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诉讼法施行以来,人们对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设定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发展趋势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不一致的认识,并忽略了设定原告资格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间的互动逻辑关系,这不利于对行政相对一方人的诉权保护,不利于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完善。本文谨从原告资格的设定和受案范围的互动逻辑关系出发谈谈笔者的认识。一、巨动关系的理论与现实状况原告资格表述什么人具有起诉权,即什么样的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设定原告资格就是对这个“人”的范围加以确定,它关系到一国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发展水平。而受案范…  相似文献   

2.
《现代法学》2016,(6):23-32
我国行政诉讼法要求原告与被诉行政行为之间存在利害关系,奉行的是主观诉讼原则。行政诉讼承担着对民主的捍卫功能和实践功能,但是在主观诉讼原则之下公民无法通过司法途径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并维护公共利益,行政诉讼制度的民主根基被削弱。不断膨胀的行政权几乎垄断了对公共利益的解释权和维护权,法院无法通过司法权对其进行有效制约。利害关系要件和过于狭窄的受案范围导致为数众多的行政违法行为无法接受司法审查,延缓了行政法治的进程。权利的发展变化导致公民与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弱化,对权利救济制度提出新的要求。传统行政诉讼模式因此遭遇合宪性危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对传统行政诉讼模式的有益补充,我国初步建立了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框架,但仍然需要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该制度的完善之道。  相似文献   

3.
林晶晶 《法制与社会》2010,(35):192-193
随着公众权利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公益诉讼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当传统的行政诉讼并不能满足于现实生活的需要时,一种新型的诉讼制度——行政公益诉讼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借鉴国外行政公益诉讼的经验,分析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并从原告资格、受案范围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法施行以来,人们对干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发展趋势在理论上都有不一致的认识,并忽略了设定原告资格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间的互动逻辑关系,不利于行政相对方的诉权保护,不利于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完善。本文拟从原告资格的设定和受案范围的互动逻辑关系出发谈谈笔者的认识。一、互动关系的理论基础与现实状况所谓原告资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具备一定条件而取得的可以作为原告提起行政诉讼的资格。这与原告地位是不同的概念。原告地位是指具有原告资格的人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被人民法院受理后所确认的一方…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与法制的不断发展以及公众权利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公益诉讼逐渐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囿于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关于行政诉讼原告主体资格以及受案范围的规定,大量的公益诉讼案件被法院拒于门外。本文从重新界定行政诉讼原告主体资格以及扩大受案范围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剖析,以期对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李征 《法制与社会》2010,(18):164-164
近几年来随着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学界对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行政诉讼法中的原告资格的范围明显过窄已无法适应行政法治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拟在探究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一些确立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设想以期顺应行政法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当前已是势在必行,笔者考察了国外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相关制度,结合中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可赋予检察机关、公益组织及公民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8.
行政公益诉讼已成为当前我国法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简要介绍了行政公益诉讼的涵义及特征,重点阐述了在我国构建行政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并从原告资格、受案范围、举证责任等方面提出了关于构建我国特色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是为保护环境公益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行政诉讼。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认定标准是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但这一标准在客观上阻碍了公众环境监督权、控告权的实现,本文认为应基于保护环境公益的需求,放宽环境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确定公民、环保民间团体、检察机关等为环境公益诉讼的适格原告。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公民的民主法治观念逐渐增强,在私益得到保障的同时,人们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如何运用法律途径去救济受到损害的公共利益。主动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与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是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背景需求。行政诉讼法立法目的及原告主体资格等相关规定,导致实践中因行政行为违法以致公共利益受损的情形出现时,无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公共利益。故此,主张从行政诉讼立法目的出发,放宽原告主体资格标准和受案范围,从而构建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