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6年11月18日,由云南中华文化学院、台湾世新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华少数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研讨会"在昆明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30余名学者共聚一堂,就"中华少数民族文化和谐共生"这一主题开展了深入研讨。会议研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条件和要素""少数民族文化和谐共生面临的挑战""促进中华少数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路径"等论题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理念。会议开启了云南中华文化学院与台湾教育界、文化界学术交流的先河,增进滇台两地学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新形势下的滇台合作增加了新的内涵,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论“大三通”后海峡两岸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后,区际法律冲突问题会日益严峻.海峡两岸的法律冲突具有社会制度根本不同的法域之间、不同法系的法域之间、没有最高司法机关加以协调、没有中央宪法指导和特殊区际法律冲突等特点,现阶段可采取海峡两岸各自适用自己的区际冲突法或类推适用各自的国际私法;适当时,海峡两岸可通过一定的机构或互派代表签订区际私法协议,以促进两岸冲突法的统一;在某些特定领域的部门法之间,可先期考虑制定统一的实体法;借助国际条约方式;广泛开展两岸学术研究机构或其他民问团体的交流和合作;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作用等方式来进行解决,最终将"制定全国统一的实体法"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弘扬岭南粤台文化、加强粤台文化交流,做好对台文化艺术平台,通过文化软实力来增强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广东中华文化学院“两岸同心书画同源”书画艺术交流团于9月下旬赴台湾开展文化交流。这次书画艺术交流由省台办组织并组团,由广东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林伟健教授为团长,  相似文献   

4.
<正>5月4日下午,由校团委主办的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诗歌朗诵会在廉政教育基地四楼会议室举行。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团员青年近200人观看了朗诵会。本次诗歌朗诵会精心选取了"五四"以来十几位革命  相似文献   

5.
文化认同是民族、国家认同的基本前提,国家、民族认同则是维系和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同根同源,在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台独"分裂势力,台湾民众和大陆的文化认同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进而导致民族和国家认同的模糊。因此,海峡两岸必须批驳"文化台独",加强文化交流,增进文化认同,进而促进两岸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最终达到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不论是CEPA亦或是两岸共同市场,均是内地与台湾日后进行区域经济整合的有效且可行的方式,方式虽然不同但两者的目的却是殊途同归。借由对双方现实利益的经济议题出发,延伸至各种经贸制度歧异的调合,建立海峡两岸更密切的联系统合,这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海峡两岸建立区域经济整合模式,除了不违反WTO规则关于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并可以解决两岸经贸大量交流所产生的问题,在海峡两岸实现"三通"之后,并能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济上的合作以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7.
正为进一步弘扬岭南文化,加强粤台文化交流,开展文化统战工作,以文化艺术为平台,通过文化软实力来增强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凝聚两岸共识,2013年9月下旬,广东中华文化学院"两岸同心?书画同源"书画摄影文化交流团赴台湾进行交流和考察。参加此次文化交流的人员基本上是第一次到台湾,在此之前大家对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情况只有间接认识,了解不深。通过交流考察,看到了一些实际的情况,认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两岸经贸、文化往来活动日益频繁,作为文化交流重要手段的图书馆界应及时抓住历史机遇,发挥其应有的使命。本文在介绍两岸图书馆界交流合作的背景下,分析了福建图书馆界在与台湾同仁的交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福建应该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形势下,抓住机遇,努力作为,构筑两岸图书馆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以促进两岸图书馆事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由我院(天津市中华文化学院)和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市发展海河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台湾双清文献研究学会共同主办,以"两岸同根脉,翰墨寄深情"为主题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交流展,于10月24日至26日在市文联美术馆开展。民革中央副主席、市政协副主席、市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院长田惠光,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刘民选,台湾双清文献研究学会创办人陈进乾,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唐云来在开幕式上致辞。我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王国瑛,副院长王竞、殷延宏出席了开幕式,开  相似文献   

10.
海峡两岸同胞携手共创的"海峡百姓论坛"迎来了第四届盛举,论坛自2007年以来历时四届,分别在福建福州、台湾台中和福建泉州成功举办,推动近百个姓氏的30多万人寻根谒祖。6月23日,"第四届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在台湾南端的高雄市举办,与历届相比,盛况空前,亮点纷呈,成效突出,实现多项新的跨越。研究、探讨了台湾原住民与福建历史渊源关系,提出了台湾原住民和汉族都来自中国大陆的学术观点,应用现代科学来验证闽台同根同源。虽然台湾有本土化的质变,但源头始终跟大陆脱离不了关系。论坛始终以"两岸同根,闽台一家"的主题,以地对地、以姓对姓、以民对民,论坛的民间性、草根性与广泛性充分体现了血融于水的亲情,展示了海峡两岸宗亲姓氏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交流的亲和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和灵魂。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共同的中华文化,它是维系国家、民族发展的最具有生命力的因素,也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母体与价值认同的基本元素。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底色,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18日,"中华少数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研讨会"在云南中华文化学院(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隆重召开。云南省政协副主席、云南中华文化学院院长罗黎辉,台湾世新大学副校长邱淑华出席研讨会开幕式。会议由云南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陈友康主持。云南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彭立峰,副巡视员杨扬参加会议。本次研讨会是2016年国台办、省政府云台会项目之一,由云南中华文化学院和台湾世新大学联合主办,旨在围绕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路径等主题进行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引领,是推动两岸融合乃至实现祖国统一的强大精神动力。伴随着近代以来中国的衰落,西方文明的涌入,尤其是"台独"势力"去中国化"的策动,台湾主流社会虽仍以中华文化正统自居,但不可否认出现了亚文化、甚至价值理念的差异。幸而,蕴藏于两岸社会的中华文化得到源源不断的传承,并没有被人为或外来冲击所隔断。近年来中国大陆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为中华文化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当前两岸文化融合呈现难得的机遇。推动两岸文化融合,需要以"建构论"为指导,营造两岸文化共有的外部环境,突出两岸教育领域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加大两岸青少年交流以建构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新认同。  相似文献   

14.
<正>为丰富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打造文化交流体系,经市委统战部、市台办批准,我院于3月9日至3月16日组团赴台参加"第二届双清海峡两岸书画展"。本届画展由台南市文化主管部门主办,台南市归仁文化中心、台湾双清文献研究学会、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天津市黄埔同学会、天津市发展海河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北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元月 2 4日 ,钱其琛副总理在纪念江泽民主席就两岸关系发表《八项看法和主张》 7周年的座谈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 ,已在包括台湾在内的各方引起强烈反响。在海峡两岸关系上 ,两岸的民间都流传着这样一副春联 :“春风终解千层雪 ,海水犹连两岸心”。如今春天又来了 ,来自祖国大陆的这一阵又一阵春风 ,难道就始终解不开两岸间多年积成的“千层雪” ?笔者试就以下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钱其琛副总理讲话的背景和意义钱其琛副总理发表讲话 ,是在陈水扁和民进党执政已一年零八个月、两岸关系长期僵持对立、“海协会”和“海基会”几无…  相似文献   

16.
第三届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既为海峡两岸民间自发,更是闽台两岸两地百姓创举。论坛自2007年以来分别在福建福州、台湾台中和福建泉州成功举办。第三届海峡百姓论坛与历届相比,规模空前,亮点纷呈,成效突出,实现多项新的跨越,形成一些新的学术观点。本次论坛凸显了“两岸同根闽台一家”的主题,彰显了“以民为本,为民谋利”的理念,蕴含着“两岸同心,共谋未来”的精神,提供了应用现代科学来验证闽台同根同源的佐证,首发《闽台百家姓》把两岸姓氏学术研究提高到新起点。论坛的民间性、草根性与广泛性充分体现了血融于水的亲情,展示了海峡两岸宗亲姓氏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交流的亲和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一国两制”符合海峡两岸的基本国情 ,体现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符合台湾社会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 ,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证明了“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具有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青年政治价值观异同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年的政治价值观反映青年对所处社会的政治现实与理想的基本评价.源于海峡两岸社会政治背景的差异,两岸青年在政治效能感、政治理想追求、政治现实的评价和两岸关系发展等问题上相异也十分明显,但两岸青年对社会政治昌明的追求和共同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纽带,又构成了两岸青年的政治价值观的相通之处.为了促进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的了解与信任,必须加大对台政策宣传,积极推进两岸青年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我国对台的一项基本政策,有效地回应了长期割裂的两岸关系现实。它为完成中国现代化任务以及海峡两岸和平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政治环境;它是和平共处原则在处理台湾问题的灵活运用和新的创举:它为海峡两岸提供了政治整合以及政治权力分配的思维路径;它体现了两种不同民主制度共存的可行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它为两岸政治秩序提供了和平发展的构建模式。“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为构建两岸和谐发展和统一关系,将继续发挥重大的框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两岸交流的逐渐加深,海峡两岸人民之间的通婚也逐渐增多,海峡两岸婚姻家庭也因此被誉为"第四通"。而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子女作为连结大陆与台湾的特殊纽带,在促进两岸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以及推进两岸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子女的民族认同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和问卷等实地调研方式,以数据分析和理论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剖析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子女民族文化认同的现状、问题、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