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与社会权利是人权中必不可少的权利.但由于其规范的模糊性和实现的艰难,多年来一直备受质疑.通过对《司法保障人权的限度--经济和社会权利可诉性问题研究》的研究,再次说明经济与社会权利的人权性质和它的可诉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谛  汪亮 《理论导刊》2007,(8):101-103
高校在对学生实施开除学籍的处分中,高校是法律法规的授权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与学生之间形成的是外部行政法律关系。学生对高校给予的开除学籍处分不服的,可以提起诉讼,即高校处分权具有可诉性。  相似文献   

3.
4.
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大多数对内部行政行为规定了相应的行政救助和司法救济,体现了司法最终救济原则,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权利。从我国目前的国情分析,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行不仅具有必要性还具有可能性。因此,应对内部行政行为进行最低限度的程序制约,对行政机关违反正当程序原则的内部行政行为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行为可诉原则。但有许多因素影响政府信息公开行为可诉性的完整性,有理念层面的,也有制度层面的。从制度层面上看,有法律制度上的,也有队伍建设上的。从法律制度上看,有程序上的,也有实体上的。  相似文献   

7.
王瑛 《学理论》2012,(18):72-75
主动公开信息的行为具有有限的可诉性,应从程序上保障第三方救济的权利。被告在诉讼中负有举证责任,但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举证应允许被告补充证据;对于信息不存在的证明,原告应该提供信息存在的初步线索。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可以借鉴美国的秘密审查模式,进行不公开单方审理。对于不予公开信息的司法认定,应基于法益判断进行利益衡量,以使申请人权利与第三方隐私权、商业秘密、国家保密权等权利达到相对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否具有可诉性,一直是学术界众说不一的热点问题,实践中的操作也较为混乱。根据行政法基本原理和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通过分析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行政确认行为,符合《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可诉具体行政行为要件的规定,并且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并不矛盾,最后得出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因用人单位拒缴、欠缴或迟缴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的案件呈上升趋势。但是,如何处理此类争议却始终困扰着劳动者。本文拟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社会保险费征缴问题的相关规定进行梳理,分析该类争议是否应属于人民法院的受理范围,即“可诉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调查所掌握的基本情况,本调研报告针对进一步实现和维护农民法律权益提出五项建议。选择农民最需要、与农民生产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法律知识和观念作为宣传重点,以法制宣传、集中培训、现场教育等为主要形式,搞好普法工作,真正让法律进乡(村)。依法进行调解,充分发挥调解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切实推行《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真正实现男女平等。推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保证老有所养。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组织,确立和保障农民的自治权利。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9,(11)
市场中介组织是一种新兴的社会主体,它以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为自己的目标,通过承担法律赋予的监督、鉴证职能,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场中介组织作为学界研究的理论热点之一,存在不少法律问题。本文首先对市场中介组织的界定进行讨论,确定它的定义。其次,通过研究其作为经济法主体的适格性,得出作为民法与行政法主体存在不足。分析市场中介组织的产生、宗旨和功能等,确定将其归为经济法调整。最后分析其经济法属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仍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刑事犯罪高发期和对敌斗争复杂期",由于执法环境恶化、法律法规对民警执法权益保护力度不够、维权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民警在执法中遭受不法侵害的情况突出,主要表现在暴力抗法、诬告错告、辱骂威胁等方面。督察部门有维权的法定职责,应从营造正面舆论环境、提高执法工作质量和标准、提高民警执法水平和防范能力、丰富创新维权手段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公安维权工作机制,确保公安机关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基本原则是我们理解行政诉讼制度的必要前提。一直以来,行政法学界没有对行政诉讼基本原则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宪法原则或共同原则代替行政诉讼基本原则,这对我国行政诉讼理论与实践形成了十分明显的制约。行政诉讼基本原则应当包括司法审查权原则、对原告方的特殊保护原则和诉讼当事人利益权衡原则。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提速。随着农民大规模进入城市,横亘在城乡之间的二元体制逐渐为城市权利所瓦解。由于土地的集体所有,长期以来农村的集体耕作与农业生产启发了农民集体权利的形成,因此,在这场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化移民过程中,农民进城体现为个体城市权利的实现,本质上却是集体城市权利的实现。为了维系城市的空间安全,城市政府通过积分落户等城市政策实现农民的个体权利,但是这一政策事实上形成农民精英的个体抽离,从而削弱了农民集体性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关于私法环境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权意义上的环境权的确立,为宪法环境权的确立奠定了道德基础.宪法环境权的确立实现了从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的转化,使环境权这一基本人权得到根本大法的保障.宪法环境权概念的确立固然重要,但仍不足以为公民环境权的保障和救济提供有效的法律途径.私法环境权是独立于人格权、相邻权、准物权等传统民事权利的一种新型民事权利.在法律中确立私法环境权的概念,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17.
郭娜娜  袁越 《学理论》2013,(13):127-128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维权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作为新一代的农民工他们的文化水平较高,他们有自己的维权意识和维权思维,而正是这样的思维指引使得他们的法律维权行为有其特有的标志,面对非法侵害,他们不再妥协沉默,而是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武器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也表现出了法律维权韧性不够,运用法律维权的能力有限等消极特点。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维权特点的研究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维护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胡强 《学理论》2013,(7):107-110
2005年《公司法》第106条首次写入了累积投票的公司董事选举方式,虽仅是依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将之规定为任意性规则,但仍然博得了不少学者专家以及中小股东的热情追捧。然而,仔细观察之,累积投票制这一表决权规则违背了公司股东平等的原则,有背弃"一股一票"原则之嫌。并且,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考察,累积投票制扭曲了股东剩余索取权和投票权重相匹配的原则,将引发不必要的代理成本。此外,该选举制下产生的董事将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可能会导致公司原本最有效率的机构(董事会)成为"异议堂",不利于股东整体福利的最大化。对于外部要约收购市场而言,由于累积投票制的引入,也会产生额外的不确定性和收购成本,从而弱化该市场的效率,导致资源的非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9.
法律保留原则旨在规范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权限分配,其价值体现为有助于保障人民民主原则的实现,有助于保障法治国家建设,有助于保障公民基本人权.我国行政法学界,应充分认识到法律保留原则在现行行政法治实践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借鉴国外成熟理论的基础上,理清该项原则的含义及价值、适用范围及界定标准、适用密度等问题,反思法律保留原则在我国理论界和实践中的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我国的法律保留由宏大的制度安排转化为具体实质的法治,以建构起法律保留的有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