有来自韩国国会21世纪东北亚研究会、东北亚研究院、首尔大学、高丽大学、汉阳大学、东国大学、关东大学、韩国日报社以及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延边大学、山东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等大学及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17.
从"热那亚事件"看"反全球化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全球化与全球化是一个事物不可分割的两面.冷战结束后,世界矛盾的发展演变刺激着"反全球化运动"的高涨.本文试以"热那亚事件"为背景,对"反全球化运动"的起因、概念和特征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准入"、"门槛"、"壁垒"之类词汇,竟能堂皇言之,作为限制拥有人身自由的国民的办法,这本身就是一种耻辱。深圳市政协委员、副检察长唐泰来近日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设置生存环境壁垒,达到驱离人口的目的,使一些外来人口主动离开,寻找更适合自己生存、  相似文献   

19.
"金三角"毒品形势的变化与国际禁毒合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稚 《当代亚太》2001,(9):41-45
世纪之交东南亚"金三角"毒品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毒品产区北移并扩大,毒品生产多元化、合成化,出现新的贩毒集团、贩毒通道和毒品集散地等,从而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危害.金三角次区域国家迫切需要在执法、替代发展、协调机制、资金筹措、情报交换等方面全面加强国际禁毒合作.  相似文献   

20.
东亚经济区域化:"轴心"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乃新 《当代亚太》2004,(11):33-36
制度导向型区域经济一体化中,"轴心"意义重大.战后地缘政治在欧洲促成了"法德轴心"的形成,在亚洲则未能形成"轴心",以至欧亚经济区域化的路径和水平差异巨大.目前,东亚经济区域化仍处在合作层面,但已出现整合趋势.本文从"共同体"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的一般特征出发,探讨了重构东亚区域经济整合"轴心"的难点和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